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龟对我们而言不仅仅只是用眼睛看这么简单的,你想想一个静物再好看,你也就偶尔欣赏一下,不会有太多心思在上面。要是能有活物之间的互相交流存在,是不是更能使你们的心灵产生共鸣。而且我们人类也很需要沟通,不是有实验,将人关在一个屋子里,测试能坚持多久,即使在巨额奖金面前大部分人都坚持不了多长时间的。可见能与外界沟通接触对我们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龟的互动性无疑也是观赏的重点之一。如果说颜值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互动则是锦上添花了。有颜值又有互动的龟,可以说算是龟界尤物。即使颜值一般甚至有残缺,但要是互动无敌,也不失为一只好龟。正如龟友们追求发色一样,龟的互动也是我们一直致力于培育的。

为什么龟现在一只眼闭一只眼(龟的互动性天花板在哪里)(1)

那么龟身为较为低等的爬行动物,互动性对于它们而言究竟有意味着什么呢?其实我们大多数人认为,龟的互动其实就是龟本能和条件反射的表现。

追手指,乞食,这些都是在长期的饲养模式下,构建的条件反射和自己本身的本能欲望构建的。再高级的互动就难了,因为龟没有外耳,对于声音感知不灵敏,只是对震动感应好。所以你的声音指令并不能很好地提高龟的互动。或许你长时间的一些举动,还会令它产生条件反射。

那龟的互动天花板就只停留在追手指,乞食或者见人拍水这些阶段了?记得以前在电视节目上有位大爷带着他的墨龟,可以听懂人的简单指令:走、来、停之类的。因此也有很多龟友相信,这才是龟界互动的天花板。

为什么龟现在一只眼闭一只眼(龟的互动性天花板在哪里)(2)

但是现实生活中,不能说没有,又有多少龟友的龟,能达到这个境界呢?确实,龟个体本身的差异也会很大程度上的造成互动性的好坏。胆子大,有“悟性”的龟,确实比较容易培养互动。几天就能适应环境,知道什么时候开饭,也会知道你伸手指的目的。但是胆小的,木讷的龟也有,那么互动的建立花的时间就得更长了。小编也有遇到过,只有开饭积极,平时伸手就缩头的龟,几年了都没有“降服”它,只能顺其自然了。

这种事急不得的,总不能用鞭打教育吧?这种方式更适合哺乳动物。

有的龟友宣称自己的龟是可以听懂简单的指令,但很快就有龟友用“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进行了解释。虽然我们历史上留下的资料也有显示古人对于龟灵性的夸赞,但是个人更相信龟的互动,就目前而言还是存在极限的,本能与条件反射就是最大的限度了。

为什么龟现在一只眼闭一只眼(龟的互动性天花板在哪里)(3)

当然,我还是会相信龟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虽然龟的脑容量并不大,我们也不能要求太苛刻。但是有脑袋的动物,不仅仅只是靠它支配全身,大脑作为分析中枢会让这个物种更好的存活。从它们平日里的一些小举动也能看得出。比如水龟下水前,在不受惊吓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都会先伸头试探一下,再做选择。大家普遍认为半水龟比水龟聪明,也可能是因为脑容量更大些以及与人类更接近?至少它的大脑思考还是很不错的。很多时候自己只是用手在它眼睛周围挥动,它可感受到,但会仔细看你手上是否有它想要的。发现没有食物,往往都懒得动身,要是有它喜欢的颜色或者东西,就先凑上来看看再说。

不知道这些小细节大家在平时有没有注意到?生物的进化是需要过程和时间的,而我们今生仅仅只是一代人的寿命,感觉不到多少的生命进化。所以,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个人认为龟互动的极限,恐怕也就是追手,乞食,摸头,最多再有一些这些举动的延展。你觉得呢?

为什么龟现在一只眼闭一只眼(龟的互动性天花板在哪里)(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