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知名人物之一,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司马光砸缸”的事迹而记住了他,但真正让司马光名垂青史的事情却与“砸缸”没半毛钱关系,而且晚年还办了一件坏事。所以说“人之初,性本善”。孩子长大了就不一定干好事了。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1)

司马光二十岁就中了进士,这也证明了“砸缸”的神童确有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

在此后的官场生涯中,司马光凭借渊博学识和对历史的深刻理解而获得了皇帝的重视,他的职务也稳步提升,官至龙图阁直学士、御史中丞,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一把手。

虽然他是少年成名,但他一生所干的大事却都是在晚年的时候做成的。

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下面就来和大家重点聊聊司马光干的这件龌龊事吧。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2)

其实司马光与王安石在当朝都是优秀的人才,而且以前还是好朋友,但是他们为了那时的政治朋党之争翻了脸。

同样是腰间盘,就是有人如此突出。然而两位如此突出之人,却变成了历史上出了名的不对付。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3)

王安石主张通过一系列变法,让大宋王朝重新强大起来。

司马光则坚决反对变法,认为剧烈变革将动摇大宋的统治根基。

从总体上来说,变法损害的是士大夫阶层的利益,而让广大百姓普遍受益。

当时的皇帝宋神宗是一位有积极进取心的帝王,他不希望自己的一生也像祖辈那样碌碌无为,守着现有江山混日子。

因此宋神宗采纳了王安石的建议,开启了北宋历史上最大一场社会变革——王安石变法。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4)

司马光眼见着无法改变现在的局面,为了表示自己的抗议,竟辞去朝廷的官职,离开京城隐居洛阳,用了19年的时间编纂出那部伟大的作品——《资治通鉴》。

因为这部书,让他与编写《史记》的司马迁合称为“千古两司马”,名垂青史。

就在司马光辞官后,王安石这边也遭遇到了打击。

新法颁布不足一年,保守派御史中丞吕海公开控诉王安石变法的十大过失,反对派各方给予了当时的皇帝神宗以巨大的压力。

例如,你不停止,我就撞死在你家石柱上;你还继续实施,我们就罢工……

这一哭二闹三上吊虽然不伤筋动骨,可实在让神宗很无奈,怎么办,那就和稀泥吧。

但是,王安石很受伤。当初,支持我变法的是你,现在不支持我的也是你,说好的一辈子呢,说好了是一辈子的,少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能算是一辈子。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5)

于是,王安石悲愤之下告老还乡了。

像他这样优秀的人,就是和我们不一样。

在熙宁八年的时候,王安石再次拜相。

然而,属于改革派的那些人当时支持他的人已经不在了,宋神宗也动摇了,变法已经推行不下去了。

在王安石长子病故后,王安石彻底心死,辞去宰相一职,随后隐居江宁。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6)

元丰八年(1085年),38岁的宋神宗英年早逝。

十岁的皇太子赵煦继承皇位,史称宋哲宗。因为哲宗年龄小,因此国家大权其实掌握在他的祖母、太皇太后高滔滔手中。

早前,高太后就对变法有强烈抵触情绪。

宋神宗驾崩后,她立即下懿旨将司马光从洛阳请回京师开封,67岁的司马光,又回京执政了。

而且,再次回归的朝廷的司马光一改往日稳健的作风,大刀阔斧地废除了变法条令,撤换支持新法的人士。对于苏轼、韩维等人的劝解,司马光也如当初的王安石一般,并不理会。

现在有个词语叫“双标狗”,这个标签贴在此时的司马光身上其实并不夸张。此时的司马光是比王安石更为固执的存在了。

高太皇太后和司马光两人都是变法的强烈反对者,因此他们掌权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废除新法,恢复旧制。在这一“开倒车”的过程中,司马光的许多行为都是让人感到匪夷所思的。

“王安石变法”当初在推行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因激进而产生过多负面影响,采取了稳步推进的方式。

可是司马光在废除新法的时候却要求立即完成由新到旧的转型,几乎不留缓冲时间。

比如新法中的“免役法”当初宋神宗与王安石花了两年时间去推广,可是司马光却要求全国上下在5天时间内废除“免役法”,恢复原先的“募役法”。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7)

司马光废除新法运动轰轰烈烈展开后,好消息马上就传到了他的耳边。

开封府尹蔡京同志在5日内完成了开封及周边州县的“免役法”废除工作。

在这里要简单介绍下蔡京的身份,他的弟弟蔡卞是王安石的女婿,所以他也算是王安石的近亲,历来被人当成是“变法派”的骨干成员。

可是眼下“变法派”刚刚被打倒,蔡京就立马向“保守派”首脑司马光递交了投名状,这是典型的墙头草。

更无语的是,司马光不仅不鄙他,反而将他树立成是废新复旧的标杆人物,予以高度表扬,并将蔡京列入重点培养干部名单。

数十年后,蔡京成了北宋“六贼之首”,司马光当年的栽培之恩“功不可没”。

除了在废除新法方面急不可耐之外,司马光还一心想要抹去王安石取得的所有成就。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8)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军事实力大增,王安石手下的名将王韶取得了“熙河开边”,为北宋版图拓边二千余里的辉煌成就。

后来北宋又趁西夏内乱之际,出兵征讨西夏。这次战争虽然惨淡收场,但北宋收复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等原先被西夏人占据的领土。

司马光主政后本着否定王安石所有成就的原则,下令把收复了的安疆、葭芦、浮图、米脂等地全部归还给西夏,并恢复每年对西夏的“赏赐”。

司马光对此作出的解释是,为了宋夏友好万岁。

后人认为,无论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是多大的成绩,可在这件事上,他干得跟一个混蛋无二。

送完了安疆、葭芦、浮图、米脂后,司马光觉得这还不够,还打算将“熙河开边”取得的二千余里疆土也送给西夏。

这时终于有人忍不住了:熙河是吐蕃人的地盘,你司马光要送给西夏,你小时候是拿脑袋砸的缸吧?进水了吧?你能要点脸不?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9)

看到下面的人群情激昂,司马光怕惹了众怒,这才取消了把熙河也送出的念头。

在将“王安石变法”敲打得支离破碎,留下一个百废却未兴的大宋王朝后,司马光的人生到头了。

元祐元年(1086年),司马光去世,终年68岁。

司马光死后不久,混乱的大宋朝廷开始陷入激烈的党争内斗之中,国力每况愈下,直至宋王朝覆灭。

司马光砸缸后有什么故事(晚年做了件坏事)(10)

司马光编著《资治通鉴》无疑是一件利在千秋的伟业,然而他晚年对废除变法的种种近乎丧心病狂举动却给他的人生涂上了难以抹去的阴影。

后世有人将司马光废除新法的行为比作后来南宋时期的秦桧,这种说法固然有点夸张。

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司马光给北宋造成的长远危害与秦桧对南宋造成的危害比起来,也确实难说哪个更胜一筹。

参考文献:《宋史》、《续资治通鉴长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