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春天桃花醉(占断春光是桃花)(1)

桃花是春天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寓意中,桃花向有春光明媚、安乐美好之喻。自诩“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的唐寅(唐伯虎),一生对桃花情有独钟。早已传为文坛佳话。

初识唐伯虎(唐寅),是看电影《三笑》,著名越剧女小生向群的精彩表演,给了我一个风流唐伯虎的成像。后来,阅读让我知道了那是个子虚乌有的故事。从此也明白了读书和看电视是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唐寅是明代著名画家、文学家,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合称“明四家”;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合称“吴中四才子”。时有盛名。唐寅因受科举漏题风波牵连下狱。从此厌绝仕途,隐居苏州桃花坞,广植桃树,自称“桃花仙子”。他的《桃花庵歌》有云:“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后人因此称道:“先生胸次海天宽,只爱桃花不爱官。”唐寅一生热衷作画吟诗,寄情花酒。虽然只活了54岁,却不负他的自刻印文:“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然此风流非彼风流也!

其实,何止唐伯虎。正如明屠隆所云:“春来尚有一事关心,只在花开花谢。”(《婆罗馆清言》)历代文人墨客,哪个不是对花一往情深。而桃花似乎更是他们吟咏春天永恒的主题。唐皮日休《桃花赋》称桃花是“第一花”,而同朝诗人白敏中干脆说:“占断春光是桃花。”又如杜甫的“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桃花一簇开无主,不爱深红爱浅红。”(《江畔独步寻花》)“种竹交加翠,载桃烂漫红。”(《春日江村》二)“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曲江对酒》)李白的“岸夹桃花锦浪生”(《鹦鹉洲》)“桃花飞绿水”(《宿巫山下》)“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桃花开东园》)另外“满树如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唐吴融《桃花》)“桃花流水鱖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桃红又见一年春。”(南宋谢枋得《庆全庵桃花》)“春寒驿路桃花发,暮雨江楼燕子飞。”(清李希圣《怀归》) “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宋陆游《泛舟观桃花》)“每对春风竞吐芳,胭脂颜色更浓妆。”(南宋朱淑贞《桃花》)等名篇佳句,都是历代描绘艳丽桃花,烂漫春日的重彩之笔。不胜枚举。

又是春天桃花醉(占断春光是桃花)(2)

桃花,虽然还常常被当作爱情的象征。却总是美丽动人和薄情短促并存。陆游“故人只有桃花在,惆怅无情一夜风。”(《枕上口占》刘长卿“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过桃花夫人庙》)唐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仓央嘉措“已恨桃花容易落,桃花比你尚多情。”等,则是以桃花拟人说事。衰红落英,离愁别恨,委婉凄绝,动人心弦。

《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我国最早以桃花比喻女人之美的诗句。千百年来,人们皆爱用“面若桃花”来形容面貌娇美的妙龄女子。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按欧阳询初学记,载北齐崔氏以桃花、白雪与儿靧面(洗脸)云令面妍华光悦……”只是,北齐都邺(河北临漳西南),位于今河北最南端,据查,石家庄市区市上半年常年终雪时间为3月份,3月飞雪不常见。想临漳地方美人想用桃花白雪美容大不易也。

又是春天桃花醉(占断春光是桃花)(3)

桃花虽然能占断春光,但终归短暂,却不能占断夏秋冬。四季嬗变,无可阻挡。人生亦然,韶华易逝,不可逆转。清诗人曾燠“秣陵风雨一春多,怪道桃花零落尽。”(《自京至金陵》)明孙蕡“十二阑干春似海,隔窗闲杀碧桃花。”(《访某驸马不遇题壁》)“树有百年花,人无一定颜。花送人老尽,人悲花自闲。”(唐孟郊《相和歌辞·杂怨》)“兴亡秦汉,都归流水桃花。”(桃花源联句)等句,都有这层意思。

多年前。惊闻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原型所在地桃源县,已遭多年污染。环境恶变,癌症多发,触目惊心。有云“陶渊明再来,恐怕要逃之夭夭了”(央视“焦点访谈”)。真担心桃花源“红树青山,斜阳古道;桃花流水,福地洞天。”的胜景,将不复存在。其责不在“桃花薄命”,在人之作孽!前些时,又闻彼处经过整治大有改观。是否“如旧”,不详。

人生一世,无论隐居山林,高居庙堂,贵贱贤愚,穷达寿夭。都不可能一生四季如春。花开花落年年,岁月总归会带走一切。清汤准的两句诗道出另一种境界:“能使此心无魏晋,寰中处处桃花源。”境由心生,只有胸襟坦荡,才会春意桃花,满目皆是啊。

又是春天桃花醉(占断春光是桃花)(4)

作者简介:仇方晓,青岛市人。工作经历44年,前22年在工厂做工;后22年在体育部门工作。热爱读书,偶尔也写点东西。曾在报刊等发表诗歌、散文随笔、小说若干。近年也在网络上发表此类文字。举重国际级裁判员。曾任山东省举重协会裁委会主任、青岛市举重运动协会裁委会主任。现为省散文学会会员、青岛当代文学创作研究会理事、青岛市北区作家协会会员;青岛市举重运动协会(筹委会)副会长。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