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架子街曾是丰县人最熟悉的地方。

时至今日,它备显老态,却藏进了安于平和的老行当,传统手艺的守望者-修鞋匠。

修鞋摊,就开在这条街道,这一开,便是近40个年头,俨然成了便民“服务点”。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1)

修鞋,曾是极具生活情怀的行当。一个破旧的“百宝箱”,一台磨得铮亮的老式补鞋机,一条小板凳。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2)

一个身影正低着头, 熟练地摇着陈旧的补鞋机,他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师傅,大家都喜欢称呼他老李。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3)

每天从早上开始,这里的人不曾断过,只要在他这修过鞋子的人,都绝口称赞。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4)

几个小板凳,身边摆放着各式小零件,还时不时跟老主顾们说说话。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5)

锃亮的剪刀在他们手里游刃有余,布线,穿孔,接头,一连串完成十几个步骤,不得不感叹这才是真正的艺术家。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6)

这些对李师傅来说都是信手拈来,近四十年的兢兢业业,都刻在他的双手上,这些都是岁月的积淀,靠一双手,养活自己。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7)

修鞋的各种工具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8)

双手厚厚的老茧,是修鞋留下的印记。这双手,见证了老人坚持大半辈子的艰辛。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9)

致· 匠心 "传统手艺的守望者”

90后修鞋匠(在丰县吴架子街)(10)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老手艺将会愈来愈少。每个人都具有创造的潜能,再小的手艺,也有自己的价值,世界再嘈杂,匠人的内心,仍是安静、安定的。致敬那些坚持在传统手艺的工作者,用双手修补了我们生活的不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