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需要,下午找了家中医诊所,约好了上门拜访,做个基本的市场调研。一如既往,收获了今天的一些感悟......
原本是为了手里的一个项目落地,希望能够以最简单的方式快速开始,所以直接在本地网络搜索到一间寻求转让或者招募合伙人的中医诊所,然后约好时间上门拜访。至少这样的诊所本着寻求“突围”的心理,会认真听一个陌生人说的话。
本以为在“口罩”期间,其它实体再受影响,医疗健康领域应该是有需求的。我清楚地记得“口罩”初来之时,跑遍药房和诊所购买口罩的事儿。所以潜意识里认定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些机构应该不会有太大影响,甚至做得好的,也许会“逆市飘红”。不料,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W医生在我表明来意后,很热情的接待了我。虽然一再追问对方想要转让出去的原因有些不礼貌,但考虑到我此行的目的,这又是我必须弄清楚的问题。还好,W医生还是给了我满意的答复。
W医生是一位很值得敬佩的医学专家,并且相比目前大多数医馆同质化竞争相当严重的现实,W医生的诊所还是有着自己的专长和权威项目的。虽然首次见面,但从和W医生的沟通中,还是敏感的捕捉到,这家医馆的口碑应该还是不错的。
W医生把转让的原因归结于资金缺乏,没办法邀请到更有权威的医学专家,以及专业的运营团队。所以只能由他本人既做专家,又做营销,还要兼顾撰写公众号文章......这些让他没办法聚焦到具体某一项工作。再加上,W医生还在异地某个中医院里有一份正职,不停地奔波于两地显然更让他吃不消。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虽然不舍,但还是准备放手了......
其实,我很想告诉他,他欠缺的真的不是资金。“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大问题”,所以,已经严重到要打烊的地步了,就不是小问题。于他而言,钱真的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
很显然,W医生寻求的是一条依靠权威“自带流量”解决困境的办法。其实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说出了问题所在——诊所缺的是流量,而不是权威。期待权威带来流量的确是一个方法,但它也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首先,把品牌押在权威身上,患者是奔着权威来的。所以无论宣传推广还是口碑相传,传出去的都是权威的名声,而不是诊所的品牌。况且这样的权威即便因为利益吸引到店坐诊,也不过是短期行为,一旦被更高的利益“挖走”,很有可能依靠权威积攒的流量也会一哄而散。在权威助力的同时,想要借力打造诊所影响力的思路很有可能也会落空,因为它不符合人性。
其次,以目前诊所的配置来看,显然和权威所带来的高端流量还是有“违和感”的。那就势必产生新的矛盾,为此,很有可能会导致通过软硬件升级提升诊所的配置。这针对诊所而言,其实是在“揠苗助长”,同样,当权威离开时,诊所会如同“没有王的宫殿”一样,增加的唯有成本。
随后想说的是,所谓“术业有专攻”,经历诊所这两年的运营时间,W医生生生把自己“逼”成了“千手观音”,事无巨细,都要他操心,但影响的似乎只有他原本可以聚焦做事的状态。所以他该做的真的是“放手”,专心于“术”就好了,至于“业”的事儿,找专业的运营者来做。但真的像W医生想象的,没有资金“何以解忧”吗?其实未必!真正适合做“业”的人,往往更明白,固定底薪回报并不是他的追求!所以,其实就变成了“怎么把自己变成梧桐树,吸引金凤凰”的问题了。当然,格局、视角和机制缺一不可。
一如我见到好东西却没有好结果就会觉得很可惜一样,对于W医生和诊所的现状,我也深有同感。虽然首次见面,W医生就像我发出了邀请,希望我能介入,共渡难关,并且自信满满的认为这也许是我很有价值的一笔投资,但还是把重点押在了资金入股上,貌似认定了,除了资金注入,几乎不可能解决现有的问题......显然,我并不这么认为!
从我了解了大概情况,就一直在想,如果W医生把“招募合作伙伴”的广告换成“招募老板”又会怎样?任何事,尤其是商事,都要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以结果为导向。当我们把焦点锁定在某个范围之中,往往会忽略,其实“条条大路通罗马”!
无论是否能和我的项目产生交集,祝福W医生的诊所能够尽快突围,和某些虚名相比,埋没和困窘才是最遗憾的......
当我们找不到钥匙,进不了门,通常情况下,除了配钥匙一途,还有至少两个以上的选项,比如:不用钥匙能否打开这道门?不开锁能否进入这道门......
如果你觉得我的文章还行,期待你的关注点赞留言评论......感恩遇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