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日本之心”的演歌,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他的国家?外国人是否也像日本人一样,熟知演歌这种音乐形式?1984年3月,NHK电视台为纪念建台30周年,推出了一档特别节目,各种新奇的演出被精心筹划,其中,有关歌谣曲的特辑被编排了出来。节目组针对演歌如何被亚洲各个国家及地区所接受,演歌是否被外国人所传唱,以新加坡、泰国、韩国、香港、菲律宾为调查对象,结合外景拍摄的方式,进行了人气投票式的比较。在各自的地域当中,根据演歌在当地的传唱度、受欢迎程度,投票得出了名列前三的演歌曲目:

日本人评价北国之春(为什么深得各国民众喜爱)(1)

各个国家、地区名列前三的演歌曲目

最后,节目组还披露了深受民众喜爱的十大亚洲演歌歌谣曲:

日本人评价北国之春(为什么深得各国民众喜爱)(2)

十大亚洲演歌歌谣曲

从上面十大亚洲演歌歌谣曲的排列来看,由千昌夫演唱的《北国の春》位居榜首,其在亚洲各地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演歌的旋律构成除却传统的日本曲调之外,也糅合了流行音乐的曲调元素,《北国の春》中对于小提琴、萨克斯等西洋乐器的运用,使原本哀怨凄婉的日本曲调多了几分轻快之感,令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同时,酣畅淋漓、抑扬顿挫的前奏又抢先一步,早早就吊足了听众的胃口,加上歌者动情忘我的演绎,便很容易引发共鸣,勾起听众对于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或许就是《北国の春》饱受称赞、名列榜首的原因。

日本人评价北国之春(为什么深得各国民众喜爱)(3)

千昌夫《北国の春》演唱现场

1977年,《北国の春》在日本发表。当时,千昌夫因在为家乡岩手县做电视宣传,而需要一首能够表现家乡风貌的歌曲,作词家井出博正接受唱片公司的委托,为了突出其家乡所具有的北方特色,写下了这首《北国の春》。这一首思乡之曲,迎合了很多为了求学或谋生而离开北方农村、远赴他乡的年轻人的心态,一经推出,便受到了日本民众的欢迎。后来,由台湾面向大陆播放的歌谣类节目被大陆的年轻人录音,又有从香港返回大陆的游客带回了港台制作的盒式磁带作为礼物馈赠亲朋。无疑,这些行为均加快了演歌在中国的传播进程。

日本人评价北国之春(为什么深得各国民众喜爱)(4)

北国の春 歌词

以“特蕾莎·邓”为艺名在日本出道,并深受日本民众喜爱的台湾歌手邓丽君,香港年轻美女歌手薰妮,甚至中国大陆著名歌手蒋大为等,均翻唱过《北国の春》。他们根据自己对原曲曲意的理解,重新填词,再次诠释《北国の春》的内涵,使该曲更加富有温情。中文版的《北国之春》曾多次出现在新加坡的电视、广播中文类歌谣节目之中,新加坡人听着《北国之春》,就像是听本民族的歌曲一样,并热衷于传唱,却很少有人知道原曲是一首日本演歌。

或许,《北国の春》之所以在中国乃至东南亚大受欢迎,根本上,在于稻作农耕民族的人民心中所共有的“望乡”情怀。这种情怀不但超越了国界,也模糊了歌曲本身的地域属性,以致于像《北国の春》这样的演歌,当被翻唱为他国语言时,非但不会因为本身的演歌旋律而难以融合,反而能够很好地契合他国的语言特色,让人误以为这就是本民族的歌曲,最终唱到人们的内心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