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时期,在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政府衙门里,有个名叫汪遵的年轻衙役所谓衙役,就是做保安把门、打杂保洁之类工作的人员在一些古装戏剧以及影视作品中,当青天大老爷升堂时,拿着大板子站在大堂两旁高喊“威武”的那种人,就是衙役的一种也就是说,汪遵大约就在现实中扮演过这种角色,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唐诗与考试63一个被人瞧不起小保安的人生逆袭?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唐诗与考试63一个被人瞧不起小保安的人生逆袭(唐诗与考试63一个被人瞧不起小保安的人生逆袭)

唐诗与考试63一个被人瞧不起小保安的人生逆袭

晚唐时期,在宣州泾县(今安徽泾县)政府衙门里,有个名叫汪遵的年轻衙役。所谓衙役,就是做保安把门、打杂保洁之类工作的人员。在一些古装戏剧以及影视作品中,当青天大老爷升堂时,拿着大板子站在大堂两旁高喊“威武”的那种人,就是衙役的一种。也就是说,汪遵大约就在现实中扮演过这种角色。

汪遵自幼酷爱读书学习,但由于家境贫寒,没有余钱供他求学深造。迫于生计,汪遵便在政府衙门里找了份差事。汪遵是个有志青年,他不甘心被人呼来喝去地度此一生,决心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在跑腿巡夜扫洒站堂之余,汪遵有空就抱着书本苦读不止,以为将来参加考试做好必需的知识储备。就像清华北大校园里的那些小保安们,其实不少人身为保安,心在考研。汪遵还是个不折不扣的“文青”,时常写些小诗以自娱,在家乡一带小有名气。

咸通七年(866年)进士科开考之前,自感已经准备充分的汪遵,毅然辞了衙门里的差事,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包裹,信心满满地离开家乡,跋山涉水地赶往京城长安应考。来到长安城郊之后,发生了一段比较有趣,并且留名科举史的老乡偶遇。

汪遵有个相熟的老乡,名叫许棠。此人也是个读书人,为了求取科举功名,已在长安做了好几年的“京漂”。长安米贵,居大不易。许棠久居长安,衣食住行、复习备考等等,所需费用自然不菲。许棠能够坚持下来,最大的可能是家里不差钱。

这天,许棠到长安郊外送客,恰好与汪遵巧遇。许棠就问汪遵,是不是作为跟班,随从长官到长安办啥公差来了。汪遵老老实实地答道,自己是来赶考的。许棠见汪遵行装简单,又没带大包小裹的书籍复习资料啥的,就以为他是在拿自己开涮,不由大为光火,呵斥汪遵道:“你开什么国际玩笑!我在京城忙活这么多年,一门心思准备科举考试,到现在还没能考出个子丑寅卯来。你一个小小的衙役,赶的哪门子考?哪儿凉快哪儿呆着去!”

汪遵是个老实人,受了许棠一顿抢白,也没有生气急眼。本科录取结果放榜之后,低调的汪遵居然榜上有名,完成了从衙役到进士的完美逆袭。而同样参加了本科考试的许棠,则又一次名落孙山。此后,许棠又忙活了五年,方才于咸通十二年(871年)考取进士身份。从骨子里瞧不起汪遵的许棠,却因为此事成为了别人的笑柄,搞得很没面子。这件事情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这世间,没有哪个人可以被无端轻视。

进士及第后,汪遵官位不显,因而史籍中少有关于他的政绩事迹记载。在晚唐,汪遵是个小有名气的诗人,以七绝写作见长,《全唐诗》收录有汪遵诗作六十余首。汪遵的诗作,内容以咏古感怀居多,诗风比较深沉硬朗,诗中颇多警策之句,颇为人们称道。从下面两首七绝中,可以管窥汪遵诗作的风格。其一,《题李太尉平泉庄》:“水泉花木好高眠,嵩少纵横满目前。惆怅人间不平事,今朝身在南海边。”其二,《淮阴》:“秦季贤愚浑不分,只应漂母识王孙。归荣便累千金赠,为报当时一饭恩。”

许棠在科场打拼二十多年,方才得以金榜题名。此时,他已经是个两鬓斑白的小老头了。在许棠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泾县县尉这样一个副县级芝麻官。上任前,晚唐著名诗人郑谷曾有诗相赠,题为《送许棠先辈之官泾县》:“白头新作尉,县在故山中。高第能卑宦,前贤尚此风。芜湖春荡漾,梅雨昼溟濛。佐理人安后,篇章莫废功。”

“白发新作尉”,一个白发苍苍的读书人,苦读奋斗了大半生,才做了一个小小的县尉。除了继续舞文弄墨,“篇章莫废功”之外,大约也难有更高奢求了。在这种情况下,许棠在政坛自然难有多大作为。调任同为副县级的江宁丞后不久,许棠便挂冠而去,做了闲云野鹤。此后,许棠在穷困潦倒之中,了却残生。

许棠也是晚唐比较有知名度的诗人,与郑谷、任涛、李昌符等人,被合称为“芳林十哲”,亦称“咸通十哲”。或许是久困科场、经历蹉跎之故,许棠的诗风悲切哀婉,颇多感叹世事坎坷、怀才不遇之作,比如这首《写怀》:“汩没与辛勤,全钟在此身。半生为下客,终老托何人。两鬓关中改,千岩海上春。青云知有路,自是致无因。”这一生的多半年华,都在科考落榜中度过,余生前路,何其渺茫!可怜科场奔波人,几多心酸几多泪。

在许棠的诗作中,不乏水准上佳之作。他的《过洞庭湖》,情感深沉,境界高远,被人们广为传诵:“惊波常不定,半日鬓堪斑。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渔父闲相引,时歌浩渺间。”“鸟高恒畏坠,帆远却如闲”一联,勾画出了一种天空水阔、悠远缥缈的意境。这首诗,在当时被视为描写洞庭湖的最佳作品之一,许棠因此人送雅号“许洞庭”。

壹点号谷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