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甲老人提前退休,不顾家人反对,回乡创业卖豆腐。他特别注重品质和细节,为了一口熟悉的豆腐香,不断改进工艺,最终将小豆腐做成大产业,年收入3000万元。
他是如何做出香气扑鼻的豆腐?他为什么要提前退休?本期子牙童趣三农致富能手,和你一起走近匠心传承豆腐香的郭守云。
60老人退休创业
郭守云是山西孝义人,在一家国企做财务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收入待遇很不错。再过几年,他就可以安心过上悠闲的退休生活。临近退休,他却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决定创业卖豆腐。
原来,当时政府打算把豆腐做成一个特色产业。南曹村有1000多年的豆腐历史,所以政府把发展豆腐的重任交给了南曹村。可是,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剩下的只有老人小孩,大家根本没有能力,也没有资金生产豆腐。
小时候,郭守云曾经跟着一个老师傅学习过做豆腐,师傅把毕生的记忆全部传授给他。当他知道政府助力豆腐产业的时候,想要成立一个豆腐加工厂。
不过,政府并不提供资金,一切需要自己筹备,家里人觉得这个项目是一个烫手山芋,强烈反对。
郭守云是一个很固执的人,一旦决定了某件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他兴高采烈报了名,还从国企辞职,主动丢掉铁饭碗。两个儿子为此特别生气,因为建厂需要大量的资金,一旦失败,家里要背负巨额债务。
老伴觉得他疯了,明明再坚持几年就可以享受悠闲的退休生活,偏偏已经60多岁了,还要瞎折腾。那段时间,妻子根本不和他说话。
他力排众议,拿出多年的积蓄,把家里的房子抵押了,还向亲朋好友借钱,筹集了两三百万,投资了100多万元用来建厂房。由于厂房建设在农村,而村里的路并不好走,建筑材料有时候会断供,所以工人进度很慢,花了三年的时间,才把工厂建了起来。
为了买到先进的设备,他特意到外地考察,最终,用20多万从上海购买到一套现代化设备。一切准备就绪,接下来就是生产豆腐。他专门挑选了优质大豆,严格按照从老师傅那里学来的手艺,生产豆腐。
豆腐上市,销量却不好
当郭守云把豆腐拿到镇上卖的时候,发现自己的豆腐还不如小作坊的豆腐抢手。有的时候,一天甚至只能卖出几十斤。
当他知道自家豆腐销路不好,是因为没有本地豆腐香的时候,一头雾水。因为他制作豆腐的工序完全是按照老师傅教授的秘诀。
为了找到原因,他专门到当地小作坊里观看别人制作豆腐的过程,还将自家的机械豆腐和手工豆腐进行了细致对比,后来发现是煮豆浆的锅有问题。
小作坊里煮豆腐用的是大铁锅,而工厂使用的是不锈钢锅,因此,做不出豆香味浓郁的白豆腐。之后,他把所有的锅换成了大铁锅,所做豆腐香味扑鼻。
但是,他还是觉得自己的豆腐不够好,少了小时候熟悉的味道,香味不对。2012年,他在周边村子调研,希望能够做出有老味道的豆腐。
当他听说邻县的豆腐名气很大,亲自前往考察。当地做豆腐的工序和他制作过程完全一样,不过,原材料却不相同,当地使用的是本地产的肾形豆。
他开始在邻县收购肾形豆,再把豆子拿到工厂加工,果然做出了小时候熟悉的味道。这一次,他把自家豆腐拿到镇上售卖,很多消费者蜂拥而至,因为大家都闻到了浓郁的豆腐香。一些超市也找上门,与郭守云达成合作。
每天清晨,他和工人已经忙着制作豆腐,将做好的豆腐摆放整齐,掀开纱布,等待豆腐冷却。早上八点,已经有很多市民以及商超负责人在工厂门前排起了长长队伍,等着购买豆腐。
很多老顾客特别喜欢吃郭守云做的豆腐,因为豆腐有韧性,口感细腻,用来炒菜做汤都很鲜美。
郭守云在做豆腐时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要求工人将收购来的豆子先进行挑选,之后去皮浸泡。浸泡的时间大有讲究,夏天要泡七八个小时,冬秋季气温下降,至少要泡13个小时。经过长时间浸泡的豆子不会太软,也不会太硬,很适合研磨。
豆腐要想做的好,磨浆特别关键,把所有的豆子细细磨开,这个过程需要十足的耐心。磨浆后再进行过滤,之后把豆浆煮沸。接下来就是点卤,下卤的数量很重要,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规模扩大,豆子供不应求
大家很感谢他,因此特别卖力。第二年,肾形豆迎来丰收,完全可以保障工厂的大豆消耗量。在郭守云的带动下,邻县有100多户农户种上了大豆,大家将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郭守云在做生意的时候特别信任他人,因此,栽了大跟头。在早期推销豆腐的时候,有个超市老板主动与他合作。当时,郭守云只是和这位老板口头达成协议,每半年结一次款。
有天,儿子发现超市关门了,立马联系老板,电话却打不通。一开始,他没当回事,觉得熟人肯定不会骗人。等过了几个月,超市老板依旧杳无音信,郭守云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40万也要不回来了。
从那以后,他意识到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也要更新,不能再使用旧办法,于是,组建了一个团队,专门打理内外事务。
他是一个有情怀,有想法的创业者,一直想将豆腐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家乡豆腐历史。于是,他出资打造了一个豆腐博物馆,还在村子里花大价钱收购村民不要的破瓦罐、破篮子,光是买这些废品都花了20多万元。
原来,这些没人要的废品,正是当年制作手工豆腐所用的工具。他希望年轻人和小朋友看到这些工具能够触景生情,更好的身临其境。他还请来手工艺人,打造了以前制作豆腐的场景。
博物馆建成之后,他和很多学校达成协议,学生可以到博物馆参观,体验做豆腐。每周,博物馆都会有500多名游客。
博物馆、工厂每年都会为他带来3000万收入。他还助力了农村振兴,5个贫困村,300多户村民通过豆子和豆腐,每年能够增收2000多元。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郭守云虽然已到暮年,但他有一颗炽热的心,一直想着传承家乡豆腐文化。
他主动从国企辞职,半路出家创业,一步一个脚印,只为做出儿时那口熟悉的味道。他的豆腐能在市场上备受欢迎,就是因为他有一颗精益求精的匠心,把产品质量做到了极致。你觉得郭守云传承豆腐文化的举动伟大吗?
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全部内容,喜欢本期内容的可以点赞关注一下,方便您收看下期的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