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却是十六才圆呢(十五的月亮十六圆)(1)

民间有句俗语:“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句话,常常被人误解为“农历月中,月亮最圆的时候往往不在十五日,而是在十六日的晚上”。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看法。因为这句俗语用的是古代汉语中常用的“互文见义”修辞手法,可以译为“十五、十六的月亮都可能是最圆的”,类似的手法还有“秦时明月汉时关”(意为秦、汉时的明月和关塞)、“烟笼寒水月笼沙”(意为烟雾与月光笼罩着寒水和沙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十六的月亮圆的概率并不比十五的月亮圆的概率要大,之所以让人产生这种错觉是因为人们往往很注意非常规的“十六圆”,而对更多的“十五圆”却视而不见。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天文学家说,这是因为只有当月亮与太阳的经度相差180度时,从地球上看去,月亮与太阳处在正好相对位置的时刻,才能看到圆月。但是,月亮围绕地球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时近时远,由于“万有引力”的关系,近时走得快一些,远时走得慢一些。如果在上半个月快了,就会准时到达圆月的位置,即在十五圆;如果慢了,就会“晚点”,赶在十六或十七到达圆月的位置。这种“十五不到位”的情况并没有什么奇怪的。

月亮最圆满明亮的时刻是在“望”时。每逢农历初一,月亮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月亮被照亮的半球背对着地球,人们看不到,叫做“新月”,也叫“朔”;到了农历十五、十六,月亮上亮的一面全部向着地球,于是就能看到圆圆的月亮,称为“满月”,也叫“望”。根据农历历法规定,“朔”发生的这一天为每月初一日。

因为受各种因素干扰,月球绕地球公转速度并不均匀,有时快,有时慢,由“望”到“望”,或由“朔”到“朔”,平均起来需要29天12小时44分,这叫一个朔望月。但朔望月的长度与其平均值可以相差到6个小时,如果“望”以前月亮的“脚步”慢,则从“朔”到“望”可能要走16~17天。这样,月亮最圆满时刻的“望”最早可发生在十五日的凌晨,最迟可能出现在十七日的早上。所以会出现“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甚至是十七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