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每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改变时局的人董卓这个恶魔作恶多端,总要有人来收拾百姓本来是指望袁绍领导的反卓联军,可是联军除了声势浩大以外,几乎没对董卓构成什么实际伤害而联军内部确是矛盾重重,大家都借着讨伐董卓的名义,扩充自己的队伍和实力至于出兵讨伐董卓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是没几个人愿意干的后来这些联军的主要首领大多在日后的斗争中被消灭了,真应了那句俗话,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稀这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慢慢详聊,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三国历史真实的董卓?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国历史真实的董卓(浅读历史自品三国)

三国历史真实的董卓

常言道时势造英雄,每当历史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出现一个或几个改变时局的人。董卓这个恶魔作恶多端,总要有人来收拾。百姓本来是指望袁绍领导的反卓联军,可是联军除了声势浩大以外,几乎没对董卓构成什么实际伤害。而联军内部确是矛盾重重,大家都借着讨伐董卓的名义,扩充自己的队伍和实力。至于出兵讨伐董卓这种高风险低回报的事情,是没几个人愿意干的。后来这些联军的主要首领大多在日后的斗争中被消灭了,真应了那句俗话,聚是一坨屎,散是满天稀。这都是后话,我们以后再慢慢详聊。

我们先来看看在这危局之中力挽狂澜的能人——司徒王朗。王司徒是随汉献帝第一批来长安的人。他们到长安的时候,董卓还没到。朝中大小事务都由王允负责。王允很有大臣风度,各项事情都处理得很好,皇上和百官都依靠王允。王允又对董卓也曲意逢迎,所以董卓也很信任他。王允是文臣没有军权,想推翻董卓十分困难。他就一直暗中观察,寻找机会。经过王允的缜密分析,觉得要想杀死董卓只能从他的身边人下手,那常伴董卓左右的吕布就是不二人选。于是王允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拉拢吕布,等待时机成熟好策反他,为自己所用。

董卓的残暴是出了名的,虽然他也非常宠信吕布,但是脾气一上来也是不管不顾。有次因为一件小事,董卓对吕布非常生气,于是拔出手戟就扔向吕布,好在吕布伸手矫健躲开了,不然就得受重伤。吕布又赶紧给董卓赔礼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罢。但吕布也是个心胸狭小之人,这件事之后对董卓也是十分怨恨。后来吕布又和董卓的一个近身侍女私通,这是犯了董卓的大忌。吕布十分害怕私通的事被董卓知道后对自己不利,越发心中不安。

有次吕布和王允喝酒,就把董卓掷戟打他的事说了,言语间颇有微词,透漏出对董卓的不满。王允一看机会到了,就把要诛杀董卓的事情和吕布说了,并细数了董卓的所作所为,简直人神共愤,人人得而诛之。还说董卓如此不仁失败是迟早的事。又夸赞吕布武功天下第一,仪表堂堂,何不弃暗投明,诛杀董卓,立下不世奇功呢。一顿彩虹屁把吕布吹得找不到北了,思想上出现了动摇。但还不能下最后的决心,跟王允说他和董卓有父子之情,不忍背叛啊。王允劝到,你姓吕,他姓董哪来的什么父子之情。他拿手戟杀你的时候,可念及父子之情了。这件事是戳到吕布的肺管子上了,又想到私通的事,万一事发董卓肯定不会放过他,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于是答应了王允的请求,做好了诛杀董卓的准备。

一日献帝大病初愈,在未央殿大会朝中百官,董卓乘车入朝。王允、吕布等人觉得时机已到,决定诛杀董卓。他们派人埋伏在北掖门,董卓的车一进门,埋伏的人就举戟刺了过去。董卓没有防备,这一刺,他就把他刺下了马车。但是董卓内穿铁甲,并无大伤,只有手臂受伤。董卓立刻高喊“我儿,吕布在哪?”吕布大声喊道“奉皇帝诏令,讨伐贼臣!”吕布深知董卓武功高强,而且周边都是他的卫兵,于是不等董卓答话,就手持铁矛将他刺死了,并催促士兵砍下了董卓的人头。吕布见董卓已死,马上从怀里掏出写好的诏书,对官兵说:“皇帝下诏,只讨董卓,其他人一概不问”周围的士兵一听,都立正不动,高呼万岁。董卓就这样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董卓被杀的消息一经传播,长安城的所有人都高兴不已。百姓在街上唱歌跳舞,以示庆祝。很多人都卖了珠宝、首饰甚至衣服,去买酒庆祝。董卓的族人也都被杀死。董卓的尸体被拖到闹市示众,当时天气渐热,董卓又身体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的士兵突发奇想做了个大灯捻,放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燃,就这样一连烧了好几天。当初因为袁绍逃走,组建反卓联盟,袁绍的亲属被董卓诛杀殆尽,这次董卓一死袁氏门生收罗他的尸骸烧成骨灰,扬洒在大路上,为袁氏族人报仇。可是他们是否想过,董卓这个魔王就是在袁绍的提议下才带兵进洛阳的,才有了这场浩劫。

《三国志》里评价董卓残忍凶狠,暴虐不仁,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几乎是没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