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播出之后,刘立伟又成了大家的“四哥”。

前几天他在高铁站帮助一对不会用自助取票机的夫妻,过后夫妻俩一看,诶呀这不是四哥吗,四哥帮我们取票,太幸福了。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1)

这不是演员刘立伟第一次因为角色被大家认出了,微博上对他的称呼,是随着他播出的作品中的角色改变的。《因为爱情有幸福》播出的时候,他是“牛牛爸”,《女医明妃传》时是“刘师傅”,《雪豹》时他是“邱团长”。

“刘立伟”这个名字大多出现在演员列表而不是微博热搜上,“表演时我要让观众相信,此时此刻你看的不是刘立伟,而是剧中的角色。”

曾唱过十几年京剧武生的刘立伟一直记得他的老师说过的一句话:“私下像条虫,台上像条龙”,至今他们一家依旧住在石家庄一间五十几平米单位分配的房子里,他平时就去菜市场买买菜,也不怎么修饰自己。

但无论角色大小,他都秉承着曾经唱戏时的原则:锣经一响,大幕拉开,便是猛虎下山。

这是戏骨与明星真实的区别。

接戏因为“有戏点”

电视剧《风筝》讲述的是潜伏在国民党内部,代号“风筝”的共产党情报人员郑耀先的故事。而刘立伟饰演的便是抗日战争时期与他一起征战沙场的军统四哥徐百川。

入行已久,刘立伟接戏的标准,就是“有戏点”。这种说法或许有些模糊,但如果看《风筝》中的徐百川,便会明白“戏点”在哪里。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2)

首先是人物层次多。在事业方面徐百川是失败的,抗日战争之后,他被调去了渣滓洞看守所,在国民党战败溃逃台湾之际,又被迫留在了山城。但另一方面,徐百川如同一个长辈一样关心和爱护郑耀先。“徐百川”不是片面、脸谱化的,而是有各个维度的展现。

其次,这个角色深挖了人心。在“监狱串供”一场戏中,徐百川和郑耀先“串供”并抢过苹果皮吃,暗示他记得当初并肩作战时给他苹果的情义。并且在最后痛哭时说到“能给我留点脸面吗?”那一刻,内心的挣扎令他身为男人的尊严全部毁掉了,这个角色展现的令人怜悯和钦佩,是人性复杂的地方。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3)

“我当时拿到剧本的时候,知道它不是纯粹的谍战剧,它描述的是情义和人。”

隐忍,绝望,深情,刘立伟对这场戏地诠释看哭了一大片观众,“苹果皮”也成为了《风筝》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情节,徐百川这个人物,也因为刘立伟而完全立了起来。

“随着年龄增长,理解的东西越来越深。演员还是喜欢这种注重心理的剧,其他比较浮表的东西,没有创作的欲望。”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4)

无论角色大小,戏份多少,正派反派,只要有“戏点”,都是让刘立伟钟爱的,不仅钟爱,而且他还希望做到“到我的时候,我一定要把眼球拉到我身上。”

这并不是飙戏或者抢戏,而是演员对于每一个角色身为“人”的尊重。

“人们老说配角戏不多,但其实无形中很考验演员的功力,因为这是贯穿性的问题。你要尽量在一场戏展现你的前前后后。”当画面中没有徐百川的时候,刘立伟就要思考,这时他在做什么?下一场他出现的时候,应该是怎样的心情?“我觉得作为一个职业演员,你要有能力去丰富这些。”

不仅仅在《风筝》里,刘立伟曾经其他戏中也是如此认真,《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刘和平曾赞刘立伟“没写出来的部分你演的也很好”,在《王大花的革命生涯》中,也用自己真情实感,把边缘人物阐释的非常到位。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5)

“创作是不能掺假的,用不用功大家都能看出来。”所以就像“苹果皮”一场戏一样,到角色最为爆发的一场戏中,观众会被刘立伟饰演的角色感动,就是因为他私下做的这些功课让人对角色产生信服感,从而打动人心。

“喜欢我的戏,肯定是被我带进去了。”这时,刘立伟自信地说到。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6)

戏曲与表演

很多人说刘立伟在《风筝》中很“稳”,而他自己认为,“稳”更多的是“节奏感”,起码是拿捏得体,而在这方面的把控,要从他曾练过的京剧说起。

“戏曲中的锣经能代表一个演员的心理节奏,我演戏的节奏就得益于戏曲,能够跟观众同步。”

刘立伟出生艺术家庭,因为父亲的原因从小练功,后考入湖北省艺术学校学习京剧专业,主攻长靠武生。后来虽因为腿伤告别了舞台,但戏曲对刘立伟的影响是一生的,包括他后来进入影视行业,对于人物,表演,剧本的理解,也都是基于戏曲。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7)

“我一直在强调一句话,戏曲分生旦净末丑,影视也是分生旦净末丑的,《风筝》中柳云龙是武生,而我是花脸,花脸就应该表现的冲突一点。”

同样的,在饰演《龙珠传奇》的吴三桂时,他也是这样理解人物:“剧本中的吴三桂是纯文的,这样就会有点弱。他曾经是征战沙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因为我练过武,所以气场就很合适。”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8)

《女医明妃传》时,刘立伟饰演的是一位医师,“他对医药的研究就像书法家一样,很有底气。做过戏曲的话,将之软化一点,就符合这个人物了。有些人穿上衣服,我真的觉得很懈怠,一看就不是古代人。”

“戏曲最讲究的是精气神。”

如果想在戏曲界做到文武双全是非常难的,既要能唱,还要能打,但如今影视行业对演员的要求已经非常低,角色的塑造基本全部靠服化道解决,而最基础的“精气神”却很少有人提及。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9)

不仅如此,他认为戏曲中的“留白”也相当有韵味,“戏曲在某种程度上,像中国画一样,比如徽派画作,画几个瓦片,白的地方不用画就知道是房子。同样,这场戏突出的是瓦片,让观众能看到,那么有一大部分白的东西是留给观众去想的,这是戏曲的一大特点,是写意化的东西。”

“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细节,其实都是可以体现人物的,并不需要那么多台词,有时候语言是苍白的。”

在《因为爱情有幸福》中,刘立伟饰演慈父苏文博,而在生活中,刘立伟也是一位好爸爸,所以在与陈伟霆搭戏的过程中,诸多细节体现父子情深。而最后在苏爸爸酒后“吐真言”表达了自己对老婆的愧疚和他内心的痛楚时,更令许多网友与观众感动落泪。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10)

戏曲给予刘立伟的,不仅仅是“形”上“精神气”的把控,更是内在对于诠释角色的深度理解,虽然他曾经是武生,但无论是《风筝》、《因为爱情有幸福》还是其他,细腻的文戏表演,一样触动人心。

十几年的戏曲生涯,让舞台已经是他生命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在2015年的时候,刘立伟自编自导了一部70分钟的儿童杂技哑剧《吴桥娃娃》,这部剧他构思一年多,一家人一起编写剧本,一个礼拜便排练完成。

风筝四哥讲出真实身份(专访风筝四哥刘立伟)(11)

活跃在舞台上这么多年,他对此仍有一份情怀。加上与家人合作,而且能够教授一些聪明的孩子有关表演的知识,他觉得自己为世界出了一份力的同时,还很快乐。

“我九岁就练功,没改过行,没做过任何其他的工作,我一直坚守在创作表演上。”

这件事,还会做一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