“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改革方案,并已初步分解确定了22项重点改革任务”。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梁维东表示,拓空间就占了其中的9项。

东莞市新五年规划(东莞入选实验区后)(1)

低效利用地的盘活、统筹土地的利益共享、镇村工业园改造提升、历史违建分类处理等等,这一些过去积累下来的硬骨头,全部摆在台面上。东莞要借助建设实验区的机会,将上述硬骨头一一啃下,从而迈上新台阶。老实说,难度不少,但必须干。

“拿出我们40年之前改革开放的劲头和勇气,去推动实验区的改革,从而带动综合改革”。梁维东表示。“拓空间”是建实验区的首要任务,而东莞要做的远不仅如此。实验区建设成为东莞全市各项事业进步的根本性动力。

东莞市新五年规划(东莞入选实验区后)(2)

时不我待,日前,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既“拓空间”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举行,会上印发了一系列的文件,公布了东莞建设实验区的首批44个试点项目,多局办和镇街发言表态,梁维东书记、肖亚非市长先后发表讲话。梳理其中要点,未来东莞这些方面将会发生变化。

东莞市新五年规划(东莞入选实验区后)(3)

最大的政策红利

7月31日,东莞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获正式批复,实验区建设大幕开启。

省委批准东莞建设实验区,赋予东莞先行先试、当探路先锋的权限,这一个“权限”相当硬核,可以说是东莞近年来获得最大的政策红利。通读批复文件,里面有三点值得注意。

“对实验区建设中需要适当突破现行法规的事项,省司法厅要及时牵头研究,必要时按照法定程序提请省人大常委会授权,暂时调整实施一批地方性法规。”

“对省属权限事项,坚持能放尽放、应放尽放、真放实放,围绕改革创新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下放一批土地、规划、投资管理、监管等有含金量的省级权限”。

东莞市新五年规划(东莞入选实验区后)(4)

“允许直接复制其它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已获下放的省级权限,发挥叠加协同效应”。

第一点在当前获批的省级实验区是鲜见的,表明东莞的探路能够在超常规的情况下进行,结合第二、三点,东莞改革和探索就有了更大的空间,如同“尚方宝剑”为东莞建实验区保驾护航。

另一角度来看,东莞能否建好实验区,就看东莞能否用好用足政策。当前,实验区建设的实施方案还在修改完善中,程序上需先经省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同意,报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后,提请省委深改委印发实施。

不过,从当前一系列动作来看,东莞已经先动起来,率先公布了44个首批试点项目,同时抓紧启动实施省已经授权东莞可以开展和可自行开展的改革任务,争取尽早释放改革红利。

东莞市新五年规划(东莞入选实验区后)(5)

以拓空间为突破口

“如果在这轮改革里,能解决‘拓空间’的制约,那么整个实验区工作的推进,我们就把牛鼻子给抓住了。”梁维东坦言。

“尚方宝剑”在手,东莞建设实验区,选择以优化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为突破口。事实上,今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就聚焦“拓空间”上,拓空间对东莞为何如此重要?

东莞土地开发强度接近极限,土地开发强度达到49.4%,为珠三角九市平均水平的18.2%的2.7倍,远高于30%的国际警戒线,同时土地空间碎片化现象突出。另一方面,土地开发中历史问题、利益问题、政策问题错综复杂,如果再按照传统模式来开发,已经行不通。

而尽管拓空间的方向路径已明确,但体制机制层面还存在着阻碍。仍有不少基层的干部、群众和企业反映在具体操作层面存在“三旧”改造政策落实难、规划调整慢、用地报批繁杂等问题。

与此现实相对应的是,随着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好项目、大项目愿意落户东莞,但东莞新增建设用地特别是连片未开发土地十分稀缺,如果再不加紧拓出新的发展空间,东莞就难以承载优质大项目,就有可能错失大湾区建设重大机遇。

产业发展空间不足是制约东莞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改革创新实验区从申报之初到省批准同意,东莞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把改革创新拓空间的体制机制作为突破口,作为要政策的重中之重。

“拓空间”成为实验区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首要任务。而在东莞初步分解确定了22项重点改革任务中,“拓空间”占了9项。首批试点项目中,拓空间相关项目有28个。东莞建设实验区需要省支持的事项就有40多项,其中涉及“拓空间”的有创新历史违建补办机制、预支存量建设用地奖励指标等方面。

东莞市新五年规划(东莞入选实验区后)(6)

“在第一轮征求意见时,对我们提出的这几个问题,有些部门觉得我们想高了。他们也觉得问题要解决,但是要解决难度不少”,梁维东表示,经过争取,最后同意往拓空间方向走,如果这些能量能够释放的话,对东莞下一步发展将会提供重大契机。

初步安排,到2022年,东莞要建立起强而有力的拓展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工作机制,收储土地4.8万亩以上,盘活存量土地3万亩以上,实现土地资源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利用。

推出能落地的“干货”

推进改革创新,关键在于落地。

“与其出台大量难以落地的措施,不如推出几条能够真正落地、简便易用的‘干货’。”梁维东表示。东莞要借助改革创新实验区这一契机大胆探索,努力摸索出一条符合东莞特色的“拓空间”之路。

东莞市建设广东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既“拓空间”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肖亚非对拓空间这个首要任务进行了部署,明确要在土地收储、“三旧”改造、镇村工业区改造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以上这一些领域普遍存在大量制约空间拓展的机制、体制问题,这一块“硬骨头”要啃首先要下定决心。

土地收储要重点在收储模式、征收补偿等方面进行创新突破,通过构建利益共同体,带动积极性。市镇联合收储的土地,符合相关条件的,还可以探索适当调高容积率,调动各方参与收储的积极性。在完善征收补偿方面,这次改革明确了“基础补偿 增值共享”的思路。征收集体土地,村集体可以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收储存量建设用地,原权利人可以分享增值收益。总之要探索对土地及地上建(构)筑物、附着物给予公平合理补偿,实现共享增值利益。

镇村工业园要重点在打造低成本空间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初步摸查,东莞市现有镇村工业园1965个,用地面积约为3.7万公顷,更新改造潜力不小。但受厂房权属复杂、统筹成本过大、村集体改造意愿不强(改造过程中租金切断)等原因,改造工作进展缓慢。要对症下药,探索对“三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产权归属不变、建筑主体结构不变)”的镇村工业园,简化审批流程、优化规划土地审查标准、创新消防安全评估制度,鼓励进行改造提升。

镇村工业园改造在佛山顺德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全区382个村级工业园已有102个园区142个项目启动改造,70个园区启动拆迁,累计完成土地整备8323亩。如东莞能够利用好实验区红利,有望在镇村工业园上有新的突破。

闲置土地盘活处置要重点在严格执法、合作开发、指标调配方面进行创新突破。对企业自身原因导致的,要敢于碰硬,通过限期开发、等价置换、协议收购以及无偿收回等方式有效处置。对历史原因导致的,要探索简化供地手续,加大供地率,积极撬动社会资源,开展低效闲置土地专项招商等行动,鼓励优质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开发等方式盘活低效闲置土地。对已供未建的闲置土地,允许用地指标跨镇街置换调整;对已批未实施征地的,经原批准机关同意撤销批复后,指标可由市级统筹安排使用。

两违治理要重点在快速拆除、产业类和公益民生类违建处理方面进行创新突破。要针对违法建筑,积极探索快速拆除机制。要针对产业类和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探索建立分类处理新机制。比如,对倍增计划企业、上市后备企业等历史违建和公益民生类项目,可以优先推动补办不动产权证。对不存在安全隐患的公共配套类历史违建,探索允许临时保留使用,并鼓励当事人向政府报请收购或统筹。

还提及抓好天空、地下、海陆等立体空间的改革创新,熟悉东莞的人会知道,与其他一线城市相比,东莞的地下开发方面重视不够,不少商场和小区仅规划建设一层地下停车场或者甚至没有,更别说其他地下商场和立体交通。东莞虽然有112.2公里的海岸线资源,但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效率比较低下,从本次看来,东莞将在海陆空要空间,提高容积率,优化海洋产业布局。

东莞这是既要追求“拓空间”的数量和速度,又要提升“拓空间”的质量和效益。

“要注重实施原创性、差异化的改革探索”。肖亚非表示,这次省之所以支持东莞建设实验区,就是希望东莞在制造业要素供给这块改出特色、形成示范。东莞要走出与顺德、南海等实验区不一样的新路子,研究集成“拓空间”政策体系,力争在违建处置、镇村统筹等方面实施一批带有东莞烙印的创造型、引领型改革,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城市发展经验,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统筹 南都记者 梁锦弟

采写 南都记者 梁锦弟 肖佩佩

摄影南都记者 刘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