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短(有口皆碑圳十年)(1)

十年时光悄然流转,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深圳始终站在时代的风口。

“双区”建设、“双改”示范等等重大国家战略交汇,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建设发展迈上新台阶……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城市的演进,深圳在市民普遍关心的社会民生领域,也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2012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为518亿元。2021年,深圳九大类民生支出已达319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70%。真金白银的投入,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赢得了市民有口皆碑的好评。

当年许多事关民生的重大规划、设想和愿景,现在看看,早已落地成为人们生活中的现实和常态。政务服务不跑腿网上秒办、推窗见绿天蓝水清、交通出行便捷高效、学校学位量质齐升……实实在在的变化是深圳打造民生幸福标杆交出的亮眼答卷,市民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党的二十大召开之际,南方都市报联合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教育学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等科研院所等单位,推出“有口皆碑圳十年”系列策划,通过数据分析解读,并邀请市民街坊代表讲述见证的故事,看见深圳十年来民生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城市更绿了

城市颜值大大提升

绿度十年保持高增速

植被绿度代表着城市的“颜值”,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与民生幸福息息相关。十年间,寸土寸金的深圳在城市绿度上发生了哪些值得关注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孙立群副研究员及其团队长期关注全球大城市绿度变化课题,通过遥感卫星监测数据,见证了深圳的绿度变化。

研究分析显示,2001年以来至今,深圳以39%的城市建成区显著变绿比率位列超一线城市首位。近十年间,深圳建成区的绿度也保持了高增速,如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在十年间的变化就十分突出。根据2012-2021年的遥感卫星数据监测,福田红树林最大绿度从0.33增加到0.39,增长18%。被誉为深圳最美公园的香蜜公园,最大绿度从0.5增加到0.61,增长22%。

公园作为绿度的重要贡献场所,更是深圳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从2012年至2021年间,深圳全市公园总量从841个(其中自然公园23个,城市公园110个,社区公园658个)跃升至1238个(不含深汕合作区,其中,自然公园33个;城市公园187个;社区公园1018个),上涨约47%,是名副其实的“千园之城”。在城市绿肺的滋养下,深圳空气质量也稳居国内超大城市第一。

不到2000平方千米的面积里,保持公园数量十年持续增长,关键在于深圳懂得因地制宜穿插建设社区公园,这也是近年来深圳公园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有效解决公园布局均衡性问题——通过街角绿地提升、街心公园打造、口袋公园见缝插针等手段,全面提高社区公园覆盖率。

深圳未来发展方向和趋势短(有口皆碑圳十年)(2)

教育更优质

学位建设跑出“加速度”

十年新增学校近千所

过去,教育常被视为是深圳民生领域建设的一块短板,然而这十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在发生。一所所优质学校,在许多深圳人家门口拔地而起;来深建设者子女笑逐颜开地走进崭新校园;优质学位与教育投入迎来迅速增长,量质齐升的学位建设已然成为深圳教育这十年的名片。

2012年,深圳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1856所,各级各类在校学生总数151.84万人。如今,深圳的学校学位、在校学生在原有“高位”的基础上,跃升了一个数量级。

截至2021年末,深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总数达2766所(较2012年增长了49%),在校学生256.21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68.73%),有普通高等学校15所(较2012年增长36.4%);高等教育在校学生17.97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83.83%),幼儿园1896所(较2012年增长了60%),在园幼儿59.76万人(较2012增长88.55%),普通中学 小学818所(较2012年增长了28.8%),在校学生169.62万人(较2012年增长了62.67%)。深圳市义务教育在校生总数,学前教育在园儿童总数均位居四大一线城市的第二。

“这十年,尤其是2019-2022年这三到四年间,深圳学位建设跑出‘加速度’,把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均衡而充分地投射到城市的各个区域,优质学校的分布,从中心城区逐渐向西部、东部、北部辐射。而在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领域上,深圳更是倾注了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深圳用自身独特的方式诠释了具有城市特色的‘幼有善育,学有优教’,深圳在更高水平尺度上实现了教育的优质均衡。”深圳大学教育学部党委书记李臣分析说。

出行更快速

交通已成城市名片

多个数据全国第一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纽带,同样也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的交通大数据记录、见证了十年来,深圳在交通建设和出行方式等领域发生的深刻变化。

新建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自驾通行带来普遍提速。福田、罗湖、南山三区核心地区通行时间普遍降低了10%。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福田市民中心区在五年内从原来的平均约70分钟缩短至50-55分钟,划入市内通行一小时通行圈。

轨道交通方面,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已达431公里,并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迈入“500公里”时代。深圳市轨道办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地铁线网日均客运强度达1.45万人次/公里,列全国首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首次超过60%。市民生活半径和出行幸福感,正随着地铁版图的拓展不断延伸、增强。

如果说,以地铁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行的“大动脉”,慢行系统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2016年10月,首辆共享单车进入深圳,助推绿色低碳的单车出行回归城市。为了完善慢行交通系统,深圳近年来以每年300公里速度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截至今年6月,非机动车道总里程为2885.4公里,设置率达24.9%。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出行方面,纯电动公交也是碳排量低的优等生,而在2018年底,深圳公交车(及出租车)就100%实现纯电动化,一举拿下全国第一。同时成为全球规模最大、应用最广的“电动化”推广城市。

十年来,深圳交通建设厚植民生、促进经济、塑造城市,深圳人的出行幸福指数悄然提升。

城市更智慧

“秒批”改革350项

让数据多跑路、市民少跑腿

拿着厚厚材料、奔波在不同办事窗口的景象已成历史,如今高效、便捷的网上政务服务已成为深圳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致力于打造全球数字先锋城市的深圳正积极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政府服务、社会治理和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不少探索和实践已成为全国标杆和样板。

比如,深圳陆续推出的“秒批”“免证办”“全市域通办”等措施,已成为深圳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的金名片。“i深圳”汇聚全市8000多项服务,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以上法人事项实现掌上办,月活用户超1000万。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秒批”350个、“秒报”539个、“秒报秒批一体化”165个。依托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主动接受评价,全年好评率超99.9%,差评整改率达100%。

让数据多跑路,意味着市民、企业办事少跑腿、不折腾、更省心。

总监制:戎明昌 刘江涛

总策划:陶然

策划:徐全盛 付可 亚牛

统筹:胡可 陈芳 刘洋子 李斌

执行:程昆 张馨怡 张艳丽 周正阳 覃仕林 谢萌 颜鹏 陈紫嫣 陈皓辉 冷锋 许松龙

产品设计:郑煜晓 李秋兴 冯漫润 朱信杰

编辑:陈欣

联合单位:中科院深圳先进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中科院深圳先进院碳中和技术研究所、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