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嶲太守马谡,才略气度超过一般人。马谡喜欢议论军事大计,诸葛亮对他十分的器重。虽然刘备临死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人夸夸其谈,言过其实,对他不可重用,你要细心了解此人。”但是诸葛亮对此不以为然,还是任用马谡为参军,还经常与马谡谈天说地,从白天谈到黑夜,谈个没完,十分的投缘

诸葛亮痛斩马谡有什么隐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1)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国,试图统一全国。魏明帝亲自坐镇长安,派大将曹真、张郃率军抵御蜀兵。

诸葛亮在由祁山向魏进军,没有采用蜀国原有的将领魏延、吴懿二人为军前先锋,而是以马谡为前锋,率二万五千精兵守街亭,

也就是今天的甘肃庄浪东南地区,马谡还立下了军令状,临行之时,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

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具体指示让他“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但是马谡违背诸葛亮的军事调度,指挥杂乱无方,扎营不靠山近水,而扎在没有水源的山上,离城镇很远。

马谡的先锋王平连续多次劝谏马谡,马谡不采纳他的计谋。

张郃切断马谡的水路,举兵攻击马谡,马谡大败,士兵四处逃跑。马谡的士兵败逃四散。马谡禁止不住,弃营逃奔。王平力穷势孤,难以救援,街亭失守。魏军趁势长驱直人,大败蜀军。街亭之败,使诸葛亮失去进取中原的据点和有利形势,诸葛亮进军没有落脚据点,只得攻取西县百姓一千多家回到汉中。

马谡被逮捕入狱,然后被杀了。杀后诸葛亮亲临马谡棺前吊祭,并为之痛哭流涕,对马谡的子女进行抚恤,其恩情像马谡在世时一样。

诸葛亮为此还上奏蜀国君主以自己用人不当而招致街亭之败自请处份,请求蜀主贬黜自己。蜀主刘婵遂降诸葛亮为右将军,由丞相降为行丞相事。

这就是著名的“失街亭”、“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

诸葛亮痛斩马谡有什么隐情(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2)

诸葛亮为什么要斩马谡

1.马谡出征前是立了军令状的,战败后不杀是不行的,军令如山。

2.诸葛亮是立排众议后用的马谡做先锋,结果败了,诸葛亮也要为这次的失败找一个人来负责,要不然不好给众多蜀将一个交代。

3.马谡死罪难逃。马谡自以为熟读兵书,高人一筹,临阵独断独行,既不遵循诸葛亮的正确部署,乂不采纳王平的苦苦劝谏,弃城不守,舍水上山,自以为是实践之死地而后生”的兵法。他的轻敌自大导致丧师误国,罪应伏洙

4.当然,失街亭诸葛亮也是要负主要责任的,诸葛亮没有听刘备之言,才任用了马谡,导致了失败。

其实,战败也并非全是马谡的错,一次失败也不能定义马谡就是纸上谈兵,要说马谡之败那是多方面的原因,而且战败后,马谡也没有投敌,还是比较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