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四年,刘伯温在一次密谈后被朱元璋强令退休,至此,浙东集团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朝中淮西一家独大。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1)

而此时淮西集团的首领胡惟庸更是摆脱李善长的控制,独揽朝政大权。

很快四年过去,年迈的刘伯温偶染风寒,朱元璋派胡惟庸带御医治疗刘伯温,御医认真诊断了刘伯温的病情并开了药方。奇怪的是,刘伯温喝完御医开的药,病情没有好转,身体却每况愈下,不久就病逝了。

听到刘伯温病逝的消息,无论是朱元璋还是胡惟庸都清楚,御医的药方必然被做了手脚。可此时刘伯温不过是个退居山林的乡野村夫,对胡惟庸完全没有威胁,为什么胡惟庸还要对他赶尽杀绝呢?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2)

其实说起来胡惟庸和刘伯温也没有什么滔天的仇恨,胡惟庸对刘伯温确实不满,不过也只是因为胡惟庸是淮西集团的魁首,而刘伯温则是浙东集团的首领,淮西集团与浙东集团之间的龃龉太过复杂,既有党派之间不可避免的争斗,也有淮西官员与浙东官员之间的个人恩怨,两人毕竟身处对立的境遇,若说完全没有恩怨,也不太可能。

其次,胡惟庸也确实嫉妒刘伯温的才能。

说来胡惟庸也算是淮西老臣,可开国封官进爵后爵位比刘伯温差了不是一点半点不说,更是完全不受重用,只能靠着自己开国老臣的资格,勉强混个一官半职。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3)

可刘伯温就不一样了,胡惟庸看不过刘伯温前朝臣子的身份,更看不得他明明是在皇帝已经小有成就后才来投靠,却备受重用,可自己明明跟随皇帝白手起家,皇帝却连自己这号人都不一定记得。

由此看来,刘伯温之死似乎已经盖棺定论,定是胡惟庸嫉恨刘伯温已久,便私下收买御医,让其在刘伯温的药中加入于病情不利的药物,将刘伯温暗害致死。

可事情真的是这么简单吗?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4)

我们似乎都忘了,御医是朱元璋派来的,可能被胡惟庸买通吗?或者说,若没有朱元璋的授意,不说授意,至少是首肯,胡惟庸即使再权势滔天,他有胆量对刘伯温下手吗?

后人分析,这不过是胡惟庸与朱元璋联手导的一出戏,胡惟庸嫉恨刘伯温,朱元璋更是忌惮刘伯温的才干,于是二人一拍即合,朱元璋旁敲侧击,胡惟庸也甘心做这个恶人,两人一起除去了眼中钉。

何况刘伯温在服下御医开出的第一副药时就察觉了不对劲,他深知胡惟庸的秉性,当即就向朱元璋陈说药方的异常,可朱元璋非但没有查证,反而让刘伯温放宽心,此后便再也没有接见刘伯温。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5)

而刘伯温知道此时哪怕是皇帝也靠不住了,便停止了服药,哪怕依旧病重,也不愿再接触任何药石,平静地度过了人生的最后一段时日。

而弥留之际,哪怕刘伯温此前再糊涂,联想到朱元璋的心思深沉,便也想通了个中原因。

皇帝一向忌惮刘伯温的权谋之术,此前密谈时刘伯温的狂妄自大让他不愿再重用刘伯温,甚至不愿让其在朝为官,这才强令刘伯温辞官归隐。

可当刘伯温真的不再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朱元璋又开始担心。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6)

特别是人到老年,想起当年刘伯温给自己出的那些计谋,更想起当年韩林儿之死,越来越害怕,此刻刘伯温不在自己眼前,也不知道他对自己是否怨恨,而一旦此时刘伯温与反对自己的那些人勾结,那就麻烦了。

那就只能让刘伯温永远消失,只有他永远消失,才能不成为自己的威胁!

可这件事不能让自己做,自己对刘伯温动手,一来没有正当理由,二来也容易伤了那些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元勋的心。

于是朱元璋顺理成章地想到了胡惟庸,反正丞相制度注定要被自己废除,那胡惟庸必定要死,并且是成为罪人后被诛杀而死,那就让自己再给他添一份罪状,到时候,毒杀朝廷命官,也足以让他受千夫所指了。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7)

那就把这件事交给胡惟庸吧。

史书没有记载此事原委,但想来朱元璋一定召见了胡惟庸,旁敲侧击说明自己欲除去刘伯温,而胡惟庸为了讨皇帝欢心,顺带报私仇,便满口应承,愿为皇帝分忧。

不过讽刺的是,最后治胡惟庸之罪时,便有一条谋害朝廷命官。

所以说其实并不是胡惟庸非要置刘伯温于死地,只不过胡惟庸做了个顺水人情,而朱元璋成为最大的赢家,一箭双雕罢了。

胡惟庸为什么要害死刘伯温(胡惟庸掌权后为何要毒害此时对他毫无威胁的刘伯温)(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