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中秋晚会上

我们常能听到主持人吟诵这首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远在天涯海角的亲友

此时此刻共望一轮明月

这句诗意境之浑大

构思之奇巧

让人拍案叫绝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

这句代代流传的金句,出自韶关“名人”张九龄创作的《望月怀远》,他一生中有两个身份至关重要。

他是开元时期的最后一位贤相,敢言直谏,不徇私枉法,敢和恶势力作斗争,经常“怼”唐玄宗。张九龄罢相也成为开元盛世的拐点之一,此后危机逐渐浮现,直至安史之乱爆发。

他也是盛唐的文坛领袖之一,被唐玄宗誉为“文场之元帅”。张九龄一生上及初唐,下携盛唐,既是初唐诗人的继承者,也是不少盛唐诗人的“老大哥”。我们熟知的盛唐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王昌龄等都受过张九龄的提携,对他很敬仰。

今天,我们就走进“宰相诗人”的双面人生。

开元第一耿直boy

官场沉浮升职记

岭南第一人

偏远烟瘴之地走出的才子

张九龄(678-740),唐韶州曲江人(即今韶关曲江人),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唐朝开元年间名相,是有史以来从岭南走出的第一位宰相,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他出身粤北山区的仕宦之家,其“曾祖君政,唐韶州别驾;祖子胄,越州浏县令;父弘愈,新州索卢县令。”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张九龄很早便接受了教育,从小就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一身满满的正能量。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2)

相传7岁那年春天,张九龄随家人游宝林寺,遇到韶州府太守率州衙官员正进香朝拜。张九龄进寺前曾折了一枝桃花,见太守来,便藏在了衣袖里。太守见九龄活泼可爱,便逗他说:“我出个对子,若对上,就给你供果吃。”张九龄一点也没害怕,说:“好啊!”太守早看到他袖藏桃花,就出了个上联“白面书生袖里暗藏春色”。张九龄不假思索,接口应道:“黄堂太守胸中明察秋毫。”太守一惊,没想到眼前这个小孩能这么快对上来,想难为难为他,又出一对说:“一位童子,攀龙攀凤攀丹桂。”张九龄抬头看到面前有三尊大佛像,应到:“三尊大佛,坐狮坐象坐莲花。”太守不住地点头:“此子日后定非等闲之辈。”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3)

这些流传于民间的故事,或许多少有些演绎的成分,真实的历史记载是,张九龄13岁时就敢写信给广州刺史王方庆,谈论政事。广州刺史看完这少年的来信,嘿,小小年纪说得还挺有道理,将来一定大有作为,随手就点了个赞:“此子必能致远。”

之后,他通过科举,进入仕途。先进士科登第,再于“材堪经邦科”登第,被擢为秘书省校书郎;继而又登“道侔伊吕科”高第,升为左拾遗。此后官至中书令,左迁右宰相,再贬荆州长史,其政治生涯几乎横跨了整个“开元盛世”。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4)

在官场上,张九龄可不只是一个“花瓶”人设。宦海沉浮几十年,他最突出的无非就两点:说真话,办实事。

广东省的开路人

亲自开凿“古代的京广线”

张九龄的历史功绩,最让岭南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开凿“大庾岭新路”。

开元四年(716年)秋,当时官职是左拾遗的张九龄还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以“封章直言,不协时宰”得罪了当朝宰相姚崇。学过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姚崇可是唐玄宗所器重的大臣,执掌军国大权。之后张九龄的日子不好过,于是就干脆请了个病假,辞官还乡奉养母亲,但他回到岭南可没闲着。

大庾岭新路又称梅岭驿道,自古以来就是北方与岭南的交通要道。张九龄出入岭南,也走过这必经之路,对大庾岭山道“人苦峻极”的险阻深有感受。在实地考察岭南的交通后,他立马向朝廷汇报,建议开辟大庾岭新路,将岭南的丰富物产运转至内地,达到补充财政府库、满足江淮地区供应需求的目的。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5)

道光《直隶南雄州志》所载

梅关古道图

得到同意后他更是亲自上阵,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带领民工劈山开路,不到两年即宣告完工。古道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张九龄撰写了《开凿大庾岭路序》作为纪念:役匪愈时,成者不日,则已坦坦而方五轨,阗阗而走四通,转输以之化劳,高深为之失险。于是乎鐻耳贯胸之类,殊琛绝责之人,有宿有息,如京如坻……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6)

大庾岭驿道自此成了连接南北的交通要道,从广州北上中原的贸易往来更加频繁,史书有“广南金、银、香药、犀、象、百货,陆运至虔州(今赣州)而后水运”的记载,其中陆路的必经之道就是大庾岭。宋代大量移民南下,大庾岭路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人们在岭上种满梅花,更是在岭上建造关楼,遂称为“梅关”。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7)

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成为中原动乱时士民南迁的中转站。据学者考证,岭南不少姓氏宗亲,都曾寄居于珠玑巷。这段传奇的移民史,正是始于张九龄开辟驿道的功绩。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8)

直至1936年粤汉铁路开通之前,梅关古道一直为沟通南北、振兴文教、促进融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

IQ EQ双双在线

直言敢谏 暗示皇上

修完路,张九龄重返京师,备受器重。张九龄算是官场情商比较高的一位。他多次规劝唐玄宗居安思危,整顿朝纲,虽然他也时时因为直言敢谏触犯皇上,但位至宰相,一直为后世人仰慕。

八月初五,玄宗过生日。群臣纷纷在金殿上道贺,献上自己的礼物。张九龄的礼物是一个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布包,他高声说:“臣敬献陛下一方宝镜。”可当他将布包打开时,有人一下子笑出了声,那不过是五册书,哪里是什么宝镜!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9)

原来张九龄看到唐玄宗有些怠于政事,安于享受,于是埋首书案,耗时数月,撰写了《千秋金鉴录》,把它当作生日礼物,进献给皇帝。这部书引经据典,从历史的治乱兴衰事例出发,探究其中的经验与教训,给唐玄宗敲响了警钟。玄宗非常高兴,连声称赞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生日礼物,并且赐给张九龄一批珍贵书籍,以示嘉奖。

开元盛世最后贤相

深谋远虑 助力大唐国力至巅峰

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张九龄开始了他的宰相历程。当时,唐朝处在全盛时期,但隐伏着种种社会危机。张九龄虽实际担任宰相一职不满三年,尽管时间不长,但他的种种作为都显露出正直的为人和卓越的远见。

张九龄担任宰相不久,唐玄宗赏赐他一幢豪宅。第二年装修完,张九龄看到这座官邸太过豪华,劳民伤财,不愿接受如此厚爱,就向唐玄宗呈上一篇《让赐宅状》,请求退回皇帝的奖赏。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0)

在任河南开稻田使期间,张九龄曾试图在中原地区普及岭南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这个设想虽在当时未能成功,却在北宋成为了现实,增加了中原粮食产量。范仲淹在《晋祠泉》中就曾描述过黄河流域“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的景象。这足以证明张九龄在发展农业方面的超前眼光。

张九龄提出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秉承“王道”替代“霸道”的从政理念,强调保民育人,反对穷兵黩武;主张省刑罚,薄征徭,扶持农桑坚持革新吏治,选贤择能,以德才兼备之士任为地方官吏。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1)

他的施政方针缓解了社会矛盾,对巩固中央集权、维护“开元盛世”起了重要的作用。唐王朝在开元末和天宝初,国家财力和百姓福祉达到了开国以来未有的高峰,海内安富。张九龄因而被后世誉为“开元之世清贞任宰相”的三杰之一。

历史的大预言家

唐玄宗若听他的话 或无安史之乱

然而,张九龄也未能逃出“自古忠臣多悲切”的命运怪圈。张九龄在政治上颇有过人的本领,也有识人之明。在任宰相期间,多与奸臣安禄山、李林甫等恶势力斗争不止。有人说他这一辈子“最牛”的就是准确预言安禄山必反这件事。

安禄山出身营州杂胡,早年投靠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官职低微,为人狡诈。一次,安禄山以范阳偏校的身份入朝奏事。张九龄见到这个幽州来的胖子,似乎察觉到了些许异样,对同僚说了一句惊人的预言:“乱幽州者,必此胡也。”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2)

安禄山 (剧照)

在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安禄山任平卢将军,在讨伐契丹时打了败仗,范阳节度使张守珪将他逮捕,押赴京城,建议将其斩首。张九龄时任丞相,这次能有机会除掉朝廷的忧患,他自然不想放过,当即批示将安禄山斩首。然而唐玄宗却不这样想,即使张九龄一再争辩,还是传旨特赦了安禄山。

天宝十四年(755年),被张九龄断言“必反”的安禄山果然掀起了“安史之乱”,叛军一步步逼近长安,唐玄宗不得不仓皇出逃四川,一路风餐露宿。蜀道的铃声唤醒他沉睡的记忆,才想起张九龄当年的忠告。那时,距离张九龄去世已经过去15年了。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3)

名相也柔情

诗歌“圈粉”王维、孟浩然

张九龄在官场与奸佞小人的斗争中也时常落败,幸而这世界上还有诗歌,只要你会写诗,你就掌握了排忧解闷的一剂良方。张九龄的才华自然是没的说,他是诗人里官最大的,大官里写诗最好的。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4)

作为诗人,张九龄出生于初唐,晚年跻身开元名相,这使他成为初唐四杰、陈子昂之后,到盛唐诗人之间,这段诗歌革新运动过渡时期重要的见证者和推动者。要知道,初唐最具影响力的大诗人陈子昂逝世于702年,而在此前一年,盛唐诗人王维与李白才刚刚出生。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其诗《感遇》12首,名列《唐诗三百首》第一首,其中“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一联,是他高洁情操的写照,《望月怀远》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唱绝千古。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5)

盛唐诗人对张九龄的景仰,是后生晚辈对文坛前辈的尊敬。王维就是张九龄的粉丝,他年轻时向张九龄献诗,请求为其帐下幕僚,后来被张九龄举荐为右拾遗,两人之间多有唱和。张九龄晚年处境窘迫时还没有忘记这个学生,写有一首《答王维》:“荆门怜野雁,湘水断飞鸿。知己如相忆,南湖一片风。”

另外一位与张九龄感情深厚的是孟浩然。孟浩然一生仕途失意,曾为张九龄的幕僚,两人结为忘年之交,也留下了多首唱和之作。其中孟浩然那首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就是写给时任宰相张九龄的干谒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6)

一举一动有风度

皇帝都忍不住多看两眼

风度翩翩美男子

皇帝后评:风度得如九龄否

吟诗作对有一套,气质上也不输任何人。张九龄是个旷古绝今的风度美男,唐玄宗每次见到他都会多看几眼。史书里描述张九龄“耿直温雅,风仪甚整”,无论是在家闲坐,还是出门上班,都穿戴得整整齐齐,走起路来步伐矫健,眉宇之间神采飞扬。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7)

为了保持整洁端庄,他还有一个很有创意的发明。当时大臣们上朝都要带“笏板”。笏板有点像今天的记事本或iPad,用以写下要汇报的事项,或以随时记录君王的旨意。以前文武大臣们,出门上马或坐轿都是把笏板往腰里一别,张九龄觉得如此装束太煞风景,便命人做了一个精致的“护囊”。每次上朝,将笏板装进笏囊里,他自己只管昂首挺胸地向前走,随从捧着笏囊在后边跟随,再也不会因为腰间那个多余的笏板而有损仪表风度。张九龄此法,引得朝臣们纷纷效仿。

唐玄宗每天看到张九龄上朝的时候,都感到精气神为之一振。此后,但凡再有人向唐玄宗推荐宰相人选,玄宗总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俨然,在他的眼中,张九龄已经成为选拔宰相的一面镜子。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8)

唐玄宗 (剧照)

韶城气质代言人

“九龄风度”代代传

在张九龄的激励之下,韶关从唐至清,共涌现进士近200名,凭人杰地灵而闻名遐迩。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19)

韶关现存有张九龄故居、张九龄墓、张九龄纪念馆、韶关张九龄纪念公园等,还有以九龄命名的学校、公园、表情包……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20)

“走,去风度书房看书!”已成为韶关人的日常。近年来遍布全市三江六岸的网红打卡地点——“风度书房”,其灵感同样来源于“九龄风度”。除了有公共图书馆功能服务,部分书房还有图书、文创售卖功能,引进轻饮食以及开展系列文艺交流和推广活动,一盏盏不灭的阅读之灯正照亮韶城,照亮“善美韶关”的优雅气质。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21)

朗朗上口的《九龄之歌》成为了曲江九岭小学的校歌,风度气质从小培养。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22)

和张九龄有渊源的食品也被贴上了“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标签。清化粉又名宰相粉,是始兴的传统特色食品。相传在1300多年前,张九龄的母亲特地制作出了清化粉作为‍小九龄的“宵夜”,他更加刻苦学习,终成一代贤相。据传,他在为官时还将“剪粉”宴请唐王并分送朝中大员,食者均称赞叫好,称“剪粉”是“粉中之王”。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23)

今年中秋佳节前夕,韶州公园这一城市地标又注入了新的历史文化元素——一尊兼具古朴与飘逸的张九龄雕像在西广场落成,与北广场踏月桥遥相呼应,与极具岭南风格的山墙相互映衬,配以水塘连廊、浮雕景墙、山体栈道,穿行其间让人流连忘返。此次张九龄雕塑的落成与园内“诗歌步道”相得益彰,有助于更好地保留与传承“韶州文化”“九龄文化”,以生态宜居环境涵养城市气质。

千古佳句251句(看到这千古佳句)(24)

千年过去,“九龄风度”早已经刻在韶关人的DNA里,注入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News

来源 | 韶关头条

编辑 | 綦悦悦

校对 | 黄买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