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汉语词汇中定型的词。比如金玉满堂、四季如春、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成语在中华文化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为有些成语不单单只是个词,它的背后更是一串不为人知的历史,比如冰清玉润、死灰复燃、盘根错节、洛下书生……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1)

冰清玉润:指的是东晋卫玠和其岳父乐广,称之‘妇公冰清、女婿玉润’;

死灰复燃:将军韩安国(汉武帝时期御史大夫)被下狱,狱吏羞辱他,韩安国说‘死灰独不复然乎?’,结果韩安国被赦免,官拜梁国内史;

盘根错节:东汉虞诩任朝歌令,朝歌盗匪横行,亲友都不让他去,虞诩说越是盘根错节,越能试出刀剑锋利。虞诩到任平定盗匪,最后官至九卿,位列古今名将之一;

洛下书生:天下读书人都要学洛阳正音,当时东晋衣冠南渡之后,大儒死得死散得散,就谢安洛阳正音最正。可是谢安有鼻炎,说话声音跟老太婆一样,那些学雅音的人就捂着鼻子跟着谢安学习,被称为‘洛下书生’。)

当然以上的成语都文人雅士的小段子,有的成语却掀开尘封的往事一鳞半爪。寻着这个线索追去,你会发现其背后有着无尽的血仇。

若敖鬼馁——《左传》

释义:祖先没人祭祀,后代都断绝了。若敖:就是楚国公族若敖氏,比如子文、成得臣、斗宜申都是若敖家的人。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2)

若敖鬼馁

历史:

这段历史有点长,斗子文(斗谷于菟,字子文)跟齐桓公是一代的人,所以好多人都不了解。

若敖氏起于楚国国君熊仪(芈姓、熊氏),熊仪当时没有僭越称王,爵位还是子爵,所以没有正儿八经的谥号。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3)

春秋

熊仪有一子叫斗伯比,斗伯比后任楚国令尹,死在楚国内乱里。斗伯比跟表妹私通,生了一个儿子,为了避丑就把他丢在云梦泽,被老虎喂养大,后回归斗氏,称之为‘斗谷于菟’。(於菟,就是老虎的意思)。

(这里有个问题,若敖熊仪在位前790~前758,而斗子文辅佐的楚成王是前671~626。如果长长一百年,就繁衍两代人根本不可能,我认为应该三四代人才合理。

斗子文跟楚成王应该差不多大,有一个巫祝做占卜说:子玉(成得臣)、子西(斗宜申)、楚成王,三个人有一个人死,其他两人都活不了。事实也是如此,三个人真的差不多一起死。成得臣在城濮之战后自杀;楚成王被儿子弑杀;斗宜申在楚成王死后起兵造反,后被杀。)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4)

城濮之战

斗子文辅佐楚成王,使楚国强盛,成南方一霸。楚成王执政时间很长,齐桓公率领联军逼迫他进供苞茅;还与宋襄公在泓水一战;到晚年楚成王又有晋文公在城濮发生战争。在楚成王时期,斗氏势力空前猛涨,斗子文、成得臣、斗宜申、成大心、斗越椒都在楚国身居要职。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5)

斗谷于菟

为了遏制斗氏势力,楚王引入蒍氏、屈氏分斗氏之权,其中为蒍氏可以称为斗氏世仇。从蒍贾之父蒍吕臣,到蒍贾,再到孙叔敖(孙叔敖是蒍贾之子)三代人都跟斗氏有摩擦。

当然斗氏的衰落也是有序的,第一步:子文病死、成得臣自杀。子文年老,同族人成得臣正当壮年,可以成为斗氏的支柱。谁知道城濮之战失败后,作为主将的成得臣自杀了,斗氏人才出现断层。

第二步:斗宜申、斗般被诛杀。楚成王儿子商臣将自己老爹杀了之后,开始有序清理老爹旧部。斗宜申想为楚成王报仇,失败后,他那一支的斗氏子弟得到清洗。而斗般是斗子文之子,被蒍贾和斗越椒(斗子文堂弟)诬陷,后被楚王商臣所杀。斗氏其他支系被清洗后,大部分聚拢在斗越椒身前。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6)

楚成王

第三步:斗越椒造反。楚王商臣死后,楚庄王继位开始用蒍贾进一步限制斗越椒实力。斗越椒无法忍耐,趁楚庄王外出征战时,杀蒍贾和不愿依附他的斗氏子弟,然后造反。毫无疑问斗越椒是失败的,几乎全部斗氏实力被连根拔起。

从此之后斗氏在楚国就剩小猫两三只,之后也凋零殆尽,以至于故去的祖先少了祭祀,没了血食,成了孤魂野鬼。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7)

楚庄王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左传》

释义:不铲除罪魁祸首,国家就无法安定。庆父,人名,鲁国大夫。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8)

历史:

这个历史也很长,要从头开始讲。

鲁桓公有四个儿子:鲁庄公、庆父、叔牙、季友。(除了鲁庄公,其他三个人就是鲁国三桓的祖先。)

鲁桓公的夫人文姜是齐襄公妹妹,可惜齐襄公和自己的妹妹不清不楚的,为了怕鲁桓公察觉,在趁鲁桓公拜访齐国时候,就将鲁桓公杀了。鲁桓公死后,鲁庄公继位,按照嫡母文姜的指示只能娶齐国之女为夫人,所以鲁庄公比他夫人哀姜大很多岁。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9)

鲁定公

哀姜面对年老体弱的鲁庄公,实在提不起兴趣,就跟风流的庆父勾搭在一起,这是把鲁庄公气个半死。可是当时齐国国君是齐桓公,鲁庄公也不敢把哀姜怎么样,只能忍下这一顶绿帽子了。

鲁庄公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找兄弟叔牙来,问立谁为国君。叔牙和庆父沆瀣一气,就推荐庆父。鲁庄公又找来弟弟季友,季友为人忠厚,表示要立鲁庄公之子公子斑为国君。但是鲁庄公又怕哀姜、庆父、叔牙等人联合一起为乱,季友为了除掉这个隐患,就逼哥哥叔牙自尽。

鲁庄公死后,公子斑即位,暂时住在党氏家。庆父因为没得到国君,就唆使圉人荤刺杀公子斑。庆父为了去除弑君嫌疑,又立哀姜妹妹叔姜之子为君,就是鲁闵公。此时季友害怕庆父报复自己,逃到其他国家,巧得是庆父也为了避国内的压力去了齐国。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10)

鲁闵公还不足十岁,可是做事很有主意,他先寻找舅爷齐桓公帮助(叔姜应该是齐桓公侄女)然后又把躲到其他国家的季友召回鲁国。庆父一看这样,觉得自己忙活半天不是给鲁闵公做嫁衣了吗?庆父又跟杀死公子斑一样,与哀姜合谋找人刺死鲁闵公。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11)

鲁庄公

鲁闵公被杀之后,季友和公子申出去避难,鲁国大乱,国人对庆父恨之入骨,要除掉庆父。庆父觉得鲁国没法呆了,就跑到莒国。在外地的公子申回来即位,就是鲁僖公。

莒国国小,受不了鲁国压力就将庆父逐出。庆父派公子鱼面见季友,祈求弟弟季友放自己一马。季友断然拒绝,公子鱼无脸再见庆父,就在庆父门外痛哭。庆父听公子鱼痛哭,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最后自缢而死,鲁国自此安定。

季友认为自己两个哥哥都死在自己手里,心中愧疚,就让叔牙、庆父的后人继承他们的爵位。庆父子孙,称为孟孙氏;叔牙子孙,称为叔孙氏;季友子孙,称为季孙氏;史称三桓。三桓经过世代经营,权势大国鲁君,甚至发生驱逐鲁昭公的事件。直到鲁穆公时,三桓得以拔出,鲁国才稍微强大,可惜后来被楚国所灭。

指战争的可怕与残酷成语(成语背后的历史)(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