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快乐学习,如何获得能力,如何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让所学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或许,这才是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正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与孩子沟通的经典范例 无论你的孩子几岁(1)

春节过后,二月过半,距离又一年六月高考的日子越来越近。年年岁岁,高考依旧;岁岁年年,变革不断。每年都关注高考,做政策研究,考题研究,培训研究,但其实最终发现:无论高考是3 X也好,3 3也罢,不管怎么改革,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高考一定要拼综合能力。只要高考政策一天不取消,高考的指挥棒就一天指引着中国整个中小学教育的方向。只要生长在这个国度,就只能适应这个政策,然后努力从这个政策里开出花来。

当我们又一次从高考题的分析中得到的结论是“夯实基础,注重思辨,理性探究,联系生活”等关键词时,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那些离高考还有十几年的孩子们。因为其中就有我的孩子,所以我需要想想,我该如何与时俱进地培养她。

在如今大部分家庭里,刚刚从幼儿园毕业的孩子们,从他们一跨入小学的门槛起,就是奔向了高考的大路而去。当然,随着扩招政策的推广和适龄考生的减少,现在想考个大学要容易多了。尤其是众多二流三流院校,似乎不必要挤破头去争,随随便便就考进去了。但是,任何时代,优质资源才是大家争夺的重点,好大学的名额实际依旧是供不应求。排除表面对名校不屑一顾的矫情派,以及号称无所畏惧的实力派(基本指家庭经济而言,例如某二代们),大多数家庭的孩子还是要走高考这条路,因为这确实是打破社会阶层坚冰的捷径,是改写出身标签的最佳机会。而且成本小,收益高。

总体来说,今后养孩子的着力点要尽量落在三个方面:一是自我管理能力;二是理解表达能力;三是理性思辨能力。

与孩子沟通的经典范例 无论你的孩子几岁(2)

第一,自我管理能力。

“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严格按照唯物论来说,也许这里面有唯心的成分,但是不得不承认,事实就是这样的。即便你左右不了孩子的思想,也要从帮他养成一个好习惯开始。所谓自我管理能力,就是指让孩子学会管理自己的生活和习惯。再往下分解,可以划分为时间管理能力、身体管理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

(1)时间管理能力。

虽然孩子天天跟我们生活在一起,但是掐指算一下,我们每天真正相处的时间并不多。除去孩子上学我们上班,在家吃饭睡觉等时间之外,我们还有几个小时在一起呢?我一般会试着把属于孩子的时间交给她自己处理。比如放学接她回家的路上,我们会确认今天晚上要做几件事,从进门换鞋洗手算起,到上床睡觉结束。然后我会让她试着安排事情的先后次序,不太合理的帮她纠正,她觉得有道理的由她自己坚持,反正我只给建议,不负责安排规定。看着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这就避免了时间的浪费和随意支配,也避免忘记了该做的事情。

最近的大多数时候,我们晚上都要做的事情包括:写作业、吃饭、弹吉他或下棋、打球、洗澡刷牙、听故事。她会按照时间安排好每一项活动,保证在九点半之前睡觉。比如到了下楼打球的时候作业还没完成,那就看情况对待了,如果是读《论语》的作业没做完,也可以放在洗澡完毕上床之后,一来因为读的同时需要我的陪同讲解,二来因为洗完也不能立刻入睡,十几分钟的时间总能有的。如果是抄写拼音作业没做完,那就协议要么用一点玩的时候接着写完,要么第二天早起补上。大多数时候她会选择后一种方案。

也许把这个叫做时间管理能力,有点大题小用了。但是,教育的意义从来都不是要立竿见影的有一说一,而是要潜移默化到生活的细节中。很多东西,需要孩子慢慢体会。我这样做,只是想她慢慢学会安排自己的时间,学会抓住主要矛盾,不要以后又想玩又想学习,再面对语文数学英语等等众多学科的作业手忙脚乱,西瓜芝麻的一把抓就麻烦了。

(2)锻炼身体意识

前几天见到河青报提到一个词语叫“体商”,说白了就是锻炼身体的意识与能力。以前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现在这话多用在那些中年人身上,很少人直接感觉到孩子的身体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孩子可以去上各种学习方面的兴趣班,但同时一定要给他补上锻炼身体的一课,因为体育运动的爱好也是要培养的。孩子有爱好最好,顺着方向提供条件就行,没有明显爱好就更要多用心。一个孩子可能不爱学习,但不能相信他会不爱玩。

(3)情绪控制能力

这其实是一个很难培养的能力。受制于遗传基因、家庭环境、个人性格等方面的影响,情绪控制甚至是很多成年人都做不到的事情。排除那些喜怒不形于色的政治大腕们,大多数人还是愿意把喜怒哀乐爱恶欲表现出来的。我说的情绪控制,偏向于某些性格层面,比如孩子特别爱哭,容易发脾气,接受不了失败,嫉妒别人等等。接触孩子多了,会渐渐发现,有的孩子打小就比较冷静,不温不火,不急不躁,再多看一下,会发现这些孩子往往有一个不紧不慢的好脾气的家长。所以如果孩子脾气急躁,不容易自制,家长要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虽然不能一下子就给纠正过来,但要在孩子发完脾气以后告诉他你希望他怎么做,希望他下次可以做的更好一点。孩子每次因为发脾气不能解决一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在她冷静下来以后问她:有没有其他的处理方法?

情绪控制能力,也许不影响聪明孩子的考试成绩,但大多会影响他以后的生活和工作质量。

与孩子沟通的经典范例 无论你的孩子几岁(3)

第二,理解与表达能力

有一次跟孩子聊天,她说:今天李老师让我办了两件事,第一是去田老师班里借剪刀,第二是让我去张老师那里要一些彩纸。我没当回事,还想这孩子,在园里就喜欢干这些跑腿的事。后来见到李老师,她也聊到这个事。她说她确实会让孩子在学校做一些这样的事,不仅因为她爱跑腿,更因为她能把事情说清楚。转达别人的话,这样的事情看起来虽小,实际上却体现了理解和表达两种能力。

考试中,阅读与理解是放在一起的。都是先让你阅读一段文字,再考查你理解了多少。说白了就是我跟你说了一段话,你听懂了多少。这看起来很容易的事,实际上需要概括总结,需要抓住重点,甚至有的需要理解话外之音。天涯上有一个学霸的帖子里关于理解与沟通能力说了这么一段话:

我是理科生,从小到大学习一直很轻松,读书时候经常有同学来问我问题,我就会奇怪,一本书中就那么点儿内容,尤其理科,一学期也就十来个公式翻过来覆过去地作业考试,为啥还会有人不明白呢?

长大了,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比如导游说“一会儿下车后大家往右走,看到厕所以后往左走,就可以看到景点,然后我们4点钟准时在停车场集合”,仅仅是一句话,导游说完你马上问身边的人,一定会发现,至少有一半的人遗漏或者误解其中的信息,而且会有人反复询问导游数次仍无法将所有信息弄清。

后来我总结,这就是同在一个课堂上听课,有的人老师讲完就都明白了,有的人,完全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

工作中,我觉得沟通是最重要的技能,这种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你的专业技能。

沟通分两方面,一方面是听,就像上文我所说的,别人所说的,你能不能迅速地抓住重点,准确理解别人的意思;另一方面是说,你能不能逻辑清晰、重点分明地将你的观点表达给别人,让别人准确理解你的意思。

如果你发现,你和别人经常出现鸡同鸭讲的局面,你和你的闺蜜聊天时闺蜜经常说“我不是这个意思”,或者别人说完一段话后你觉得脑子里面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接什么话,那么很可能在听的方面,也就是在接收信息方面,你的能力是有一定不足的。

如果接收信息的能力不足,那么相应的,你的表达能力很难做到杰出,因为很简单,沟通是双向的,如果你都不能准确接收别人的信息,又如何能保证自己准确地输出别人想要的信息呢?回到学习的问题,那就是如果你都无法准确理解老师在说什么,你如何能准确把这些信息反映到试卷上?

所以想成为学霸的第一步,锻炼自己接收信息以及表达信息的能力!

看完了这句话,理解与表达能力多重要就不多说了。

与孩子沟通的经典范例 无论你的孩子几岁(4)

第三,理性思辨能力。

(1)举一反三能力

读《论语》的时候,孩子后来变得喜欢跟我讨论。为什么几个学生问同一个问题,孔子的回答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孔子不喜欢子路呢?她最喜欢“宰予昼寝”和“阳货欲见孔子”,她觉得好笑,她说《论语》怎么也讲笑话呢?

有时候她犯了错,我会先给她将一个故事,讲着讲着,她会突然说:妈妈,你说我呢吧,说我呢吧?我哈哈地笑,她就接着说:你刚说的那个人那样不对,就是说我刚才怎么怎么不对了呗!

不要小瞧了孩子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辩证看问题的能力

孩子的想法往往很单纯,他们对很多事情多喜欢下“非黑即白”的判断。但随着理解能力的增强,我们就要慢慢灌输给他们这个世界很多问题都要从不同角度看待。

“爸爸妈妈变老了”、“坐公交车收费了”“小伙伴比你成绩好跑得快了”,甚至是大人生活中的某些事都可以让孩子试着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一切因为辩证所以全面客观。我记得我高考前一年,作文题目大概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十几年来,高考作文一直走着这样丰富多彩的路,在探究中寻找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在多元中考查辩证的视角和理性的思维。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育的落脚点不是假大空的理论,而是脚踏实地的生活。读书不仅是为了应试考学,更为了更好地生活。我常跟老公说:我是理论派,我的思想就是我的价值,我可以拨正你错误的想法。你是实践派,你的技能就是你的价值,你就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但我是用来解决你的问题的。。后来想想,这也不全是吹牛,人生有限,我们浪费那么多年待在学校,当然要用所学来解决问题。

跟孩子在一起,我喜欢把她该学的东西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以前她学算术的时候,晚上我们去散步,边走边做游戏,假装她是卖菜的,有几种蔬菜,每种多少钱一斤,我就充当买菜的,她学十以内的加减我就买十以内的,她学二十以内的加减我就买二十以内的,她学一百以内的加减我就每次给一百然后让她给我找钱。单纯的算术很枯燥,但是跟生活联系起来孩子就会觉得趣味无穷。同时,她会慢慢意识到,生活需要留心,处处都是数学,都有学问。再反过来,她会懂得用数学思维来指导和解决生活问题。

其实,零零碎碎说了这么多,目的自然不是为了应试。毕竟,我们离高考还远,十几年,政策地覆天翻都有可能。但有些事情,知道得越早越好。至少眼前不得不承认,在落实新课标精神的理念下,现在的教育确实是在努力探索一条贴合实际的出路。

很多中学生的家长慨叹如今还在应试教育,如何补课,如何多的作业等等,其实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不理解课改精神的老师确实还在那么教,但是作为特别负责任的家长,你可以把孩子的试题拿过来研究一下,然后你会发现每一道题都在暗含或者对应着相应的能力。换句话说,不要让你的孩子为做题而做题,要明白考查的意图,要提高成绩背后的能力。

这也让人看到了中国教育改革的一线希望。今天,我们不是在培养书呆子,会读书不是目的,高分不是目的,如今的状元学霸们都不再靠“头悬梁锥刺股”那样的傻读书出头了。如何快乐学习,如何获得能力,如何学到有用的知识,如何让所学指导我们生活得更好——或许,这才是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正在面临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是红妈,家有二宝,我从养育一儿一女的亲身经历中提取经验,从文学硕士专业的学科领域提炼价值,从理念到方法,全心分享如何培养出兼具传统孝心、责任感和独立自主、视野宽阔的学霸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