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民胡大妈看到自己一个多月的曾孙女舌苔白、厚,不怎么吃奶,就拿出了自己家藏的宝贝——鸡内金想给孩子磨粉吃。胡大妈认为,鸡内金有助于消化,又是食品,以前人有个什么消化不良、胃口不好的,都吃这个,总比让孩子上医院,吃药好。但是,胡大妈把这个想法告诉孙子后,马上遭到了孙子的反对,这让她很郁闷,感觉自己的好心被辜负了。

三四十个鸡内金攒了七八年

鸡内金使用有哪些讲究养生堂(鸡内金是黄金补品)(1)

网络配图

胡大妈所说的鸡内金,也许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在料理鸡的时候,鸡肫里面有一层黄色的壳需要剥下来,这个壳就是鸡身体内的“黄金补品”。胡大妈每次杀鸡的时候,都把这个东西放起来,然后晒干,攒到一定数量的时候,再把它打成粉吃。胡大妈说,以前自己家里人有个消化不良、胃口不好什么的,就吃这个,效果很好。

记者见到,胡大妈将攒的鸡内金放在一个密封的塑料袋里,大概有三四十个。有几个春节时刚弄好的,则放在通风的窗台上。“过几天再晾干一点,就可以收起来了。”胡大妈说。记者发现,因为时间的差别,这些鸡内金的颜色也不一样,新鲜一点的颜色呈鲜黄色,而时间久一点的,颜色已经发黑,胡大妈说,因为自己年龄大了,平常也很少吃鸡,所以攒下这点鸡内金也不容易,时间久一点的,都已经有七八年了。

看到自己的曾孙女不肯吃奶,她也很着急,所以把这些宝贝贡献出来,想帮孙子的忙,没想到却被婉拒了。

不要同时食用柿子、苹果、咖啡等

那么,鸡内金到底是一种什么“药”,它真的有胡大妈说的那么神奇吗?

对此,记者咨询了金华中医医院中药房兼制剂室主任王国军。

据王国军介绍,鸡内金,就是老百姓常说的鸡肫皮,是鸡的砂囊内膜,属于药食同源品种,除了有健胃消食的功效,还有“排石”的作用。

“用于助消化最好用炒鸡内金,生鸡内金用长于攻积,通淋化石;炒鸡内金偏于健脾消积作用。”据王国军介绍,鸡内金的生品和炒品在功效上是有区别的,而且单味药基本磨粉吞服,效果好,如果复方给药则可煎液。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鸡内金是一种常用药,但也有很多配伍禁忌与饮食注意事项。这种动物药含酶类成分,含鞣酸成分的中药能与消化酶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可能改变其性质,使酶失去消食的功效。故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虎杖、狗脊、扁蓄、大黄、茶叶、四季青、仙鹤草、侧柏叶等含鞣酸的中药不宜与鸡内金配伍使用。

此外,使用含有鸡内金的方剂时,也不要同时食用富含鞣酸的柿子、苹果、咖啡等。

王国军提醒,鸡内金虽好,但并不建议长期食用。

婴儿不建议食用

现在,针对大多数人喜欢在家自制鸡内金,王国军认为只通过清洗、晾干、磨粉三步骤,是不够的。“清洗干净后,最好还是再清炒一下。”王国军说,清炒鸡内金,可以用中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黄色,再磨粉吃,每次1.5~3g,一天两次即可。

“如果鸡内金颜色发黑,则说明已经变性,影响药效,不能服用。”王国军说,在保存鸡内金的时候,要保持干燥,并低温保存。

虽然鸡内金属于药食同源,但是并不是适合每一个人吃。据了解,因为鸡内金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有缓泻作用。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等脾弱者食用鸡内金后,会加重腹泻,不利于疾病恢复。

而因为鸡内金中含脂肪较高,高脂血症病人食用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肪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还有就是,鸡内金中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食用鸡内金过多,会出现血液不散,加重瘀肿。

对于胆囊切除的病人,因鸡内金中含有的脂肪需要胆汁去帮助消化,胆囊切除后,胆汁不能贮存,就会增加肝脏分泌胆汁的负担,时间长了,将直接损伤肝脏功能,所以也不适宜食用鸡内金。

对于胡大妈的曾孙女是否可以用鸡内金调理,王国军认为,舌苔厚、白是体内有湿痰的表现,单味药效果有时不佳,需找专业中医师复方调理脾胃。而考虑到胡大妈的曾孙女还是婴儿,更不建议食用。

来源:金华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