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丝路精神,共筑光影梦想。昨天,以“新时代,新丝路,新视界”为主题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隆重开幕。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旨在搭建起集中外电影艺术展示合作与贸易为一体的广阔平台,多维度展示丝路沿线各国的电影发展理念、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质和人文风貌,是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生动实践,更是文化产业依托国家战略做大做强的时代呼唤。

文化交融,是携手共进的巨大合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是经济的、贸易的,也是文化的、艺术的;不仅是经济层面的互利共赢,更是文化和艺术层面的相遇相知。强调,人文交流合作也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共同推进,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相互欣赏、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人文格局。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电影为文化桥梁,加强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更能为“一带一路”建设奠定更加深厚的民意基础。这正是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初衷和意义所在。

合作共赢,是扩大开放的城市担当。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与丝路沿线国家及城市的友好往来源远流长。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西安不断创新交流载体和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城市在人文交流领域的合作,打造“一带一路”文化改革试验区和人文交流重要纽带城市,开放正在成为新时代大西安最显著的标识和引领发展的动力源泉。举办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丝路文化以新形式、新内容与古城的因缘际会,是打造丝路会展名城的重要举措,也将进一步加快西安建设影响全球的对外交往中心的步伐。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1)

参与丝路光影盛会 观看中外优秀影片

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

影人评选活动掀起观影热潮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2)

西安大学生积极参与评选活动。(受访者供图)

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影人评选活动”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前夕率先启动,西安大学生通过网络观影和影院观影积极参与活动,度过了愉快的别样假期。西安多所大学1100多人次大学生走进影院观看了44部中外优秀影片,精彩的电影展映受到广大大学生的衷心喜爱和好评,大家在观影结束后纷纷为心目中最喜爱的国内外影片、男女演员和导演投票。“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影人评选活动”的成功开启,既是为第五届丝绸之路电影节预热,同时也让包括西安大学生在内的众多影迷和观众关注和爱上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影人评选活动”由西安市人民政府主办,西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共青团西安市委、曲江新区管委会承办。10月1日至7日,来自西安交大、西安文理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等西安多所高校的1100多人次大学生走进电影院,兴致勃勃地参与“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影人评选活动”,一起分享中外优秀电影带来的快乐。

据了解,国庆期间,大学生们在影院观看了《甜蜜20岁》《心律失常》《独自》《翻译的焦虑》《帕帕皮亚》等中外影片,精彩的电影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大家纷纷为“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影人评选活动”点赞,也为自己心目当中的最喜爱的国内外影片、男女演员和导演投票。参加了观影评选活动的西安音乐学院大二学生赵丹妮兴奋地告诉记者:“我和其他30多名同学一起去的,先后观看了《帕帕皮亚》《希腊女孩》等几部影片。这些影片平时难得有机会看到,这次观影评选活动可以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契机。很感谢西安市政府能组织这样的观影评选活动,让我们大学生能参与这样的国际文化活动。希望以后还有更多机会,也希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越办越好。”

据悉,“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影片、影人评选活动”将持续至10月12日。活动期间,西安大学生可通过线上、线下观看147部国内外优秀影片。在影院、高校及网络上观影的西安大学生可以通过投票系统,评选出西安大学生最喜爱的国内外影片、男女演员和导演。评选结果将于10月13日在电影节官方网络平台和各大媒体发布。(记者 雷县鸿)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3)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4)

在西安寻找中国电影“初心”

西影60周年纪念大会启幕

当代电影人致敬西影力量

10月8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盛大起航,本届电影节适逢西影成立60周年,电影节组委会将开幕式举办场地选址于具有60年文艺积淀的西影电影圈子园区,并在开幕式上同期举行西影60周年纪念大会,这既显示出打造最具电影特殊气质丝路电影盛会的美好初心,更是对西影在中国电影事业发展和“一带一路”影视文化合作交流领域所作贡献的高度肯定。

现场,大量国内外电影人,从不同角度回顾了自己与“西影”的渊源,在表达对“西影”这片神圣电影殿堂敬仰和崇敬的同时,也为它的六十岁生日和璀璨未来,共同祝福。

前身为西安电影制片厂的西影集团,可谓西安现代文化的重要代表。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因此在开幕式中,特别打造了“向西影60周年致敬”环节。围绕这一环节,主办方将西影出品的不同类型经典电影歌曲串烧,并充分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再现西影经典影片的经典场景。通过回溯古都西安的辉煌电影历程,致敬西影出品的经典影片,致敬西影力量,令人动容。

当著名导演黄建新作为影视界代表,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上致贺词时,将几乎所有篇幅都用来讲述自己对西影的感情。黄建新表示,自己从小迷恋电影,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进入西影,才终于能够寻找梦想。“感谢时代和西影厂,给了我电影创作的精神力量,也让这份力量成为我一生为电影事业奋斗的动力——它永远是我无法忘却的精神家园。”

六十年一甲子,在西影六十年生日之时,黄建新、杨亚洲、潘培成、崔毅松、金琛、张晓春、姬他、杨争光、鲁琦、张嘉译、成泰燊、赵非,顾长宁等大量与西影有着深厚情感的电影人收到邀请,前来为西影“庆生”。西影新片《再见汪先森》的剧组主创,也在观众媒体前亮相。而在其中,由导演芦苇、周友朝、莫伸、李小平、强小路,演员戴辉瑶、陈剑月、韩炳杰,以及西影诸多摄影师、美术师、剪辑师、作曲、化妆师、剧照师、写实雕塑家、制片人等组成的“西影艺术家方阵”格外引人注目——这支方阵,不仅展现了西影从曾经到如今的强大实力,更体现了从西安电影制片厂,到西影集团的薪火相传。

曾执导过《空镜子》《美丽的大脚》《浪漫的事》等佳作的我国著名导演杨亚洲,曾在西影工作生活了20年。电影节访谈环节,杨亚洲表示:“我虽然不是西安人,但西影始终是我的家——我为我曾在西安生活20年,在西影工作20年而骄傲。成为西影人是我一生荣幸。”杨亚洲特别提及了“西影精神”,“西影经过六十年岁月洗礼,却依然永葆青春,我认为除了这里火热的创作氛围,同样要归功于它总能紧紧抓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好中国人物’这最关键的一点——这是一种做电影的精神。”

60年虽是沧海桑田,在迎来60华诞之际,位于大雁塔旁的西影老厂区也发生着蝶变——电影节开幕式上,它以“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的全新身份被点亮,并以崭新的傲人之姿,接受来自世界电影人的目光审视。

十分难得的是,虽然经过改造,西影至今仍然较为完好地保留着建厂之初的厂区格局、建筑风貌和自然生态——步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3层结构苏式红砖建筑。这座楼便是建成于1958年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办公创作楼。

这也让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推广大使,著名演员张嘉译,从步入西影的那一刻,就非常激动,“1991年我毕业分配到西影厂工作,曾有一年时间在眼前这栋楼里工作,如今在站在这里,心里真的有点小激动。这里有我的青春记忆。”

饱含历史沧桑感和电影文艺情怀的独特记忆,与西影60年的发展史,都被浸透在建筑中,据悉,在不远的未来,“电影圈子·西影电影产业集聚区”将成为以电影产业及衍生产业链为主题的开放、合作、共享、聚合的电影产业基地,为西部电影绽放新光彩,贡献新力! (欣闻)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5)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6)

话剧《柳青》惊艳 丝路国际电影节

“很少看到这种情况了——演员谢幕,台下掌声经久不息,还有观众看到动情处潸然泪下!这是对作品最好的褒奖。”10月8日,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西安盛大开幕,受本届电影节组委会之邀,由西安演艺集团·西安话剧院制作的现实主义话剧《柳青》,在西安新城剧场隆重上演,受到观众一致好评。

作为陕西省2018年重点现实题材创作剧目,话剧《柳青》以作家柳青放弃城市生活、扎根陕西长安皇甫村14年创作《创业史》的故事为主线,以柳青与当地村民共同生活、融为一体的经历为主要内容,成功塑造了一个植根于生活沃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人民作家形象,也详尽描绘了淳朴的关中平原的风土人情和人物群像。

该剧特邀国家一级编剧唐栋执笔,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执导,著名作曲家石松作曲,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秦立运担任舞美设计,国家一级舞美(灯光)设计师刘文豪担任灯光设计。谈及制作《柳青》的初衷,西安话剧院院长任雪迎说:“柳青这个题材创作难度很大。也正因为如此,作为国有文艺院团,弘扬好和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老百姓放在心里的柳青精神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现在生活节奏飞快,全社会更需要这样‘身段向下、境界提升’的大写的人作为榜样。”

看完话剧,当代陕西杂志一位女记者说,柳青的精神值得我们年轻人学习,尤其作为一线记者,一定要多深入基层一线,多和老百姓打交道,这样才能写出更多有温度的好作品。(见习记者 高瑞)

带你看看西安有多美 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7)

丝路光影 盛世长安

——写在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之际

张阿利 (陕西省电影家协会主席、中国高校影视学会副会长)

2018年10月8日-13日,古都西安再次迎来了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

这是继2014年第一届、2016年第三届在陕西省西安市成功举办后的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古都西安沉浸在中外电影文化密切交汇的艺术海洋之中。

本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举办之际,恰逢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5周年,又逢改革开放40周年,还逢西安电影制片厂建厂60周年。电影节又一次回到了古代丝绸之路起点的西安,无疑是对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5周年的丝路电影文化交流成果的最好检阅。

本届电影节开幕式在修葺一新的西部电影集团“电影圈子”隆重举行,既是中国电影乃至“一带一路”国家电影向改革开放40周年的一份特别致敬,也是中外影坛向曾经创造了中国民族电影知名品牌“西部电影”的西影人奉送的一份浓情厚礼。

2013年9月,主席在访问中亚四国时提出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根植历史、着眼未来,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是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实施向西和向海洋开放的新举措,是我国链接东西、穿越古今、融合丝绸之路沿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重要路径。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相辉映和持续接力,搭建从内陆到沿海的双重联动经济的发展线,对于构建区域经济和提升我国综合实力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创办也是贯彻落实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文化举措,对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的交流,民心的相通提供了新的机遇。

由国家电影局指导,陕西省人民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是我国继上海、北京国际电影节之后创办的又一个国际性、综合性、固定性的大型对外电影文化交流活动。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以海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为主体,以电影为纽带,传承丝路精神,弘扬丝路文化,为“一带一路”建设创造良好的人文条件。作为国家“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重点项目,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每年举办一届,首届由陕西省主办,此后分别由陕西、福建两省轮流主办。来自美国、法国、英国、印度、俄罗斯、日本、韩国、伊朗、土耳其、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中国等数十个国家的电影导演、编剧、演员、制片人以及电影制作、发行机构聚会于此,各类交流、论坛、展映等活动异彩纷呈。

在陕西西安举办的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无疑具有历史文化、区位及交通的客观优势。作为古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资源丰富,人文荟萃。

陕西与中国电影发展更有着不解之缘: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其故事发生地就在陕西汉中;1938年延安电影团成立,中国共产党真正全面领导的电影事业从此开始,新中国电影的雏形也在陕西延安孕育;1958年,我国西北地区第一家电影厂在西安诞生。

上世纪80年代,以西安电影制片厂等为主要创作力量的中国西部电影,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出发点,从这里走出了吴天明、滕文骥、严学恕、许还山、孙飞虎、张艺谋、陈凯歌、田壮壮、黄建新、周晓文、何平、顾长卫、张子良、芦苇、杨争光等一大批中外知名的电影艺术家,创作的作品荣获300余项国内外大奖,为中国电影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对于以电影为纽带,促进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彰显出陕西西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特殊区位和作用。

一直以来,作为“世界电影之窗”的国际电影节都有着重要的国际文化传播意义。世界著名的电影节不仅是影视文化领域的年度盛事,并由此带动了一系列文化、产业、经济现象的产生,国际电影节所隐含的多元文化价值,已经远远超过其影像艺术的范畴,甚至包括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等系列价值链的联动。同时,作为各民族文化的展示平台,国际电影节的展映活动又成为国家文化输出的一种重要方式,来自各国的优秀电影作品、先进的电影技术以各种形式多姿多彩的电影文化形态相遇、碰撞、融合。因此,中国电影应当充分利用这一新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不断挖掘市场、传播文化、推进交流,实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的深度合作,同时,也要不断吸引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电影人、电影机构的踊跃参与,打造更为知名的国际电影文化交流平台。

经过各方近五年来的努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已经成为中国电影走出去、请进来最为重要的国际电影文化交流平台之一,也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电影成果集中展示其国家政治、文化、经济交流的一个重要盛会。

首先,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进一步树立了陕西西安、福建福州两个主办省份及城市的文化形象。这两座城市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经济与旅游发展成熟,其开放、现代的城市形象为电影节本身的品牌定位和风格走向做了很好的铺垫,也赋予了海陆古丝绸之路起点以新的时代气息。通过电影节的举办,已经使得这两个省份和城市在知名度和外向度方面得以充分提升。

其次,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正在逐步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的一张晴雨表,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当前国际电影市场的发展状况、制作取向、竞争模式,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行业的投资人提供沟通洽谈机会,有效调节各方的供需结构,以形成健康、有序、高效、持续的国际电影市场与文化交流新格局。

第三,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除了汇聚诸多电影界明星大腕外,还一贯积极扶持电影新人,为电影新人提供崭露头角的机会,也为中国电影和世界电影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同时,在促进电影创作、技术的交流上通过举办一系列相关学术论坛、交流展会及展映活动,推动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互动与交流,深化国际合作,开拓电影市场,促进深度融合。

第四,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举办城市一系列的资金、物资、人员的流动,已经不断产生电影产业链价值衍生效应,促进了举办地城市酒店、旅游、休闲、银行、餐饮等行业的产业增值,这对于深化区域及城市建设,发展区域经济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资源之路、经济之路,也是文化之路、文明之路,随着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举办,对于丝路沿线各国优秀灿烂文化有了一个较为集中、全面、固定的展示与交流平台,是一种真正精神文化的“盛宴”,对于促进、发展与海陆两条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友好关系,实现民心的相通,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建构全球视野下的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都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丝路光影,盛世长安。

祝愿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越办越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