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肿瘤文献汇总(文献荐读之肠癌)(1)

文献荐读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本期,文献荐读栏目肠癌主编——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主任、肿瘤学博士袁瑛教授将进行肠癌领域的相关文献荐读。

巾帼展“瑛”姿,让我们跟随她的思想,一起探索医学文献之路!

专家简介

直肠肿瘤文献汇总(文献荐读之肠癌)(2)

袁瑛 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内科主任、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实用肿瘤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常委、遗传学组组长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转移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理事

直肠肿瘤文献汇总(文献荐读之肠癌)(3)

陈佳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肿瘤内科

医学博士(M.D.)、副主任医师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学分会青年委员

浙江省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年委员会秘书

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分会青年委员

正文如下

肠癌主编袁瑛教授力荐:

功能获得性突变和非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与转移性结直肠癌左右半相关预后的差异相关

TP53Gain-of-Function and Non-Gain-of-Function Mutations Are Differ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Sidedness-Dependent Prognosis in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背景

验证功能获得性和非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与转移性左半结直肠癌和右半结肠癌预后差异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

该项队列研究收集了2017年11月到2021年1月间进行二代测序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定义R175H, R248W, R248Q, R249S, R273H, R273L, 和R282W为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其余则为非功能获得性突变。使用Cox回归模型来检验功能性和非功能性TP53突变和总生存期(OS)之间的相关性,调整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体力评分,Charlson共病指数和接受化疗的情况。

结果

在所有1043例患者中,735例中肿瘤存在TP53突变,其余308例为Tp53野生型。在左半结直肠癌中,功能获得性突变与更差的总生存相关( [HR] = 1.66 [95% CI, 1.20 到2.29]),但右半结直肠癌不存在这种相关性(HR = 0.79 [95% CI, 0.49到1.26])。与此同时,携带有非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的右半结肠癌与同类的左半结直肠癌相比,OS更差(HR = 1.76 [95% CI, 1.30 到 2.39]),但这种情况不存在于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HR = 0.92 [95% CI, 0.55 到1.53]) 或TP53野生型群体中(HR = 0.88 [95% CI, 0.60到1.28])。这些相关性很大程度上不会因为RAS,BRAF和PIKCA突变以及微卫星不稳定因素的调整而改变。

说明

非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使得转移性右半结肠癌的预后比左半结直肠癌更差,而左半结直肠癌中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患者比非功能获得性TP53预后更差。这一结论使得功能获得性和非功能获得性TP53突变带来了左右半结肠癌预后差异机制上的新视角。如果这一结论被进一步验证,未来结直肠癌临床研究设计中将因为引入这一结论而获得新进展。

主编评语

袁瑛教授

通过精准的分子分型对结直肠癌进行分类并更准确的预测治疗疗效及疾病预后一直是结直肠癌研究中的重点方向。左右半结肠癌预后以及治疗预测方面的差异在临床上已经发现,但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RAS、BRAF突变差异及MSI-H比例差异可能是其预后差异的部分原因,更详尽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明确。本研究从结直肠癌常见的TP53基因突变出发,通过分析功能获得性和非获得性TP53突变的预后差异明确其在左右半结肠癌中的预后因子作用,为阐明左右半结肠癌预后差异的机理提供重要证据,并为未来左右半结肠癌治疗方式的改变提供了分子基础。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医悦汇所有。欢迎转发分享,其他任何媒体如需转载或引用本网版权所有内容,须获得授权,且在醒目位置处注明“转自:医悦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