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在看似很简单的路线上,也不可掉以轻心。图片来源:nols.edu
暑期,本该是各路山友最开心的时刻,不单是学子们迎来了假期,在职者也多会为自己放个年终假做犒赏。
然而,就在已过去的20余天里,国内外登山圈都发生了若干重大事件,其中有些令人痛心疾首,有些令人捶胸扼腕,也有些令人喜出望外。
黑色,从7月14日开始笼罩住了国内登山圈。截至8月1日,共有七起山难发生,导致七位山友的永远离开。
山友脱单下撤寻路,
遭遇滑坠命丧年保玉则
7月7日-7月14日,四位山友“了.了”、“破牛”、“山哥”以及“无极”四人结伴攀登年保玉则峰,活动发起人为“了.了”。
目前,关于此次山难还未有各方参与者的报告发出,唯一能够获取当时信息的途径为“了.了”发布的《2016年保玉则南北穿越主峰_行记与攻略》,以下截取了帖中部分有关此次登山时的信息——
红色部分为此次穿越路线。图片来源:8264上山友“了.了”发布的《2016年保玉则南北穿越主峰_行记与攻略》
攀登线路:四人经过三、四个月的私下琢磨讨论,决定走一条鲜有人攀登的路线登顶,即隆格村(或4400垭口)-下文措-上文措-扎隆玛尔当-主峰南坡-主峰垭口(海拔5200)-主峰北坡-妖女湖-仙女湖-北门或其他地方。走此路线的考量是“南坡冰雪相对少些,或许上爬登顶容易些”。
8日,正式徒步前一天,四人当时的状态有如下表述,
“了.了”出现高反,头疼,没胃口,出不了帐篷。其余三人则活蹦乱跳的在营地附近自由happy。
另外“无极”则从今天起一直拉肚子,但胃口不错。
9日,徒步正式开始。在顺利经过了海拔4000米的景区水泥路,下文措后,来到了通向南坡的扎隆玛尔当峡谷的入口处。攀爬该峡谷时,“了.了”、“无极”出现略微不适,
在爬行进入高差约200米的扎隆玛尔当峡谷时,阳光太强烈了,我和无极被烤得状态很是崩溃,导致破牛怀疑我俩是否能继续。
随后,“破牛”劝说队伍下撤走传统线路,未果。此时,他又考虑到牧民说此峡谷有十几只狼,同时其余队员也没有携带自己认为必须的冰镐和结组绳子等攀登工具,于是决定独自退出,下撤。
当日夜里,其余三人在峡谷一处溪流边的草地上露营,次日早晨开始向南坡出发。途中,经过了乱石坡、小片绝壁草坡,最终到达了海拔4800米的地方扎营。
11日,当天需要负重突破海拔5000米的雪线,但从帖子的叙述中,这样的高度是“每一个人的第一次”。在爬过了第二段乱石坡后,队伍抵达南坡冰雪混合路段,并在冰舌前处换了冰爪:
全都上好冰爪,继续前进,南坡的雪坡不算陡,但蛮长的。这月份的这个坡的雪面还算坚硬,虽然雪很厚,但很少一脚陷入到大腿根的情况,在装有雪托的登山杖的协助下,相对比较好走。
爬了快两小时雪坡,终于看到主峰的垭口了,无极和山哥状态也兴奋了。山哥居然跑到最前面去了,最终第一个登上了海拔5200的垭口。
大家在垭口时都没明显的高反,还有力气继续,看来形势不错。
随后,在距离主峰顶还有100多米,高差约500米的地方(此处两组数据为山友“了.了”帖中原句,但结合前后表述疑有误,应为距离主峰顶还有500米,高度差约100米),三人决定放下负重大包,轻装登顶。稍作休息后,他们很快来到一道窄窄的,深厚的雪脊面前,往前是各种崖壁,判定无法继续攀登。
于是,队伍选择在雪脊上面对主峰走一段,“山哥”兴奋地沿着越踩越深的雪脊上到了石壁下,约为海拔5230米。往后,三人开始找从北坡下撤的路,并在顺利下完雪坡后抵达乱石区。大约傍晚时,三人找到了一个有水源的沙地露营了,
这里(从营地)远远可清晰地看见景区的大草地和妖女湖了,看看远处那多个指状孤峰绝壁下的大峡谷,心想估计是从那里边下山便是妖女湖了,貌似(路线)无悬念了。
12日早上出发时,“山哥”特别开心,因为前一晚只有他的手机有信号。图片来源:磨房上山友“兔兔是”发布的《7月12日年保玉则事故》
12日凌晨夜里,开始下起小雨,气温也速降。清晨十点左右,等不到雨停的三人开始决定下撤,但对路线有了分歧,直接导致“山哥”的脱单:
刚一出发,无极和山哥便指着远离溪谷方向的一侧说是该往那边走吧,我说你们怎么睡了一夜糊涂了,那边是绝壁陡坡啊,昨天不是看过应该是往溪谷方向走的嘛。
在浓雾小雨中,我首先摸索着走乱石堆中慢慢往溪谷方向切,想走一个大石板捷径,一路向下居然出了乱石遇到了点草坡。虽然陡,也比乱石好走,可草坡边缘全是绝壁,看不清地形。
正在琢磨咋继续往下时,发现山哥不见了,只剩无极跟着我。于是,我们爬上一个高坡张望,看见山哥在偏离溪谷方向下的一个草坡陡坡边缘站着找着路,看来他是认准了路就应该是偏离溪谷的绝壁方向,在证实自己的想法。
我们冲着下面的山哥呼喊,山哥挥舞着登山杖回应,并用杖指了下自己右下侧的陡坡,便走了下去消失在了雾中……
约莫过去了二三十分钟,两人不见有动静,于是以为“山哥”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便来到陡坡处,想顺着“山哥”指的道路走下去,但走了几步感到坡度太陡峭,而且下雨起雾,能见度十分低,便退回到了安全的地方,开始呼喊“山哥”,并吹口哨示意。
没过一会儿,听到了“山哥”的口哨声,但声音却有些奇怪:
山哥有回应了,可是每次都是一声不长不短的吹哨子声音来回应,不知发生了什么,就这么僵持了约半小时。我和无极觉得应该是山哥被困在陡坡下,无法移动了。
此时,两人认为只能请求外部救援,然而“手机没有信号”,于是决定先下撤,想着找到“昨天已经看到下面不远妖女湖边的大毡包,就可能有办法了。”他们记下了“山哥”的GPS经纬度坐标和海拔坐标位置,随后下撤。
山友“了.了”发布的救援信息。图片来源:磨房上山友“兔兔是”发布的《7月12日年保玉则事故》
两人在到达海拔4700米处扎营后,手机断续有了一些信号,同时也接到了“破牛”已顺利出坝的平安信息。于是,利用微弱的信号,通过短信让“破牛”发出救援:
报告了山哥遇险位置,也报告了我与无极的露营位置,以防救援人员找不到山哥位置方便带他们去。同时,着重强调了引导所有力量用于救援山哥,且估摸他可能出现滑坠,并要求救援人员带上绳索方便施救。
13日清晨,带着绳索的两位藏族救援男子抵达营地处。在带领两人来到“山哥”被困地后,“了.了”与“无极”多次呼喊“山哥”,但已无任何回应,随后两人为救援人员确定了“山哥”崖壁的确切位置后,转而下山。
当日,两人抵达妖女湖与仙女湖之间的草地扎营,此处有“些许手机信号”,可以与各方保持联系。当晚夜间雨停了。
14日,两人走完仙女湖时,遇到参与救援的警察。被告知,“山哥”的遗体已在运出中,救援的情形如下:
山哥遇险的地方是一片齿状崖,幸好被灌木挡了几下,累计下落约四五十米高,滑落在齿状外面。如果卡在齿状里边,就几乎不可能被搬运出来了。
据了解四人均结识于网络,活动发起者“了.了”曾独自成功穿越过鳌太、贡嘎、狼塔与四姑娘三峰的基础,网友评价是“有着过人的体能与山野辨识能力”。
此次山难引发了极大的争议,相信伴随更多信息的出现,终会有定论。无论如何,都请相信有时真相可能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
乌孙古道失联近1月山友遗体被发现
7月14日,就在“山哥”遇难两天后,新疆喀拉峻湖景区一水电站工作人员,在阔克苏河下游的水库中发现一具遗体,后被确认为失联近一个月的山友“水中的鱼”(原名丁瑜)。
今年四月攀登中的山友“水中的鱼”。图片来源:bbs.rednet.cn
山友“水中的鱼”来自湖南,是一名游泳教练。6月16日,他与其余四位山友一起来到了乌孙古道的徒步起点琼库什台,独自一人提早了半日出发,并与其他人约好24日在出口处相见。
但直至约定时间,同伴们也未等到“水中的鱼”,遂发出了救援。5天的寻找中,救援队沿着阔克苏河近30公里的河道搜索了好几遍,但一无所获,无奈只能暂停搜救,家属也选择回家等待消息。
65岁骑行者三次入藏,
或因体力透支离世
7月21日,65岁的骑行爱好者张某在抵达西藏色季拉山口下行5公里左右处时,摩托车不慎摔倒,不幸遇难。
出事前,他已与其余四名骑行爱好者一同从四川达州出发,连续骑行了10天。他们原本的计划是经318国道入藏,前往珠峰大本营,再抵达中国与尼泊尔的交界处樟木口岸,之后从219国道至新疆,再从青海返回达州,全程约13000公里,预计花费35天左右。
据骑行领队李某转述,老张(遇难者)一直对自己的驾驶技术很有把握,遂坚持走在最后。就是这么一个小排序,让他发生摔倒时,其余队友并没能及时发现,等到队友到达出事点时,其状态已不容乐观:
只听见张某在对讲机呼救,后又(给李某)打电话说:“我摔倒了,你们快回来。”
听罢,我立即通知其余三人往回赶。但当时堵车长达2公里,于是便甩开摩托车往回跑,看到他时,其脸色已经发青,没有了意识。
现场接力为张某进行抢救的人。图片来源:mt.sohu.com
此时,在西藏休假的广州军区总医院医生李潇正好经过现场,立即参与救援的他对当时的状况描述如下:
当时(张某)已经处于无脉搏、无呼吸、无意识的状态,只有急需抢救。
经过了20分钟的抢救后,张某依旧无生命迹象,李潇则因高原反应体力不支。随后,一名20多岁的女子接力施救。最终,在又抢救了40多分钟后,仍无生命迹象,无奈只好放弃。
当交警与120赶到现场时,张某已确认死亡,其推测出事原因是“因身体不适、操作不当导致摩托车摔倒。”该原因也得到了达州市中心医院急诊科主任郑涛的认可:
张某前两次进入西藏并且很顺利,说明其身体能够适应高原气候。此次出事前已骑行10天,不排除连续奔波、身体劳累导致身体协调功能下降,如果再有感冒等情况会更影响身体状况。
据了解,张某六年的骑行记录约有18万公里左右,范围涵盖新疆、内蒙古、海南以及广西等地(信息来源:《四川达州65岁摩友痴迷骑行 第三次骑行入藏途中遇难》)。
误以为已到安全地带,
山友解掉安全绳后滑坠
7月29日,一名男性山友在与杨姓向导在攀登四姑娘三峰下撤时,认为自己已经到达了安全地带,于是解掉了安全带。不料,随后这名山友脚下一滑掉了下去,向导也跟着滑了下去。
据微博认证为“四姑娘山山野户外协作队”的杨先生转述:
中午12点左右,我正在和一位当地朋友闲聊。这位朋友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叫去三峰垭口抬人下来,“就是去抬这次出事的登山者。”电话里说,男性登山者已经身亡,受伤的向导也被救援队找到了。
出事点可能在三峰的垭口上下,是攀登三峰的必经之处。此处垭口海拔超过5000米,再攀登300米就是峰顶,最后这段距离也比较艰难,因为海拔超过5000米,每走一步都是挑战。
据悉,发生滑坠的地点在垭口上方,海拔约5180米,遇难者最后在海拔4900米处找到。
大雾中走失,山友坠入百余米悬崖
7月31日,山友李某与四名同伴相约去往四川九顶山越野跑。途中,三人因身体原因选择放弃,剩下李某与另一位山友继续。
登顶后,两人沿路折返,但遭遇大雾走散。随后,李某在能见度相当差的情况下,不慎坠入了百余米的悬崖下遇难。
救援队搜寻中。图片来源:华西都市报
据悉,遇难者为川内某高校的研究生,出事地点位于九顶山一主峰。8月2日下午,救援队才在一处悬崖处发现了遗体,
(李某)坠落的悬崖有100多米高,非常陡峭。现场,救援人员拿出200米安全绳,顺着绳子下降到悬崖底部,这是一处三条小河的交界处。
下到谷底后,救援人员发现,李某倒在河水里,头部严重摔伤,早已没有了呼吸(信息来源:《90后研究生与人约跑九顶山 大雾中坠下百米山谷遇难》)。
高反严重仍要登顶,
未等到救援已死亡
8月1日,一位攀登雀儿山的男性山友在登顶后的下撤中,因严重的高反,引发肺水肿去世。
雀儿山。图片来源:山友“最爱路虎”发布的《[驴踪色影] 登山手记(二)——大美雀儿山》
从与这支攀登队向导接触的山友陈黎等人介绍,就在遇难日凌晨,该山友就曾在C2营地时,出现身体异常,
通过这支队伍的向导了解到,这是支自主登山的驴友团队。8月1日凌晨时分,他们位于海拔5600米左右的C2营地上时,便发现死者出现了高原反应,而且较为严重,已出现有肺水肿的迹象。
在陈黎的朋友圈中,他发布了一篇《雀儿山山难真实情况》的帖子,称该死者出现严重高原反应后仍坚持要登顶,其他队员同样抱以侥幸,试图要进行登顶冲刺。最终,导致了悲剧发生。
另一名李姓山友也明确表示,“他错过了最佳救援时间。”(信息来源:《山友组团登雀儿山 遇“高反”不放弃冲顶一人死亡》)
8月1日中午12点44分,当救援队刚出发7分钟,再次致电出事山友想要获取更多信息时,接电话的山友回应“人已经死了。”
事情在朋友圈开始发酵后,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山友表示,遇难者其实患有病史,可能与肺部有关。据悉,遇难山友约30岁,来自四川泸州。
除了以上六起山难,还有一起发生在7月29日的事故,确认一名穿越鳌太的山友失事。不过,迄今有关该山难的详细信息还未被披露。
一月不足,七起山难,次次都为登山圈敲响了警钟。或许,造成这些事故的原因各有不同,但却共同传递着一个不变的信号:
登山,不能勉强,不能轻视,不是装逼格的砝码,更不是一场儿戏,请出发前严肃准备每一步,攀登中谨慎对待每一步。
最后,逝者已逝,只盼安息。
迦舒布鲁姆Ⅰ峰传来好消息
国内登山圈的悲伤止步于8月1日。三天后,即8月4日,一桩令人振奋的高兴事儿传来——来自深圳的山友张梁、阿忠(本名刘永忠)和北京的静雪,成功登顶迦舒布鲁姆Ⅰ峰(海拔8068米)。
迦舒布鲁姆Ⅰ峰。图片来源:concordia-expeditions.com
据悉,此次登顶是张梁的第12座8000米,阿忠的第8座8000米,静雪的第6座8000米。三人从7月30日开始向迦舒布鲁姆Ⅰ峰发起冲击,五天后顺利站上山巅。
户外装备新品面世
最近,在国外的登山圈,有一件比里约奥运会更刷屏的大事儿发生——8月3日-6日举办的“美国盐湖城户外运动用品展(Outdoor Retailer Market)”。
被美国山友脸书上刷屏的盐湖城户外运动用品展(Outdoor Retailer Market)。图片来源:powersource.cn
一句话,这儿就是户外用品未来发展的风向标。
展会上表演现场走扁带。图片来源:powersource.cn
分析此番参展的1000余家企业带来的装备新品,不难发现改变就发生在以下几方面:
鞋——过去的数年间,户外鞋类生产商都将目光聚焦到了徒步越野慢跑鞋上,今年当然也不例外。
科恩女式特拉多拉防水徒步鞋(KEEN Terradora),鞋的足跟部分较窄,以增加稳定性与行走的贴合性。
科恩现场展示鞋子的编织工艺。图片来源:powersource.cn
制造此类鞋,大小厂商的目标都试图从轻量、全天候舒适、脚下支撑与外形时尚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戈尔环绕徒步鞋(GORE-TEX Surround)由阿迪达斯户外与戈尔公司合作研发,采用环绕技术,在足底加入了空气管道,以增加气流,提高透气性。此外,它还比较轻便,男款42码重386克。
睡袋——材质的绿色环保成为了此类装备的终极诉求。当前,越来越多新型可循环材料被发掘,例如可回收的合成填充物、拥有涤纶层的面料等。
此外,迄今许多主流户外生产企业都在帐篷内部,设置了至少一个绿色可降解袋,以达到零污染的效果。
服装——可以说,以往流行的技术型服装时代已正式结束,毕竟已经有那么多伟大的技术型服装摆在那儿了。
接下来,户外服装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面料上既坚固耐磨,又拥有强大的缝合技术(防水性强),同时触感更柔软,且不会产生褶皱;
这款巴塔哥尼亚美利奴空气打底衫(Patagonia Merino Air Base Layer)运用了一种较传统纺羊毛在蓬松度与隔热度上有极大提高的喷气处理工艺,使用电脑程序化的羊毛放样系统,利用100%再生涤纶纱线针织直接进行无缝性结合,以减轻以往因皮肤摩擦产生的不适。
剪裁上抛弃宽松无形的传统,改以彰显贴合与实用;
巴塔哥尼亚高强度运动夹克(Patagonia Nano Air Light Hybrid)有额外的复合面料增加透气性,适合在比较寒冷的环境下进行高强度的登山活动。
设计上会融入更多有趣的细节,比如缝纫装饰图片等,以增加时尚度。
此款海利·汉森奥丁九世界冲锋衣(Helly Hansen Odin 9 Worlds)最显眼的特点是一个薄片状,与安全带兼容的帽檐。同时,款式偏时尚,颜色靓丽。
包——背包是一个比较难以进一步提升或改善的领域,因为绝大多数顶级背包生产商都已经拥有了自主设计与悬挂系统,但他们仍在继续改进不足,还是值得期待。
北面冲顶包(The North Face Summit Alpine 50L)最大特点是采用熔融成型技术(FuseForm),即制作时将面料叠加,随后熔融在一起,而非缝合,以增加包的耐用性,并减轻重量和体积。此款背包背负为23公斤,空包重量为1.2公斤。
神秘农场碳纤维支架背包(Mystery Ranch Stein 62)是一款拥有碳纤维支架的背包,大大减轻了重量。此外,它最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可以将头包卸下,与背包支架一起组成登顶包。
鹰牌反重力苍穹背包(Osprey AG 70)首次配置了反重力3D透气背板,ISOForm5背包带和CM腰带,适合长距离出行。头包可拆下,单独成小包。
比如,现在许多传统的中型背包都已成功瘦身,设计师们在不牺牲舒适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去掉了一些冗余细节。
希拉设计自动扩展背包(Sierra Designs FlexCapacitor 40-60)是一款十分神奇的背包,它有一个独特的加固系统,可以迅速扩展包的周长,将其容积从40升提高至60升。该包设计者为知名轻量化户外爱好者安德鲁•斯库尔卡(Andrew Skurka)。
BOA系带技术(BOA technology)——也许你还没有听过这个术语。它是一种紧缩系统,采用钢丝代替传统鞋带。
替代各种鞋类鞋带的BOA技术。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它的工作原理是由一个圆形的旋钮来调节控制松紧,实现快速结带,令穿着者轻松完成系带与解带过程,完成固定鞋与脚的作用。
BOA技术的核心圆形部件。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如今,这种技术被渐渐用于水袋背包与帐篷的内外帐结合。
帐篷——尽管该领域的创新点中,轻量化依旧是个重点,但越来越多的厂商意识到这不是终极的单一追求目标,更多的产品出现了一种折中,即利用更轻便优质的材料(例如硅化尼龙和轻如羽毛的DAC做撑杆),在尽可能轻量的条件下,充分保障舒适的空间与极覆盖。
导航——不出意外,对该领域的研发将持续成为行业热点趋势。不过,其投入聚焦的方向还是偏重于数字化设备,对指南针之类较原始装备的创新则鲜有。
以GPS为例,彩屏正变得越来越普及,其余手持设备则有回落的趋势。
另外,佳明(Garmin)还研发了一种相当酷炫的手机触屏导航系列,名叫iPhone思考者(think iPhone)。不过,该系列缺陷也很明显:电池的续航能力以及有限制的电池类型。值得开心的是,再过不久能在荒野出行中使用的可充电电池组将问世。
地图导航方面,类似布什内尔( Bushnell)与德洛姆(Delorm)公司都推出了应对各种道路路段时,通过动动手指尖就能立即显示地形全图的服务。
此外,越来越多的社区网站,都允许并鼓励用户发布与分享其出行的过程,以便搜索。但唯一的问题是,每个网站是否有足够的流量,实现一定数量用户的即时共享。
除了上述一些优良的装备新品外,还有一些不可错过的配件小物装备——
捷宝创世纪露营烹饪系统
(Jetboil Genesis Basecamp 2 Burner System)
中间两个为该系统展开图。
这是一款节省空间的多功能烹饪套装,配有两个可以折叠的丙烷燃料装置,上下分别套有一个五升的锅具和一个十英寸的陶瓷涂层平底煎锅。
产品十分适用于多人的露营活动,能够在烧水、煮咖啡的同时,煎饼或煎蛋。
雪峰钛迷你单人餐具
(Snow Peak Titanium Mini Solo)
这款钛金属套锅,主打轻便,实用。锅内可放下一个110g燃气罐和一个超大火力炉头,基本能满足户外的一切烹饪需求。
野生双向保护器
(The Wild Country REVO)
它的诞生来源于山友容易将绳子放错方向的窘况。使用时,无论从哪边放置绳索,锁上后,绳子都会保持正确的方向。
攀索升级版GRIGRI保护器
(Petzl GRIGRI )
产品除保持原来GRIGRI保护器的各项优势外,多增加了一个防恐慌功能,即一旦使用者遭遇险情,出现狂拉把手等异常情况时,制动器便会自动锁死停止下降。直到重新打开把手,调整速度,制动器才能正常使用。
黑钻ATC导向器
(Black Diamond ATC-Guide belay device)
这是一款强悍又经典的产品,新的导向器不仅改变了外形,还加强了摩擦,增加了一个新技术的平面,确保绳子更加顺滑放出。
MSR导航者滤水器
(MSR Guardian Water Purifier)
此款滤水器运用了比以往产品中空纤维结构小十倍的滤网,使其能够捕获更多病毒,每分钟的滤水量2.5升。同时,它还能够承受272斤的外部力量打击。它唯一缺点是昂贵,价格约为同类产品的三倍。
生命吸管水杯(LifeStraw Go)
产品容量为650毫升,重量168克,有7层过滤器,能滤掉水里99.9%的细菌和寄生性原生虫(包括导致常见腹泻疾病的细菌与寄生虫)。该水杯无需替换零件,使用寿命为过滤1000升水。
雷克椅子(Leki Sub-1)
专门做登山杖的雷克也开始不务正业了,此款椅子自重不足一公斤,侧边还贴心地设计了一个杯托。
海林诺克斯零号椅(Helinox Chair Zero)
如它的名字,这把椅子自重不足1斤。
这位展会上的萌大叔,貌似就是累了安稳地坐在了这把椅子上休息。图片来源:powersource.cn
摩卡岭福直柄刀(Morakniv Eldris)
该款刀片材质为不锈钢,厚度2mm,可配合摩擦打火器使用,携带安全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