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视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之一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有统计显示弱视的发病率为 3%~4%我国约有 3 亿儿童,弱视患儿的数量相当可观,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弱视是怎么样的状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弱视是怎么样的状态(你想知道的都在这儿)

弱视是怎么样的状态

弱视是发生在儿童时期的常见眼病,也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的主要眼病之一。上世纪 80 年代以后,有统计显示弱视的发病率为 3%~4%。我国约有 3 亿儿童,弱视患儿的数量相当可观。

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婴儿出生时,视力不及成人的 1%,随着年龄的增长,双眼视细胞不断发育和完善。

5 岁以内是视功能发育的重要时期,视觉发育一直延续到 6 岁~8 岁,如这个时期某种原因造成双眼视物障碍,视细胞得不到正常的刺激,视功能就停留在一个低级水平,双眼视力低下,且不能矫正,就形成了双眼弱视;若只能用一眼视物,这只眼睛的视觉就会在长期的反复刺激中得以发育,而不能注视的另一眼发育迟缓,形成了单眼弱视。

弱视形成病因多

凡眼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 0.9,且无法矫正,即为弱视。通俗地说,就是孩子的双眼外观并无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常有屈光不正,经散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后,视力仍不能达到正常,这样的眼睛称为弱视。

弱视根据矫正视力分为轻、中、重三个程度。一般矫正视力为 0.8~0.6 属轻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5~0.2 属中度弱视,矫正视力为 0.1 或以下属重度弱视。

在弱视标准中没有规定近视力,这是因为绝大多数的弱视患者,远近视力都不好。但也有少数弱视患者近视力可到 1.0,而远视力却不能矫正到 0.8,或通过治疗近视力可达到 1.0,而远视力仍旧不好。弱视程度越重,治疗越困难,疗效越差。

弱视可分为哪几种?

根据病因的不同,弱视可分为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斜视性弱视和形觉剥夺性弱视等。

斜视性弱视:大脑皮层为了消除因斜视而引起的复视和视觉紊乱,而主动地抑制了该眼黄斑部传来的视觉冲动。由于斜视眼的黄斑功能长期被抑制而形成的弱视,称为斜视性弱视。

屈光参差性弱视:因为双眼屈光度相差太大,双眼在黄斑部所形成的图像大小与清晰度相差太多,使大脑视中枢无法把两个图像融合成为一个,所以抑制了屈光不正较高的眼的物像,使该眼形成弱视,这种弱视叫做屈光参差性弱视。

形觉剥夺性弱视:如果患有角膜病、先天性白内障、完全性上睑下垂等,则会挡住视线,使黄斑部无法接受光的刺激,由此而产生的弱视称为形觉剥夺性弱视。

屈光不正性弱视:多见于有高度远视或散光者;由于视网膜上的像始终模糊不清,传入大脑的视觉冲动或信息较少,久而久之便形成弱视。

先天性弱视:目前发病机制不清楚,有些继发于先天性眼球震颤。

学龄前是治疗关键期

弱视的儿童,除有斜视外,眼外观没有明显改变,不红不痛,大多数能正常玩耍、学习。正因为如此,家长和老师不易察觉到孩子有视力问题,往往使他们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间,影响了疗效。

3 岁~5 岁儿童的眼睛正处在生长发育期,他们最易患的眼病就是弱视。学龄前做视力检查很重要。儿童在 3 岁时经过简单的视力教认,绝大多数都会认视力表。

有条件的幼儿园要对孩子视力每年进行一次普查筛选,家长也可自购一张标准视力表,挂在光线充足的墙上,让孩子在 5米远的地方识别。检查时一定要分别遮眼检查,不可双眼同时看,防止单眼弱视被漏检,反复认真检查几次,若一眼视力多次检查均低于 0.8,则需带孩子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种检查最好不晚于 4 岁。

屈光不正是影响儿童视觉发育,导致弱视、斜视的主要原因之一。家长应该密切注意孩子的视力状况,及早发现异常苗头。一旦发现孩子看书距离近、常常眯眼或歪头视物,或者看电视时喜欢往前凑,就应该对孩子的视力情况有所警惕,尽早带孩子到医院仔细检查眼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