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1)

南明政权在滇发展始末

共计 4005字 | 预计阅读时间9分钟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2)

明末,在中国历史上发生了“天崩地坼”的巨大变化。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进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上吊,明亡。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3)

四月二十二日,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迎清兵入关。

四月三十日,李自成撤出北京。五月初二日,在吴三桂的导引下,多尔衮顺利进入北京。

清兵实行严厉的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大家薙发,“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很多人甚至为突如其来的强制削发被杀害。清兵又进行大规模的野蛮的屠杀政策,出现了“江阴守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等惨绝人寰的事件。

清兵攻下扬州,下令屠城十日,然后封刀,被杀害的人约80万,尸横遍地。英勇就义的史可法的遗体已无法辨认,他的部将和人民把他的衣冠葬在扬州城外的梅花岭。

江阴人民在阎应元、陈明遇的领导下,守城81日。清军攻进江阴后,下令屠城,“满城杀尽,然后封刀”,被屠杀172000多人,未死的老小仅有53人。

嘉定人民前仆后继,多次抗清,更惨遭清军的“嘉定三屠”。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4)

当时中华大地上这种形势的变化,使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军与明王朝的矛盾,迅速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与清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农民军和残明势力联合反抗新入关的清统治者,全国各地各阶层反清民族起义和斗争风起云涌。

从此,历史进入了史家通称的“南明”时期。南明政权不止一个。明亡后,在南方的明宗室势力纷纷自立。

1644年(甲申)五月,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以明年为弘光元年。第二年五月,南京陷,弘光帝在芜湖被清军所俘。

1645年(乙酉)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即位,改是年七月一日以后为隆武元年。后移驻建宁、延平,第二年八月在汀州遇害。

1645年(乙酉)七月,鲁王朱以海在绍兴监国,以明年为鲁监国元年(《天南逸史》),未建年号。第二年退至福建中左所。

1646年(丙戌)十一月五日,苏观生拥立隆武弟朱聿在广州称帝,“以明年为绍武元年”(《东南纪事》)。至十二月十五日,凡40日,被清军抓获,引帛以尽。实际上,“绍武”年号还来不及用。

1646年(丙戌),农民军在巴东奉韩王朱本铉(一作)抗清,年号定武。从“癸卯定武十七年”倒推,则是以明年为定武元年。

1648年(戊子),淮王朱常清被郑成功奉为监国,年号东武。见李兆洛《历代纪元编》。

1646年(丙戌),桂王朱由榔于十月十四日称监国于肇庆,十一月十八日在肇庆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永历元年

这些政权散在各地,各自为政,有的时间甚短,或仅月余。永历政权有农民起义军的支持,而西南地区又有广阔的腹地可以回旋,但建政过程也十分艰辛。

最初几年,在武冈、桂林、梧州、肇庆间辗转,由于明将何腾蛟、瞿式耜率领的明军与荆襄十三家农民军共同作战,在广西、湖南累获战功,成为支撑永历政权的主力。

南明政权的建立和发展与大西军有密切关系。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5)

农民起义军的另一主力张献忠的大西军于1644年11月攻下成都,1646年冬为清兵所败,张献忠在西充战死。

其部将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号称“四将军”,因孙可望年龄较长,他们共推孙为首,联合执政。

大西军余部往南攻克重庆、遵义、贵阳,又经交水(今沾益)、曲靖、陆凉(今陆良)、宜良,于永历元年(顺治四年,丁亥,1647年)四月二十四日抵昆明。

农民军“秋毫不犯”,昆明群众热情欢迎农民军入城。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实行以孙可望为主的四人共同领导。

农民军的行政中心,主要安排在翠湖周围。孙可望的府第在五华山。李定国以原布政司署作西府,后称晋王府,即今正义路以东、长春路以南、威远街以北一片。

刘文秀在翠湖西侧原柳营处,称南府,后称蜀王府,在今仓园巷以北一片。艾能奇的定北府在原贡院,即今云南大学处。四大王府中,仅孙可望的王府经过专门营构,“黄屋双阙”,称秦王宫。其他王府基本都是利用原有的建筑。孙可望拆呈贡、昆阳城建秦王宫的时间,诸书所载不同。

四将军领导的农民军以昆明为都城,在云南、贵州两省建立了巩固的后方基地,又兵分三路,进击清军。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6)

孙可望出兵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刘文秀进攻四川,收复了叙州、重庆;李定国率师东征北伐,收复武冈、靖州(今靖县)、宝庆、全州、桂林、永州、衡州,转战湖湘一带,歼灭清军数十万,在衡阳、桂林两次大捷,并驻军长沙约半年。

他们调整建置,更改部分政区名称,改云南省为云兴省,昆明县为昆海县,改安隆所为安龙府,改辰州为沅州府,沅州为黔兴府,改阿迷州为开远,蒙自县为沐新。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7)

入滇之初,铸“大顺”钱,后孙可望改铸“兴朝通宝”,以后又铸“永历通宝”,昆明市博物馆皆有收藏。

传世的还有大罗卫银锭,重1833克,上刻铭文“大罗卫指挥使司起解永历六年谷价银伍拾两银匠范洪”等,大罗卫在今宾川县。招抚外逃百姓回家复业,不足者借给牛种。

李定国到鸡足山敬香,特宣谕布告,“杂派从宽”,田粮减豁,度牒援免,反映了农民政权的宗教政策。

农民政权尊孔崇儒,并开科取士。永历元年(丁亥,1647年)命严似祖考试省生员,一考为定,高下有差,取33人,观政选官。永历四年(庚寅,1650年),孙可望命马兆熙考滇南生童。

永历八年(甲午,1654年)设科取士,以慧光寺为棘闱,取陈士基等54人。永历十一年(丁酉,1657年)又举行云南乡试,以校场为贡院,取王肇兴等54人。一般三年一试,多在八月举行。

农民军取消了一些烦琐的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有改变,这是对明清科举制度进行改造的尝试。由于明代贡院被用作定北府,考试地点或在西寺(即慧光寺,今西寺塔尚存),或在教场(此指南门外的教场,或称南教场)。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8)

永历十年(丙申,1656年),李定国执行“联明抗清”的政策,从贵州安龙府迎永历帝朱由榔入滇。从此,昆明成为南明最后一个政治中心,号滇都。

李定国奉永历入滇,“过金马山,百姓遮道相迎。既入城,以贡院为行宫,群臣朝谒”。

云南贡院坐北朝南,居高临下,屋舍栉比,又有突出的中轴线。永历元年(1647年)九月定北王艾能奇在征东川土司禄万钟时遇伏,中箭牺牲,定北府长期闲置,正是永历滇都皇宫的首选。第二年八月,永历帝移驻五华山。

五华山建为永历皇宫时,大概还保有五华寺。永历皇宫的范围甚大,其东北抵今螺峰街菜场,那一带高耸的围墙直至清末仍俗称皇城角。其西南直抵今华山南路与华山西路交会处。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在五华山南坡建学堂,于水池中出土永历玉玺“敕命之宝”,龙钮、阳刻篆书、方印。1992年在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工地出土集于一处的铜印54方,铜质方印,椭圆柱形钮,当是永历政权西逃时仓促埋藏。其中如“寻甸军民府印”,印面为阳文九篆,右后刻“永历十年九月□日礼部造”,左后刻“寻甸军民府印”,后上是“永字叁仟伍百贰拾壹号”编号。现皆藏云南省博物馆。

永历驻跸滇都期间,形势相对稳定,正是永历朝君臣力图再举的岁月。

一方面尽量争取孙可望,设法修好孙可望和李定国的关系,共图大业。

另一方面,又写信与郑成功联系,加强西南与东南两大抗清力量的联合。然而,由于孙可望降清,形势逆转,清兵分三路西进。

永历十二年(戊戌,1658年)十二月十五日,永历帝被迫离昆明西走,从者数十万人,李定国殿后,于十八日黄昏“率兵千人严队西走”,结束了四将军领导的农民军和永历政权在昆明威武雄壮的一幕。

永历十六年(壬寅,1662年),永历帝被吴三桂从缅甸索回,缢死于昆明篦子坡头利昆巷口的金蝉寺,昆明百姓因谐音称篦子坡为“逼死坡”(在今华山西路)。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9)

此后,昆明人认为吴三桂原为明朝臣子,却投清灭明,逼死皇帝,实为忤逆之举,便借用谐音,将“篦子坡”改名为“逼死坡”。及至清道光年间,地方官觉得此名有损于朝廷威名,且对执政者似为讥讽,会令老百姓存有潜意识的逆反心理,再把坡名改为“升平坡”,并立“升平坡”短碑于坡头。然而终无法防民之口,石碑可以改头换面, “逼死坡”的旧称却始终不绝于民间。1911年,云南革命党人发动“重九起义”,清王朝统治被推翻。都督蔡锷在永历帝遇害处立碑纪念,碑文为“明永历帝殉国处,民国元年季冬元下浣,三迤士民恭建”。

永历十六年(壬寅,1662年)是巨星陨落的灾年,这年的四月十八日,吴三桂进帛,永历崩于滇都;五月八日,延平王郑成功薨于东都;六月二十七日,晋王李定国殁于勐腊,一段轰轰烈烈的史剧终于结束。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10)

作为“四将军”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和永历政权的京畿所在,云兴省的历史遗迹一直留存到近代。

“四将军”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民族矛盾突出的历史时期,高举反清义旗,联明抗清,以云南、贵州两省为广阔的基地,以昆明为农民政权的都城,长达12年之久。

发动并获得了傣、彝等边疆各少数民族的支持,据有巩固的后方;曾控制昆明、贵阳、桂林、长沙等多座省会中心城市,其势力北达川北保宁(今阆中),东到湖南常德、岳州(今岳阳),江西吉安,南抵广东新会、肇庆,控制半壁河山;在各地设官置守,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措施。

一时间,成了南明时期民族斗争的旗手和中流砥柱,彪炳史册。特别是以李定国为代表的农民起义军的辉煌战绩、政治路线、政策措施等,皆可圈可点。

在明宗室所建的众多南明政权中,永历政权最令人瞩目。

第一,它坚持时间长达16年,从1646年至1662年。

第二,它活动范围广,遍及广东、广西、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各省。

第三,它影响大。永历二年(戊子,1648年)十二月,粤中遣使封郑成功为延平王,闽海始用永历年号;永历七年三月,鲁王自去监国号,奉表滇中;永历十一年(丁酉,1657年),滇中遣使至,加张煌言左侍郎。永历十三年(己亥,1659年),永历帝派的内阁大学士文安之,去到巴东,做十三家军的监军,率刘体纯、李来亨等十六营,由水道围攻重庆,以牵制清兵南下的势力,全蜀为之震动。直到吴三桂杀害永历帝后,台湾郑氏仍用永历年号,直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

第四,它实现了农民起义军“联明抗清”的路线。以昆明为“滇都”的三年,“四将军”的代表人物李定国、刘文秀率部与永历政权结为一体,农民军与拥护明宗室的抗清力量实现了深度融合,成为永历政权中政治上最成熟的一段,也是南明时期“联明抗清”最成功的例子。

老一辈著名历史学家陈寅恪为陈垣著《明季滇黔佛教考》一书作序说:“明末永历之世,滇黔实当日之畿辅,而神州正朔之所在也。”南明时期滇都的历史地位于此可见。

「本节完」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11)

大明王朝毁堤淹田真实的吗(逼死坡)(12)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 朱惠荣

《昆明古城与滇池》

云南人民出版社 2017年5月版

文字整理:冯琰

购书请扫描二维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