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八年抗战在湖南打了几年?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八年抗战在湖南打了几年(我所知道的抗日战争)

八年抗战在湖南打了几年

雪花飞舞,苦战兼旬,攻克昆仑寒敌胆;

华表巍峨,扬威万里,待清倭寇慰忠魂。

——1939年12月31日,昆仑关大捷,第五军军长杜聿明为阵亡将士墓园大门牌坊题写的柱联

本篇概要

1939年底冬季攻势

桂南会战

昆仑关大捷

(全文约4200字)

1939年秋季的“长沙大捷”造成了中国从上到下盲目乐观的氛围,最高统帅部又莫名膨胀起来,蒋介石认为,湘北作战充分暴露出日军衰败的趋势,“敌我两方军民士气与心理之消长情形如此”,决心“反守为攻,转静为动,积极采取攻势”

11月19日,蒋介石下达任务手令,要求12个战区以各自主力对日军发起攻击,是为“冬季攻势”

在敌我力量未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主动发起大规模的反攻作战,是明显不符合实际的。

而早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势前,日军就已盯上了镇守两广的第四战区。

10月14日,日军大本营下达第375号大陆命,中国派遣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在广西的南宁、龙州以南地区大举进攻,目标是截断桂越(中国南宁-越南谅山)交通线。

这是日军在重重困难中做出的决策,大本营认为,切断中国通往越南的生命补给线,必能使中国丧失抵抗能力,从而可以很快结束侵华战争。

陆军部作战部长富永恭次甚至狂妄地宣布:“这是对华最后一战。”

很快,日军安藤利吉第21军得到加强,陆军第5师团、台湾混成旅团、海军第五舰队以及第三联合航空队投入到了南宁作战中。

原本第四战区受战火波及较少,中国守军仅有8个军共18个师,且大部分集结在广东,位于广西南部的只有夏威的第16集团军,为执行军委会的冬季攻势计划,战区司令长官张发奎又调走了第64军。

长达8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8个师的单薄兵力难以严密布防,在防守的要点上,钦州湾因有崎岖山路阻隔而被忽视。

11月13日,在航母和军舰的掩护下,日军在钦州湾龙门港登陆,迅速突破了守军第一线防御阵地,长驱直入,19日即对南宁形成三面包围。

此时,守城的中国军队仅有一个团。

南宁告急令中国最高统帅部大惊失色,立即调派增援部队向南宁进发。

但援军大都相隔数百里,山高路险行进缓慢,直到22日晚,第5军200师600团才刚在桂林下火车,乘汽车前往南宁。

南宁失守前还有一段插曲:23日日军对南宁发起猛攻,24日,守城的第30军135师405团与上级失去联络,即将抵挡不住,团长伍宗骏接到600团团长邵一之打来的电话,告诉他先头部队已抵达南宁北面的二塘,主力尚在运输中。

伍团长提出600团接替城防,或两团共同守城,邵团长则以本部任务是掩护主力开进,未奉上级之命为由不肯答应。

于是伍团长决定弃守撤退,当晚,南宁落入日军之手。①

实际上并非邵团长畏敌避战,而是当时他正在拼死阻敌北进,两天激战过后,全团官兵伤亡三分之一,邵一之及其团附吴其生均在战斗中牺牲

日军主力旋即北上,先后攻占高峰隘、昆仑关,留下一部与中国军队对峙,一部西进攻陷龙州,截断桂越国际交通线。

12月10日,李宗仁和白崇禧接到了日军第5师团师团长今村均发来的诱降信:

将军若仍执迷不悟而欲与日本军为敌到底,则可随时举全部兵力前来夺回南宁。我驻南宁军队将独立对抗将军之五十万军队,且有足够的兵力、装备、航空力量和信心取得战争胜利。

面对这样的狂妄之辞,李、白二人予以断然拒绝:“与其让日本吞并就不如抗战到底,使日本幡然大悟,自行消除吞并思想。”

中国高层指挥官很清楚,三年的战争已令资源贫乏的日本难堪重负,倘若日军真有足够的军事力量消灭他们,又何必采用这样的诱降政略呢?

桂林行营判明,在南宁附近的日军只有4个步兵联队、1个骑兵联队和少量炮兵,重武器和机械化装备因公路被破坏没能及时跟进。

于是,蒋介石调集大量部队,甚至拿出已残破不堪的空军,由桂林行营主任白崇禧指挥,兵分三路反攻南宁。

担负北路军主力的第5军是当时中国军队唯一的机械化部队,装备优良,战斗力强悍,全军兵力约有五万余人。下辖第200师,师长戴安澜;荣誉第1师,师长郑洞国;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

加上军长杜聿明,均为黄埔出身,可说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

他们对上的则是日本的陆军王牌——第5师团

12月18日凌晨,第5军集中火力向驻守昆仑关的日军进行猛烈炮击,并出动飞机支援。

昆仑关外围阵地很快被中国军队占领,日军第5师团命第21旅团火速增援昆仑关,三木吉之助率21联队直奔九塘。

19日下午,21联队几次冲锋后竟突破了新22师的阻击阵地,但刚到达九塘,就被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新22师坦克部队切断了后路,六塘至七塘的桥梁全被轰塌。

邱清泉指挥部队向九塘被围之敌发动猛攻,战车左右冲突,日军溃不成军,不得不扔掉车辆和重武器,向昆仑关退避。

逃上昆仑关的三木才发现自己处境十分不妙:西边高峰隘方向有中国军队向他侧后迂回;东边后方有中国军队出击牵制;自己只剩下了步兵部队,在突出在南宁50公里以外的昆仑关被完全孤立起来。

20日,中国军队的坦克一度突入昆仑关,日军在航空兵配合下反击迫使其退回。

这天,日军第21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率42联队从南宁出发,向昆仑关增援。

21日,补给线被切断的昆仑关日军面临粮弹匮乏的困境,但中国军队的进攻仍难以打破僵局,蒋介石下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22日,杜聿明决定改变战术,集中优势兵力首先拔掉昆仑关两侧的日军据点,再行总攻。

23日傍晚,荣1师对昆仑关西北面的罗塘高地发起强攻,但直到24日天亮时分依然未能拿下。

“极尽艰难”的中村支队也在这时终于抵达八塘和九塘之间。

中村正雄在23日上午就左脸中弹负伤,24日晨军官集合时,突遭在九塘阻击的荣1师郑庭笈团迫击炮和重机枪的打击,被子弹击穿腹部,身受重伤。

当晚,中村在一间民房里接受手术,恰好中国军队的一颗迫击炮弹命中民房屋顶。军医舍命保护,并为中村完成了手术,但中村还是在25日凌晨毙命。

增援路程短短不到50公里,日军旅团长两天内接连三次被击中,足见昆仑关战事之激烈。

而这天在昆仑关罗塘高地的残酷争夺战,日军战史有如下描述:

……彼我进入混战状态,展开了壮烈的白刃战。混战中,第五中队长田村能康中尉首先战死;接着第一中队长迫田广一大尉也失去了双眼。剩下的38人用尽全力前后左右应战,但寡不敌众,终于一个个倒下,山顶被敌人占据,时间是24日下午10时。第五中队自12月19日1时30分占领该地以来,至少有一个师的敌人三面包围之,虽在敌人各种炮火凌厉的攻击下,仍击退敌人前后不下20余次的进攻,最后一卒不剩全部战殁。②

25日夜,日军21联队终有一部突入昆仑关,为绝境中的三木带来大量弹药。

26日,第5军对昆仑关发动攻势,戴安澜亲赴一线战壕指挥将士冲锋,并将自己全部警卫力量投入战斗。200师连克数个阵地,一直打到界首高地附近才被日军阻击住。

戴安澜因被日军炮弹所伤,伤势严重被部下强行送进野战医院包扎。

28日,杜聿明命令郑庭笈部调归戴安澜指挥,并说拿不下界首高地军法论处。郑团长接受任务后表示:拿不下高地不用军长杀头,我自己自杀。

当晚,郑团对界首高地发起总攻,在敢死爆破攻势下,打开了日军的火力防御。界首多地展开肉搏战,日军也派出了身上绑满炸药的敢死队,战况最激烈时,郑庭笈都拿着指挥刀参与肉搏。

进攻中,郑团9名步兵连长伤亡了7名。

29日天亮时分,中国军队占领界首高地,当天肃清了高地上的日军,昆仑关日军彻底失去支撑屏障。

这天,中村正雄的接任者坂田元一大佐进入昆仑关主阵地与三木会合,清点后发现全21旅团仅余3000人,且早已弹尽粮绝。

山穷水尽的坂田决心作困兽之斗,他下达命令:破损无弹军器一律拆散就地掩埋。军械不足就削制竹刀竹枪,为帝国战至最后一刻。

29日午后,昆仑关不再有大规模的枪炮战,到处都是三五成群的日军发动的零星肉搏战或自杀爆炸战,中国军队士兵不畏牺牲前仆后继,终将顽抗者尽数歼灭。

30日,新22师超越200师,邓军林团率先冲上昆仑关。当天,昆仑关大部阵地被中国军队攻占。

31日,第5军在炮火支援下向昆仑关发起最后冲击,至11时肃清全部日军。

当天,坂田元一自杀,旅团旗(非军旗)被烧毁。三木吉之助率领几十名日军与搜山的中国军队进行肉搏战,最后全部被刺死打死。仅少部分日军化整为零逃出包围圈。

一般认为昆仑关之战到此宣告结束,实际上,战事一直延续到1月11日。

中国军队占领昆仑关后继续南下,向九塘、八塘攻击前进,但连攻七日未能取得更多战果,日军增援部队于4日进抵九塘,双方逐渐形成对峙。

11日,第5军撤往后方整补,由第36军接替防务,昆仑关争夺战暂时平静下来。

昆仑关一战是抗战中中国贏得的首次对日攻坚作战的胜利。此战,中国军队伤亡14000余人,日军伤亡万余人,阵亡即达5000余人。

日军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一个精锐旅团遭到全歼,伍长以上下级军官阵亡达85%以上,指挥官几乎全被消灭,整个抗战尚无第二例。

对此,日军战史记载:

通观支那事变以来全部时期,这是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重庆军队攻势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其匹。③

昆仑关血战可谓荡气回肠,但整个桂南会战却并不尽如人意。

中国军队不仅未能实现克复南宁的目标,第四战区也没有经营好通过艰苦血战拿下的昆仑关,致使战局由主动变为被动。

1940年1月28日,日军从广东调集部队后进攻昆仑关,于2月2日晚进占宾阳、甘棠,中国军队后方补给线被截断,只能后撤。

3日,日军再占昆仑关,8日陷武鸣。好在日军并无足够兵力维持战线,中国军队趁日军收缩之际,收复宾阳、武鸣、昆仑关等地,双方再次在七塘和八塘之间对峙。

这年5、6月间,法国在欧洲战场上脆败,日军趁机进入法国殖民者控制的越南,于是占领南宁的必要大大降低。在对峙了9个月后,中国军队发起反攻收复广西失地。

在2月底柳州举行的桂南会战检讨会上,蒋介石主动承担了责任,他认为,“当时判断敌人绝不攻南宁”是“最大错误”。③

我们还要看到,中国最高统帅部在战略全局谋划存在巨大不足,在广东方面日军调至广西时,没有命令广东的部队乘机猛击日军侧后,也暴露出中国军队协同不力的问题。

而且,第四战区的作战过于保守,指挥将领反应消极迟缓,昆仑关鏖战之时没有大胆乘虚直趋南宁,错失战机。另外,日军迂回昆仑关侧后宾阳的行动,无论桂林行营还是第四战区都没有预料到。

因此,虽然昆仑关之战是中国各战区冬季攻势中最积极、战果最大的行动,但桂南会战也成为处分高级将领人数最多的一次会战。

白崇禧和前来第四战区指导作战的军委会政治部部长陈诚受到降级处分,均由一级上将降为二级;第37集团军总司令叶肇被扣押法办;第38集团军总司令徐庭瑶及以下7名将官被撤职查办。

桂南会战还体现了一个问题:桂系军阀为保存实力只打滑头仗,而其军事力量和政治影响都已受到很大减弱,在后来的抗战中再无亮眼表现。

也就是这个时候,中国西北地区困守一隅的大军阀阎锡山,正处于巨大的不安之中。

山西抗日形势愈发难以预料和控制,在日、蒋、共“三颗鸡蛋上跳舞”的“山西王”,似乎必须要选择一个踩破了。

①桂南会战后,伍宗骏交军事法庭会审,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

②出自《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

③出自《战史丛书·大本营陆军部》。

④蒋介石检讨自己说:自湘北会战后,我已成主动地位,曾于南岳会议说过,我当时判断敌人绝不攻南宁,因此将桂南部队调粵西江,而将西江部队移粤北,此当然我负责任,我很惭愧,故北海防务松懈。孙子所谓:毋恃其不来,恃我有所备也。失去了此原则,故而判断错误,此为最大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