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1)

“手握一个拳头轻轻松开,

手里像握着一个鸡蛋一样,

这就是弹古筝的手型!”

古筝的第一堂课,是不是这样教的呢?

什么叫“手型”?手型是为乐器演奏出悦耳声音服务的!通过数代演奏家摸索各种发力方法,使乐器发出更好听的声音,逐渐形成的弹奏乐器时相似的手的外形。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2)

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山寨”?模仿、复制、抄袭行为得来的产物。就拿山寨手机举例,就算外形模仿的一模一样,没有核心技术制造出来的东西,性能是无法与原装产品比拟的。

手型就类似手机外壳,发力方法就是核心技术。

发力方法正确,从而形成弹奏时手的外形相似,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手型正确。

发力方法不正确,就算手的外形模仿对了,弹出来的声音也不一定悦耳动听,更值得关注的是:大量的古筝初学者为了模仿正确的手型,而形成了错误的发力习惯!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3)

用一个“握鸡蛋”似的固定形状来规范弹奏,而忽略聆听乐器的声音表达,是本末倒置的行为,也是古筝入门最大的坑!

坑一:初学者为了“摆好手型”,全身紧张!

初学者刚刚接触古筝的时候,本身就很紧张,需要认谱子、记指法,还得时刻注意着保持住所谓的“手型”,因为老师经常喊两个词“手型”、“放松”。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4)

初学者为了保持住那个“握鸡蛋”的手型,就根本放不了松!首先,我们应该教会学生的是正确的发力方法,因为人人在生活中都会手部的各种发力,比如拎东西、挠痒痒,都是自然松弛的状态完成的手指发力。其次,我们应该教会学生去聆听不同的发力、乐器发出的不同音响效果,养成良好的听觉习惯。

坑二:不根据手指情况“因材施教”

走路,每个人的姿势都不一样,即使同一个人,走和跑的姿势也不一样。每个人的手部条件都不一样,要求所有人都做成同一个模子似的手型,这逻辑……不觉得有问题吗?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5)

有很多学生大指弹琴的时候根关节会凹进去,因为根关节较软一受力就凹,这个问题确实是需要初学的时候就去纠正的,但纠正的方式应该从“受力”的角度入手,太多的老师仍然从手型的角度入手,用左手掰着右手大指根关节,更有人发明出了所谓的手型纠正“神器”,卡在大指虎口的一个支撑器,当根关节被外力固定后,看似手型正确了,但学生只能使用大指一关节来发力,这是多么滑稽的事情?外力一撤去,马上打回原形!

首先你观察一下,学生手部放松的时候,根关节是不会凹进去的,甚至大指挠痒痒的时候也不会凹进去,它有一个受力的临界点,跨过那个临界点,就会凹,帮助学生找到那个临界点,感受到根关节支撑的发力弹奏,哪怕刚开始弹奏的声音很弱,找到正确的发力方法是关键,通过练习,根关节的支撑力会逐渐越来越强。

坑三:违反生理规律

根据不同乐曲需要的声音效果,手型是实时变化的,比如重音、弱音,发力的需求是不同的,有时弹奏重音仅靠手指力量都无法完成,需要借助腰背部的肌肉力量。就像握哑铃锻炼的时候,虽然哑铃是用手握住的,但仅靠手部肌肉就能完成动作吗?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6)

图片中类似的“砖家评论”比比皆是,“你的手型不对”、“你的手不能跳”、“你的手腕太高(低)了”……请问各位“评论家”你认为的“正确手型”正确吗?有统一标准吗?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7)

我们教学生弹琴除了音乐知识的传授,到底教的是什么?其实归根结底就是解决三个问题,首先,教的应该是弹出好听的音乐,听觉审美意识应该在第一节课就建立起来,并通过不断强调听觉意识来让学生自主产生规范手指动作的行为,这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其次,使用身体的自然力量完成弹奏动作,所有技法几乎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类似的手部发力方式;再次,循序渐进地增强相关肌肉耐力达到更高的技术水平,从而能够将更复杂的音乐作品弹好听。

还是开头说过的那句话,发力正确,手型一定正确;手型正确,发力不一定正确!会启迪培养学生形成良好听觉习惯,并能够利用自身自然力量去弹奏的老师,是好老师!力量畅通的从脚到身体到手臂到指尖,最终传递到琴弦上,才能够产生出正确的手型。一味地喊着“手型不对”却不知道根本的问题出在哪里,只会让学生越学越没信心,更快的放弃弹筝。

古筝手型的正确方法图(握鸡蛋手型古筝入门最大的坑)(8)

希望有更多的老师能够关注到每个古筝技巧的发力原理,用生活中的例子来教会学生把力量转化到古筝弹奏中来,教课的效率,立刻事半功倍,好的老师能够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成就感。一个“摇指”技巧根本不需要学习几个月,找到正确的发力方法,一节课就能学会!所有弹奏技术都是为了音乐而服务,被评论“应该规范手型”的up主,不是专业出身,因为是左撇子,他左手弹、右手按,用筝创作出了很多悦耳的作品,用非常自然的发力方式弹奏出动听的音色,乐器只是音乐情感的载体。别再用固化的模式固住自己的手脚和思维,同时也固住了学生!过分强调“手型”像个模子一样一动不动,反复刻苦练习不会弹的更好,只会练出肩周炎。

看懂此文,“手型”这个词,以后不提也罢!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作者,图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