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柯蛙
有这么档国产综艺节目——
播了有21年,豆瓣评分最次也在9分左右。
虽然中间改过名,但只要是那几张脸,观众就认。
论制作,用心至极; 论嘉宾,顶级大咖; 论见识,妙语连珠。
年年有人安利,但有一个问题是——
年年不火。
策划人梁文道曾说:“我早已习惯没有观众”。
最近这档节目又来了,照例,我们又要安利一次它。
它以前叫《锵锵三人行》,现在叫 《圆桌派》。不知不觉,做到了第四季了。
在上次聊《乐队的夏天》时,我曾讨论说一个综艺节目的核心价值是它价值观的碰撞。
今天的《圆桌派》则正是这么一个强价值观的节目,它得以存活这么多年,或许与一个人最分不开。
全中国最会“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主持人,窦文涛。
“揣着明白装糊涂”,算是对主持人的一个至高评价。因为不懂装懂是人虚荣的天性,懂装不懂,则需要退步的胸怀。
尤其对于这种几人围坐一桌的谈话节目,高密度的发言很容易让对话陷入死角或者跑偏,而有时候退一步,往往就能让访谈豁然开朗。
当然,除了知道退步,窦文涛的另一面,是能在对话陷入尴尬时候的进一步,然后重新打开局面。
如果说上面都是他作为专业主持人的职业素质或者技巧,那其实他本人在节目中的状态也很好玩。
窦文涛是一个生活气息十足的人。
他不像公知居高临下地作总结性发言,而是试探性地抛出自己的观点;
他会像梁文道、许子东一样引经据典,但话还没说出口,就会故意做出露怯的姿态;
也会像马未都一样从生活琐事中悟出哲理,但语气中又透露出装出来的不确定。
简单说,好像窦文涛的每一句话后面都跟着一句潜台词,“对吗?你觉得我说的有没有参考价值?你的意见呢?”
这句潜台词其实是高明的,因为它背后的意义就是,促进讨论,激发出新一轮的观点。
窦文涛经常在节目中展现出自己俗的一面,对于钱、对于女人、对于性......都表现着赤裸裸的喜欢。
这些东西确实俗,但仔细想想这不是庸俗,而是一种饱含烟火气的通俗。
对于真正庸俗的东西,比如烂片、脑残粉、流量等等,他其实又是界限分明地抗拒。
不去卖弄那些正确但是虚幻的东西,又坚决抵抗那些完全不好的东西。
不故作惊人之语享受凌驾于观众之上的快感,又始终不忘在温和地试探主流价值观的边界。
这是窦文涛的气质,其实也就是《圆桌派》的气质。
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圆桌派》从未在大众面前掀起任何波澜,却也始终让小部分人感受着狂欢般的共鸣。
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受众很小的意见领袖发声地。
在第四季中,这种意见领袖的作用也再次显现了出来。
第一集,谈友情。
嘉宾是陈坤、周迅、马未都。
什么是朋友?
每个人的见解各有不同,陈坤说了两点:
第一,跨越世俗需求和道德规范的;第二,有着互相认同的价值观。
第二点好理解,第一点什么意思?
简单说,关系疏远了,我才会对你客气对你有礼貌,对你严苛遵守世俗规则,而真正的朋友,则是从打破表面道德和规则开始的。
回到现实来想,你与谁相处最舒适,最不用彬彬有礼,谁就是你最好的朋友。
而马未都对未来朋友关系的构想,则有些超前:
“我们今天社会提供的各种讯息,实际上是在慢慢地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出现小型的这种完全家庭化的组织。
大概二十年前我就说过,未来会出现这种雏形,就是若干个群体,可能是四五个,也可能是七八个、十几个人,亲如家人。”
这种看法听起来比较颠覆认知,但他是基于什么说出来?事实。计划生育一家只生一个的事实。
人是需要小团体取暖的,这种小团体在兄弟姐妹缺失的情况下,就会有“亲如家人”的朋友来代替,最终形成一个新型人际关系群落。
所以这句话听起来很前卫,其实细想又有它的道理。
另外,马未都在对于人在信息时代的感情输出,也做出了挑战传统认知的看法:
“比如我有一个家庭,我对另外一个人也非常好,不代表我背叛这个家庭,这是个非常深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社会的变化。”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小三问题,马未都的理解是“过去夫妻之间非常单一,一睁眼就是买菜、做饭、睡觉,天天是这个,感情不会有更多的偏离”,而在当下高速信息化的时代,人每天要遇见太多人,要看见太多的信息,所以......
这样的观点你当然可以不认同,但是它会刺激你去思考?新时代下的夫妻关系到底该如何处置?
第二集,谈“隐形贫困人口”。
请来的是梁文道、蒋方舟,还有心理学家武志红。
什么是“隐形贫困人口”想必很容易理解,就是看起来有吃有喝有玩,还追求高消费,但实际上资产为零甚至负数的年轻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隐形贫困人口”?
几个人有不同的看法。
蒋方舟认为是从孩子到成人身份转变的不适应。
“应该在之前他们都是找父母拿钱,所以你的身体习惯和你对钱的概念,你就在潜意识里觉得,这个钱是不用还的。”
梁文道谈的是年轻人自我认知能力的缺失。
“这些年轻人要贷款来装配自己,有时候对他们而言,那是一个进入某个群体的最低(标准),咱们说高配,实际上对人家而言就是标配。”
武志红的发言最精彩,在他认为,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心理问题。
“如果你(心里)没有获得爱,那一般情况你获得的就是恨,获得的就是那些暗淡无光的东西,那个废墟一样特别糟糕的东西,你只好用一些光鲜的条件把它围起来。”
当然,上面的“恨”未必是程度很深的恨,武志红的意思大概是一种与爱相对的负面情绪。
年轻人一面虚荣一面自卑,所以需要光鲜的东西来打扮自己,满足于一种“我拥有了光鲜的东西,所以我也很光鲜的感觉”。
所以针对一个“隐形贫困人口”的问题,每个人给出了不同角度的回答。
没有道德审判和人格歧视,而是走到问题的深处探索根源。
《圆桌派》的意义也就是如此,节目中窦文涛的姿态其实也就是《圆桌派》的姿态——
对于任何观点都不做评判,但是要刺激嘉宾们说出来,然后把每个人的观点都放在一起,让观众们去做判断。
它不负责提供答案,而是给你讨论的过程。
这一点恰恰跟《奇葩说》相反,它不是一档辩论节目。
它有强观点,但不追求强刺激。
不同嘉宾之间,它可能有讨论深度上的高下,但又刻意模糊输赢的概念。
比起设计出来的高潮,它更讲究偶得的快感。
这就是《圆桌派》。
这两种形式当然没有高下,但更加随性中庸的姿态,恰恰也是《圆桌派》最有魅力的地方。
毫不意外,《圆桌派》明年肯定还有会,到时候肯定也还有人夸它。
这样的节目,确实值得每年安利它一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