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
——《水浒传》第七回
林冲的故事我们已经反复说了多次,旧事重提,是因为在整个“误入白虎堂”的阴谋中,透出着许多不含阴谋论的诡异。
(1)
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故事,总共分成了三个阶段的。在这三个阶段里,林冲的角色地位不断变化,最终成为阶下囚。
我们先看第一个阶段:
林冲和鲁智深喝酒的时候,忽然听说自己老婆被人调戏了。盛怒之下的林冲喝道:“调戏良人妻子,当得何罪?”正准备揍他,忽然发现对方是京城有名的花花太岁高衙内,但在这时,二人是存在“战略猜疑”的。
对林冲来说:对方是高俅的侄子,咱普通人惹不起,大事化小就得了。毕竟真打了高衙内,高俅面子上过不去。所以书中说林冲“先自手软了”。
但此时高衙内脸上写满了懵圈:
“林冲,干你甚事!你来多管!”
等发现高衙内调戏的是林冲的老婆时,高衙内也自知理亏,所以周围所有人都在劝林冲“教头休怪,衙内不认得,多有冲撞”
换句话说,尽管在这个回合,林冲没有占便宜,但并不吃亏,高衙内还是很害怕林冲的。高衙内也回府了郁闷了好几天,没办法,煮熟的鸭子是自己惹不起的人。
(2)
高衙内之所以也害怕林冲,并不是没有原因的。毕竟林冲是禁军中的业务骨干。
比如陆谦就说“如今禁军中虽有几个教头,谁人及得兄长的本事?太尉又看承得好”。这段话发生在高衙内调戏林冲的第二个阶段,陆谦找林冲喝酒,让高衙内有可趁之机。可以说,虽然陆谦说话有恭维林冲的因素,但林冲武艺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而在东京虽然林林总总有一大堆禁军教头,但比如徐宁走在大街上,就没人能认出来。但林冲居然还能做到乐于助人,如风雪山神庙时帮助他的店主李小二,就受过林冲的恩惠。因此林冲走在大街上,泼皮也认识:“这官人是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林武师,名唤林冲。”
所以第二个阶段,陆谦定计调虎离山,愤怒的林冲拿起刀就准备去弄死陆谦,周围人也是劝林冲息怒,但并不觉得杀个陆谦有什么不妥。而陆谦躲在高俅府上,林冲守在府前,太尉府上的人看到林冲发怒的模样,也不敢问。
而这也恰恰说明,林冲是有一定身份地位的,对高衙内来说,惹林冲或许可以,但惹一个发怒的林冲?算了,于是高衙内放弃了。
(3)
按照一般逻辑,高衙内调戏林娘子的事情至此已经解决了。
对林冲来说,高衙内是自己惹不起的人;但对高衙内来说,花式得罪高俅爱将的后果,也会让自己失宠。好吧,这其实是一个战略上的平衡。双方都有核武器,就等天下太平吧。
而真正的问题,恰恰出在了高俅身上。
高俅听到高衙内与林冲事件的第一反应是:
“我寻思起来,若为惜林冲一个人时,须送了我孩儿性命,却怎生是好?”
这个脑回路,怪异之极,所有人都想不到。
高俅的职位是“殿帅府太尉”,这个太尉实际职责不明,但基本的KPI总是要有。对一般的领导来说,飞扬跋扈的含义,也不过就是开除掉那些自己看不顺眼的(王进),但踏实干活的中层干部,总是得留下来的(林冲)。这或许也是林冲最大的依仗——高太尉总是要干点什么出业绩的嘛。
比如明末,魏忠贤花式陷害忠良,这是“权势之争”,但是魏忠贤即便没文化也知道,辽东问题是大问题,所以他花式支持袁崇焕抗金。反而达成了某种程度上的平衡。毕竟魏忠贤也知道,杀掉袁崇焕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
但高俅真的不在乎。
不但高俅不在乎,提拔他的宋徽宗也不在乎。
对宋徽宗来说,国家安危并没有那么重要,所以殿帅府太尉的职位可以给高俅;对高俅来说,国家安危也不重要,所以他可以凭借自己的喜好开除王进;也可以因为自己的侄子陷害林冲。
那在这个国度里,正常人谁活得下去?
(4)
这也就是金圣叹所说的,水浒传先写高俅的传神之处,乱自上作。其实对于底层来说,不管是高衙内还是林冲,彼此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制约与平衡的,否则林冲不会“软”,高衙内不会“怕”。结果高俅出现了,王炸,大家都没得好。
97版《水浒传》最终安排东京大名府的众泼皮阉了高衙内,但在剧中,林冲最终因为高俅的出现被气死。这的确是编剧高明之处,因为林冲悲剧的真正原因与高衙内真的没有关系,其实是整个大宋朝廷出了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