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代,奥斯曼帝国曾经以“西亚病夫”之名与我国的大清王朝同病相怜只是,奥斯曼帝国的结局与我国不同500年后,奥斯曼帝国最终又变成了小亚细亚的一个单一的土耳其人的民族国家,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奥斯曼帝国为何没沦为殖民地?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奥斯曼帝国为何没沦为殖民地(曾经地跨亚欧非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为何没沦为殖民地

在近代,奥斯曼帝国曾经以“西亚病夫”之名与我国的大清王朝同病相怜。只是,奥斯曼帝国的结局与我国不同。500年后,奥斯曼帝国最终又变成了小亚细亚的一个单一的土耳其人的民族国家。

天堂太远,欧洲太近。奥斯曼帝国成也在斯,败也在斯。

1,奥斯曼帝国的领土构成

奥斯曼帝国建立于公元1299年,亡于1922年,国祚超过了600年。在这漫长的历史中,奥斯曼帝国的对外战争从未间断,与拜占庭战,与马穆鲁克王朝战,与萨菲波斯战,与威尼斯和哈布斯堡帝国战,与波兰和神圣罗马帝国战,与俄罗斯帝国战……最终倒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但奥斯曼帝国的内部却长期保持者和平,这与帝国的领土结构有关。

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由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阿拉伯世界组成,其核心是多瑙河以南的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两河流域的北半部。

在这一核心的周围则是有相当大独立性的省和属国,比如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两河流域南部、克里米亚汗国等地。它们是帝国的屏障,也是战争主要的发生地,正是它们保护着帝国内部的和平。

2,奥斯曼帝国在近代的版图危机

当历史的车轮进入公元18世纪,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开始了衰退,地方势力开始崛起。同时,帝国边缘地区的属国也不断被蚕食,被俄罗斯帝国蚕食。

俄罗斯,某种程度上与奥斯曼很相似,都是横跨欧亚的帝国。但奥斯曼与俄罗斯大战两百余年,俄罗斯越战越勇,而奥斯曼却越来越弱,不断割地丧土。

克里米亚汗国原本是奥斯曼帝国的属国,公元1771年,俄罗斯在第五次俄土战争中击败奥斯曼,占领了克里米亚汗国。之后,两国签订了《库楚克―凯纳吉条约》,标志着奥斯曼正式失去了克里米亚。

公元18世纪的埃及,实权被地方军队的实力派所掌控。公元1798年,拿破仑入侵埃及。三年后,奥斯曼帝国派往埃及的穆罕默德·阿里击退了拿破仑。

之后,穆罕默德·阿里迫使奥斯曼帝国苏丹马哈茂德二世在1805年承认他在埃及的统治地位,从此阿里通知下的埃及被称为“阿里王朝”,事实上已经独立。

奥斯曼帝国对北非的统治一直很松散,或者说帝国本就没有全面直辖北非的计划,其占据北非的目的只是为了牵制哈布斯堡家族的西班牙。

所以,当奥斯曼在18世纪衰落后,北非事实上已经独立。阿尔及利亚也在1830年变成了法国的殖民地。

至此,奥斯曼帝国的屏障逐渐消失,只剩下了核心区巴尔干半岛、小亚细亚和部分两河流域。

3,根基的动摇――塞尔维亚自治和希腊独立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伊斯兰政权,但对于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其实很宽容,所以巴尔干半岛一直是帝国的核心领土,帝国的中央政府中也有大量的巴尔干官员。

但随着西欧在近代的崛起,由于巴尔干半岛与西欧通商的不断扩大,东正教徒们的经济实力迅速增强,与此同时西方的民族主义概念开始深刻的影响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徒。

于是,塞尔维亚人、希腊人、保加利亚人等逐渐开始有了民族意识,宗教的差别最终演变为民族的差别。正是这一点,最终导致了巴尔干半岛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

同为东正教徒,俄罗斯在巴尔干诸国的独立之路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公元1804年,塞尔维亚爆发农民起义,矛头指向了奥斯曼帝国政府。之后,塞尔维亚在1815年获得了半独立的地位,随着1829年奥斯曼又败于俄罗斯之手,塞尔维亚而走上了独立之路。

公元1821年,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之后,俄罗斯、英国、法国全部介入了这场战争,并在1827年承认了希腊的自治。

公元1828年,奥斯曼被迫签订《亚得里亚和约》,承认希腊自治。四年后,1832年,希腊王国正式在英法俄的保护下独立。

至此,奥斯曼帝国统治的合法性开始在整个帝国内发生了动摇,既然巴尔干半岛的东正教徒可以独立,那伊斯兰世界的阿拉伯人该何去何从呢?

奥斯曼帝国究竟应当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或者说在近代民族主义兴起的浪潮下,奥斯曼该如何界定自己的国民范围呢?

4,阿拉伯世界的失去

与领土的不断丧失相比,如何完成从一个古典的帝国向近代的“国家”转变,或者说如何界定奥斯曼国民的范围可能更为重要。

我国在近代同样也曾面临这一问题――是汉地十八省建国还是五族共和?最终,我国在清末民初实现了“五族共和”,但奥斯曼无法做到。

奥斯曼帝国在近代不断向西方学习,塞利姆三世和马哈茂德二世甚至用50年的时间将一个古典文明时代的帝国改造成了一个在欧洲对等参加外交和战争的近代官僚国家。

但也正是在这一进程中,奥斯曼帝国失去了巴尔干半岛和北非。之后,为了强化对阿拉伯地区的统治,奥斯曼同样又采用了西方殖民主义的方式,将帝国领土分成了两部分:本土和殖民地,而殖民地就是阿拉伯国家。

奥斯曼帝国殖民主义的推行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的兴起,促使阿拉伯人开始反抗奥斯曼土耳其的统治,这一进程最终在一战中使奥斯曼帝国失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

对于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而言,西方的侵略固然是重要原因,但帝国本身在近代国家认同上的迷茫才是关键。因为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奥斯曼帝国苏丹的罗马皇帝和伊斯兰世界哈里发身份都挡不住民族主义的浪潮,甚至土耳其内部的民族主义也丝毫不亚于巴尔干的斯拉夫人和中东的阿拉伯人。

所以,奥斯曼帝国最终其实是从内部土崩瓦解的,欧洲人则是推波助澜。

一战,是最后的推手,奥斯曼帝国再无存在的必要,最终被土耳其人自己亲手埋葬了。

公元1922年,土耳其之父凯末尔废除苏丹制度,奥斯曼帝国王室被驱逐,帝国灭亡。

公元1924年,伊斯兰世界的哈里发制度被废除,奥斯曼帝国彻底变成了历史。


奥斯曼帝国本身确实无法与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华夏文明相比,即使现在再回头看,将当年地跨亚欧非的奥斯曼帝国转变为一个近代的国家也是不现实的。

中东和东欧的历史、文化过于复杂,而突厥人还是一个外来者,若非凯末尔挡住了欧洲联军的进攻,根据瓜分奥斯曼的《色佛尔条约》,土耳其会只剩下安卡拉附近的一隅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