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八月,千古名文《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自交趾探望父亲返回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年仅二十七岁。

初唐四杰为什么是这几个人(初唐四杰才华出众)(1)

武则天嗣圣元年(公元684年)十一月,开辟革新初唐诗风的代表人物骆宾王,因跟随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被乱军所杀。

武则天垂拱元年(公元685年),被誉为“唐代司马相如”的卢照邻,饱受病痛折磨,自投颍水,在绝望中自杀。

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在诗歌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将五言诗定型,的大诗人杨炯在盈川县令任上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三岁。

初唐四杰为什么是这几个人(初唐四杰才华出众)(2)

以上四位就是号称初唐四杰的 “王杨卢骆”,对唐代文学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可以说唐朝文学的奠基者,是四颗耀眼的明星,但很可惜全都不得善终。

在唐高宗时,四人已盛名满天下,是当时文坛上最著名的人物,被无数达官显贵争先邀为座上宾。但在如此盛名之下,当时,已善于鉴别人才著称的,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裴行俭,却评论四人说:君子,先有气度德行,而后才艺。这四个人,虽才华卓越,但行为浮躁,又喜欢显露,恃才傲物,又修为不够,所以不是有福之人,恐不得善终。

初唐四杰为什么是这几个人(初唐四杰才华出众)(3)

这四个人,到底有哪些言行举动,会让大臣裴行俭对他们有这样评论。

王勃

王勃最严重的一次错误,就是他故意杀人了。王勃在虢州参军任上时,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罪,被王勃藏匿起来,后来又怕走漏风声,王勃便杀死曹达了事。结果因此而犯了死罪。幸亏遇大赦,王勃才没有被处死。但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方荒蛮之地。

骆宾王

骆宾王虽出身寒门,但从小就很有才气,7岁能诗,有"神童"之称。但他性情高洁,对看不惯的事,看不惯的人就要上书举报。仪凤三年(公元678年),当时正值武则天以“天后”身份掌权,制定了告密法。由于骆宾王多次上疏讽谏,言语不慎,得罪了同僚。被御史弹劾,诬告他任长安主簿时贪赃。因此获罪下狱。在这些人的排挤下,判他以贪污罪,被发配到边远县城。

卢照邻

卢照邻出身名门望族,家世显赫,从小受到极好的教育,因此才华出众,博学能文。被当时的邓王李元裕器重。李元裕将卢照邻视为“西汉文学大家司马”相如看待。才华横溢的卢照邻,当时做了一首很有名的诗《长安古意》,但就是这首诗把他推进了深渊,差点要了他的命。当时梁王武三思(武则天的侄儿),看到这首诗,认为其中两句是在讽刺挖苦自己,被将卢照邻下狱,后经过亲朋好友的各种努力,总算是把他给救了出来。

杨炯

杨炯自幼就非常聪明博学,少年英才,被举为神童。11岁时,就进入弘文馆待制。但这一待就是十六年。27岁时,得到一个校书郎的职位。30岁时,终于获得一个九品小官。这对于自幼才华出众,心怀理想的杨炯,完全是无法接受的。自己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杨炯心里愤愤不平。因此,经常讽刺挖苦,那些他认为无才无德,道貌岸然的朝廷官员,当面骂官员们为蠢驴。

初唐四杰为什么是这几个人(初唐四杰才华出众)(4)

“初唐四杰”以惊人的才华,开启了唐朝文学的盛世。但他们却将自己演绎成了悲剧,虽然有个人因素,也有时代因素,但历史往往就是,个体的悲哀,造就了时代的伟大,这也许就是所谓的天妒英才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