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作者留下了无数诉说愁闷的诗词作品,这里且不去说文人多愁善感、时代局限之类,谨借再读李清照《武陵春》,在艺术创作上稍作评议。
先说李清照这首《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从写春景起始,再写梳妆,后写心情,用深沉忧郁的笔触,抒发了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从而塑造了处于“流荡无依”、孤苦凄凉环境中的自我形象。
李清照词欣赏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里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
如果说这首词的上半阙是侧重于写外形的话,下半阙则是偏重于写内心,而且挖掘得更加细腻,更加深邃。
李清照词
这首词最妙处就在于写“愁”,是把比喻的巧妙运用。诗词中用比喻司空见惯,然而要用得新颖,用得出奇,却是非常不易,但李清照作为填词大家她做到了。
《武陵春》词意
仅就“愁”字来说,词史上有不少名句,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如贺铸《横塘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还如秦观《江城子》“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李清照画像.
上述优美的词句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都绕有新意,各具特色。李清照的这首词说“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用夸张的比喻,但不落前人窠臼,自铸新词,而且用得自然妥帖,不露痕迹。
我们在这里梳理一下,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让“愁”随水而流,李清照则把“愁”搬上了船,这些都是体现了形象化的诗词艺术手法,很值得后人借鉴。
李清照故居图
【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