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读论语#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论语中关于礼节(论语53:乐器可以五花八门)(1)

要谈礼必谈乐,文化精神除了在日常行为里有具体体现之外,也在各种艺术形式里显现并传世。

那些真正创世的艺术佳作,都是人类共同真善美的体现,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年龄性别,雅俗共赏真正懂得艺术的人,也必然是一个能与真善美同频的人。

子语鲁大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 孔子有一次和鲁国掌管乐政的大师聊音乐。大师乐是一个官职,负责为诸侯国各种重要仪式和场景配乐编曲的人,而不是简单的演奏乐器的演奏员。

中国古代的乐器种类很多很庞杂,只是随着历史的变迁,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在我们的生活中逐渐减少了。

现在能说得出来的中国传统乐器,也就只有琵琶古筝古琴笛子箫了,西洋乐器盛行的时代,也在表明传统乐器的没落。

中国历朝历代事功为主,始终没有今天所谓的大批中产阶级,要么是在水深火热之中苦苦挣扎的大众,要么是纸醉金迷的皇亲贵族们。

音乐绘画舞蹈,这些在古代是只有权贵才能享受的,老百姓只有民间歌谣了。进入新世纪,中国人的文化传统被打碎,陷入一片荒芜,结果就被西方文化种了草,油画芭蕾钢琴席卷全国。

中华民族的包容力是无比强大的,就像一个熔炉兼收并蓄。虽然中西方音乐在表现乐器和音色上有区别,但所表达的情感情绪都是人类相通的,而人类的情感从古至今都没有变化过。

所以这一节,我们来听听孔子讲如何通过音乐来表达情绪情感,如何来体现文化和精神。“乐其可知也”,音乐是可以传达情感和精神的,让别人感知到你要表达的。

说到这里,我们纠正一些偏颇的音乐鉴赏问题。当下流行音乐鉴赏课,除了讲一个曲子的作者背景之外,还要详细分解段落,用语言去刻画,用实物去关联,把无形的音乐有型化。

这是不对的,名可名非常名。倘若如此去欣赏音乐,音乐就失去了不言而万言的生命力,同一首曲子,不同人听起来应该都有自己的体会和想象才是。

音乐,特别是没有词的曲子,一定是千人千面的,这就是我的课为什么放音乐而不是歌曲的原因。是要我们自己放飞想象的翅膀,借助音乐去滋润心灵,不要去求其间刻板俗套的描绘。

音乐好听就够了,需要沉浸期间,洗涤心灵。不用说出哪里好怎么好,音乐本身就是个人的体验,是作者个人的情绪与你的互动,仅此而已。

所以孔子说“乐其可知也”,我们可以通过一段曲子了解一个人的喜怒哀乐,体会人间悲欢离合。至于具体是什么?不可说不可喻。

下面,孔子开始讲解自己对音乐作品创造的理解。

“始作,翕如也。”翕这个字,一个合一个羽,就像鸟儿合上了翅膀,那么安静,又不知道何时会突然展开。始作,就是最开头;翕如也,就像鸟儿合上翅膀,就像花儿含苞待放,安静羞涩轻轻柔柔徐徐展开。

从之,接下去。纯如也,声音由小及大,每种乐器都会参与其间,能清晰听出来他们的音色。这个纯,就是我们今天讲的音乐的层次感。

那些HIFI发烧友,所用的器材成千上万,就是为了听曲子。万元以下音响听个响,价值千万的听歌室也是平常的,为的是什么呢?就是层次感和饱和度,就是孔子说的这个纯。

层次感就是每种乐器的音色都能听到,不会被干扰和淹没;饱和度就是高中低音恰到好处,高音清脆嘹亮但不刺耳不分叉,低音浑厚圆润但不混沌不雷动,中音直抵心房。在高低音的护驾下,长驱直入。

说万元以下听个响,就是这些都听不到,再好的音响设备,也抵不过去听现场音乐会。所以,真正的音乐发烧,是离不开去最好的音乐厅听现场演奏的。

而音乐厅的建筑装修设计就是最奢侈的音响系统,角度、高度、宽度、所用的装修材料,都直接影响了作品的表达。这个纯就是本色。

我家有罗兰fp90电钢琴,是便携里最好的了,键盘还原度接近100%,但还是接近,和真钢琴就是不一样的。这里的纯就是能够听得到每种乐器本色的出演。

“翕如也”,是一两个乐器的参与引导 ;“纯如也”,就是多种乐器一并参与进来,却又相互分明独立。这在编曲里叫音轨,就是每种乐器都有自己的一个轨道一个曲谱,是各自按照自己的曲谱演奏,我们听到的就是交响辉映的结果。

每天早上送五月上学的路上,我都会播放他喜欢的歌曲,和他一起分辨其中的乐器音色,练习他的听力和对乐器的辨别力。

“皦如也”,皦,明亮洁白。纯如也以后,就进入了皦如也,就是我们说的高潮,最华美的乐章,万马奔腾激昂慷慨庄严肃穆,能充分调动人的肾上腺激素,让人感同身受沉浸其中。

高潮最有代入感,让人无法自拔。说高潮迭起,就更是优中之优了,这时候的乐章是无我的境地。

“绎如也”,绎就是连绵不绝。高潮以后进入尾声,余音绕梁不绝于耳,此时无声胜有声。演奏已经停止了,可是高潮的乐章还在耳边回响着,甚至这一天时间里都会偶尔冒出来,在嘴边哼唱。“绎如也”,是一种缠绵,一种留恋,一种归宿。

“以成”,通过以上几部分,一部好的作品就诞生了。孔子用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与大师乐交流,其实是非常懂音乐的。

为什么论语在八佾里放这一节呢,和礼有什么关系呢?关系非常大,一首曲子就是一个人生的快进和浓缩。

“始作,翕如也”,孩童年少时含苞待放,对这个世界和社会充满了敬畏和好奇,做事谨小慎微,徐徐展开,逐渐深入。

“从之,纯如也。”进入社会以后,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仁义礼智信,做好本色的自己。

“皦如也”,会逐渐达到人生的巅峰,无论是辉煌的事业还是幸福圆满的家庭。

“绎如也”,在高潮过后,终将落幕,留给世人的就是源源不绝的思念和追忆了。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还能思念你,才会归于死寂彻底灭亡了。

今天我们还在念着孔子的名字,说明他还没有死。2500多年过去了,他依然在影响着这个世界,影响着你我他,这就是绎如也的境界。我们未来又有几人能记得呢?

“以成。”这就是人生的全部,每一步都有相应的节奏和分寸,这就是不能跨越的礼制。人生不能从头到尾都是高潮,也不能自始至终都是翕如,该纯的时候就纯,该皦的时候就皦,不同人生阶段就要不同的活法。

跌宕起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是必然的过程。绎如也是强大的影响力连绵不绝,是急流勇退后的传说。

所以一切都要恰到好处,不能过度不能透支,就像一个曲子一样美好。所以这一节古往今来的理解都仅仅停留在孔子谈音乐的表面层次上,并没有体会音乐与人生、与礼法规律的联系。

音乐是必修课,因为它是唯一一种随时随地都可以沉浸其间的艺术形式。孔子今天的这节具有普世价值,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