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民的名义》到《扫黑风暴》,从《罚罪》再到如今的《狂飙》,我发现我对于这种政剧,或者准确来说,对于这种主旋律的正剧,我是非常沉迷的。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1)

看完《狂飙》,我的三观好像歪了,为什么呢?因为我彻底沦为了高启强的迷弟。我认为,演员的最高境界不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演什么就是什么,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就是后者,看高启强这个角色,真不像是演的。演技太好,网友开玩笑说建议查查演员本人,不像演戏。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2)

也许正是因为很多网友和我有着同样的感觉,所以前几天有很多媒体不得不站出来批评网友站队坏人,媒体表示不该追捧高启强,说喜欢高启强就是三观不正。其实我觉得,这个媒体没太明白网友的意思。我们哪里是喜欢高启强啊,我们喜欢的是张颂文,因为他把一个黑老大演的太对我们观众口味了,我们根本对他恨不起来啊!

凭着我多年追剧观影的经验,上一个让我们恨不起来的大哥还是几十年前的周润发发哥。那张颂文是如何做到让我们对他恨不起来的呢?我认为主要是他精湛的演技,那就是细节刻画。在剧中,我认为他刻画出了高启强的两个人生跨度。

第一个人生跨度——鱼贩

这时候的他,还只是一个处于社会鄙视链最底端的人。剧里面,我认为他有三个细节将鱼贩这个角色演活了。

第一,他杀鱼,刮鱼鳞,将鱼开膛破肚,刀工熟练,熟练的动作一气呵成。他的生活艰辛都体现在待人接物的谨小慎微上:鱼递给顾客时会送两根葱、被市场管理员叫过去用鱼缸里的水洗手。

第二,当他第一次看到等离子电视时,没有用手摸,也没有发出语言的赞叹,只是沉默的蹲在了电视旁,仰望电视屏幕。

这个细节,让网友们纷纷共情,不得不感叹穷人就是这样对待奢侈的东西,想赞叹又开不了口,想触摸又不敢靠近,只能低着头仰望那些不可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细节,张颂文将高启强身上的那种小人物的懦弱、辛酸、无能为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隔着电视都能闻到他天天待在鱼堆里的鱼腥味。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3)

第三,后来,他为了给自己的弟弟筹钱去当了打手,却莫名其妙阴差阳错的背上了人命,这下想做好人的路被堵死了,想活下来就只能黑化,走上当大哥的道路。剧里面的那场黑化的心路历程戏太绝了,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会在黑化的道路上一条路走到黑。

那一滴眼泪,看似有情,脸上却露出了毋容置疑的坚定和果决。这场黑化的戏,一镜到底,真的太绝了。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4)

第二个人生跨度——黑道大哥

成为黑道大哥后的高启强,张颂文将他的狠瞬间迸发,面对莽村村霸李有田一家的挑衅和讽刺,他虽然满脸委屈,但一句轻描淡写“我想吃鱼了”,观众立刻明白要出事了,果然,被他收服人心的老默立刻替他解决掉了那条鱼。

和警察对峙,他的步伐虽在后退,但他摇头晃脑,满脸不屑,一副拽样,仿佛把就喜欢看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写在了脸上。这真的是全剧的名场面。

网友说,这个黑老大也有柔软的一面,他对把心软和善良都留给了亲情和爱情,不仅是个弟控,妹控,还是一个痴情种。原本对他做的所有恶事你还心存怨恨,可是当他得知自己弟弟死的时候,你又心生怜悯,他脸上的每一寸肌肉都在跳动,狂放和柔情在张颂文的眼眸处一圈圈晕染开来,站不住脚的他,突然瘫软在地,这一幕的演技不拿影帝真的说不过去。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5)

观众对黑老大高启强的喜爱,就是靠着张颂文这一点一点的细节刻画堆砌起来的,大家爱的并不是高启强,而是饰演高启强的张颂文。

张颂文今年47岁了,很多人说他是大器晚成,但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这个词总让人觉得这是在把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全部推卸到了年龄这个层面上。张颂文的演技并不是突然就好的,虽然他一夜爆火,但演技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6)

2001年,从小就喜欢电影的张颂文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求学期间,担任院学生会主席一职。毕业时,因为在校期间的优秀表现被留校任教,成为表演研究所的一名表演老师。除了拍戏、给学生上课,他还做过导演、场记、统筹、编剧、剪辑 。他一直在表演这个行业里深耕,只不过是现在的审美和流量盖过了演技。

前几天,微博上出现了张颂文被拒800次的热搜,试问,你能接受被拒绝的次数是三次、五次、十次?反正我肯定不会是800次这样的数字。

800次的拒绝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讲,拒绝三次就已经是极限。如果没有《狂飙》张颂文,800次的天花板可能会有突破。而演员带着光鲜的职业,虽深层着神秘感,但也是一地鸡毛的“决战”。

借用阿德勒《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所言:首先,挑战没有不失败的。如果本来就不会失败的话,也称不上“挑战”。

2003年,他跑了300多个剧组,没有得到一个角色。2004年,张颂文自尊心受挫,有些难以承受的他缩减了一些,280个剧组全军覆没。第三年,又是近300个剧组,通过率为零。三年,800多次拒绝,张颂文靠着每晚睡觉前那一句“明天就会好的”支撑了下来。

他说,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有一件事无法忘记。他和周一围跑了很多剧组,却无一回应,正要放弃时,突然被通知要见导演,张颂文顿时喜出望外,以为自己熬出了头,可没想到导演却深深的打击了他,导演指着他俩跟别人说:一个猪鼻子大脑门,一个香肠嘴,哪有演员命。话音刚落,屋里笑作一团。而张颂文和周一围只能陪着一起尬笑。临走时,投资方还不忘劝告他们说:你们俩赶紧改行吧!选择大于努力。最后,两人还是毕恭毕敬道了谢,离开了。在电梯里站了足足四分钟,两人谁都没有按楼层。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7)

无戏可演,为了生计,张颂文买菜都要掐着菜市场收摊的点去,只为了能买最便宜的菜。有人翻出他20年6月的微博,看得出来他不宽裕但是生活并不好过,在京郊六环外的平房里,种着花花草草,因为追逐热爱的工作,过得平凡但有滋有味!

比起流量明星,别人日薪208万,而他日薪仅28块。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真的太讽刺了。他为了能演戏,不得不推出特惠套餐,不挑角色,打包价一年一万,可笑的是,即便把自己贱卖,但还是无人问津。

说到底还是这个行业的常态,很多优秀的人,专业顶尖的好演员无戏可演没饭吃,因为他们这样的人只会研究人物角色,不会研究人际关系。张颂文们不是大器晚成,而是这个演艺行业让这些大器只能晚成,甚至不成。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8)

万幸的是,张颂文终于成功了,他熬过了几十年漫长的黑夜,从无人问津到演艺界的天花板,他整整用了20年。可是,还有多少没有熬过黑夜的张颂文们呢?在这部剧里,很多演员的演技都可圈可点,甚至他们也都是大器晚成。

百亿影帝张译,达康书记吴刚,倪大红,张志坚,韩童生,高叶,还有很多可能对不上号的好演员,他们都是好的不能再好的演员。尤其是韩童生,将李有田村书记的奸、滑、辣,演的淋漓尽致,连剧里面杨建的母亲,仅仅出境几分钟,演技也非常让人折服,看得我潸然泪下。

张颂文感谢不被看好的二十年(张颂文们大器不能晚成)(9)

正是这样一群好演员,我们才有了这样一部好剧好作品。小鲜肉的风气已经过去,演技才是王道。有句很俗的话,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我们需要这样的好演员,希望这是一个好的开始,让滥竽充数,德不配位的演员离开大荧幕,让脚踏实地,刻苦努力的张颂文们有戏可演,更希望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工作,努力生活的你我,都能大器早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