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众多的文化传承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

佛堂古镇景色

“挥斥方遒拳天下,引吭腾挪戏中厅。百艺再现传承脉,鸡毛饱潜商海行”

(A)义乌道情

起源于明朝万历年间的“义乌道情”,是浙江省古老说唱艺术之一。与绍兴莲花落、温州瑞安鼓子词、杭州评弹都为民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并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近现代,“义乌道情”涌现出众多艺术大师,如叶英美、叶英盛、朱履福等。其中,叶英盛先生2004年12月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全国“德艺双馨”艺术家荣誉称号。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2)

叶英盛先生

(B)义乌武术

义乌武术源远流长。在民间流传着“兰溪码头,东阳噱(音学)头,义乌拳头”等多版本说法,其中,“义乌拳头”均位其列,说明义乌民间多崇尚强悍。义乌民间武术绚姿多彩,内容丰富,有其广泛、浓厚的群众基础,营造出刚正勇为的义乌精神,塑造了义乌人崇尚武术的美德。

(C)义乌徽戏

徽戏源于安徽,大约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从两个流向进入金华、义乌。一是安徽的徽州经新安江流入兰溪、建德、金华一带。另一是皖南婺源(今江西省上饶市婺源),从陆路进入衢州市常山、开化,经常山港水路到衢州、金华。清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而受京班倒流影响,徽戏逐渐改变了自己原有面貌直到失传,流传到金华一带的徽戏却未受影响,保持了原貌。徽戏传统剧目有七十二本,一千多首曲牌,是国内地方戏曲单声腔曲种保留最完整的曲种之一。徽戏在义乌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生动地体现着义乌地区的文化传承,不仅是戏曲的珍贵文化遗产,而且在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等方面均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义乌民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义乌文化的重要标志。

(D)义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迄今为止,义乌入选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的达十余项,除徽戏外,还有金台拳和戚家拳的武术类,以及古琴制作技艺、道人峰茶加工技艺、旗袍制作技艺、森山铁皮石斛浸膏技艺等传统制作技艺。还有富寓醇厚地方文化特色的游览亭陈氏孝文化、义乌鸡毛换糖文化、起酥文化、传统婚嫁迎娶习俗、义乌斗牛和龙虎大旗等。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3)

“鸡毛换糖”

义乌市著名人物(二)

龚泰,明初著名忠节勋臣。自幼胸怀大志,发奋图强,矢志不渝,孝义双全。年少能通读《经传》、《子史》、《百家》等百万余言文字。为官清廉勤政,操履公正,一生正气凛然。官至户科都给事中。朱棣率“靖难师”攻破南京时,龚泰秉节尽忠,宁折不弯,大义凛然,言“忠臣不事二主”,于金川门投城殉难。燕王朱棣见龚泰不但不肯归降于他,还以跳城自杀相抗,勃然大怒,命士卒剖其尸首暴于城边,惨不忍睹。义乌民间流传很多纪念“忠节之士”龚泰的诗歌,其中有“先生节操冠当朝,无愧人间一俊豪。忠义在人终不泯,果然千古史名标”。后期,明景泰二年(1451年)赠奉政大夫,修政庶尹,兵部武选清吏司郎中。天顺四年(1460年)赠通议大夫,南京大理寺卿。嘉靖年间,廷臣题请旌(音京)表,嘉靖帝特赐谥“忠愍(音敏)”。清乾隆年间,改赐谥“忠节”,与义乌籍宗泽、王袆(音恢)一同入祀“三忠祠”。

吴晗(1909年—1969年)著名历史学家。1927年秋,考入杭州之江大学。后辗转抵沪,考入中国公学。自此与校长胡适先生结缘,成其门生,不久写下《西汉的经济状况》一文,深得胡适先生赞赏。不久,胡适先生离开中国公学,吴晗则追随北上,经人介绍,由顾颉刚先生安排在燕京大学图书馆当馆员。此间,写下《胡应麟年谱》,并以此成为其正式研究明史的开端。吴晗再度为此写信讨教胡适先生,在收信的第二天,胡适即给其复信,对其作品大加赞赏。后因故考入清华大学,作为清华学子,全面师法的却是胡适这位北大先生的治学方法,受其影响极大。胡适先生举荐吴晗为台湾清华大学史学系工读生,专攻明史。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以研究明史见长,一生著述甚丰,成绩卓著,发表过学术论文、札记、杂文等六百余篇,主要代表作有《读史札记》、《朱元璋传》,历史剧《海瑞罢官》等。1937年,国内数学先驱、云南大学熊庆来(云南省红河州弥勒籍)校长破格聘请年仅二十八岁的吴晗先生作为云南大学文史系教授,期间培育了大批品学兼优的人才,大大促进了云南史学研究的发展。建国后,历任北京市副市长、北京市第一至四届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积极从事新中国历史科学的建设工作。曾兼任北京市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亲自组织和领导了《资治通鉴》、《续资治通鉴》的标点和杨守敬编绘的《历代舆地图》的改编。主编了《中国历史小丛书》、《外国历史小丛书》等读物,对普及、宣传历史知识和繁荣我国的历史科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文革”时期的1969年,吴晗先生被迫害致死,年仅六十岁。妻袁震(湖北省光化县,即今襄阳市老河口市籍),早于吴晗先生半年离世。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4)

吴晗先生雕像

楼图南,南宋著名官吏,为宋室南渡后义乌举进士第一人。少怀大志,于游京师入太学时与张九成(嘉兴市海宁籍)志同道合。绍兴二年(1132年)与张九成同中进士,经常一起议论国家大事,都竭力主张抗金救国,收复中原,建议高宗奋发图强,励精图治,把握时机,实现中兴。时值金兵入侵,两帝被掳,宋室南迁,中原百姓面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战乱形势,同仇敌忾,义愤填膺。后授韶州主簿,再进阶朝议大夫,授官吉州(今江西省吉安市)知州。在吉州任职期间,因政绩卓著,深受吏民爱戴,大家自动捐资建祠,以纪念其对吉州的恩泽。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被敕封祥符县(今河南省开封北)开国男。庆元四年(1198年)楼图南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沈滨义,生于194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高级将领。1964年12月参军,1969年4月后历任海军快艇艇长、副中队长、中队长、副大队长,1978年2月后任海军快艇支队参谋长、副支队长、支队长。1985年8月任海军福建基地参谋长。1989年10月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参谋长。1990年晋升少将军衔。1991年8月任海军上海基地司令员,1994年12月任总后勤部副部长。1996年晋升中将军衔。1999年12月任海军副司令员。

金世俊,明代末期著名廉吏。崇祯帝于御屏上书“天下三清官”时称其为首。为官清正、廉洁奉公,精通理学。一生著作颇丰,有《四书宗贯录》等传世。万历十八年(1590年)州试中名列第一,选入郡学。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乡试时一举夺魁。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二次通过顺天府考试,出仕为官,被授中书舍人。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奉命出使王储封藩之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一年间历任吏部四司主事。次年升为员外郎。再升为验封司郎中,掌管封爵、荫袭等事宜。为父丁忧期满回京后,授吏部稽勋司郎中,后转考功司郎中。再调任文选司郎中,掌官吏迁升改调事务。后升大理寺少卿,不久即升为大理寺卿。崇祯四年(1631年)升为工部侍郎,奉诏负责监督修造九皇陵。崇祯六年(1633年)告老还乡。

方为成,生于1974年。被民众誉为“义乌勇士”的英雄人物。2012年,发起组建“义乌市民间紧急救援协会”,目前已组织四千余人次参与的各类紧急救援活动一百余次,成功营救一百余名遇险人员,搜寻到遇难人员遗体二十九具,被群众称为“义乌勇士”。方为成被浙江省人民政府记个人一等功,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入选“浙江好人”。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5)

“浙江好人”方为成 

鲍公琰(音眼),南宋重臣。淳熙五年(1178年)登进士,功升兵部尚书,后以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致仕。卒谥“文襄”。鲍公琰祖籍在古时上党(今晋东南部)。祖父鲍浣(音换),南宋初期进士,被授以湖州路判司转司马、保信军节度使、捡校都尉,是力主抗金的县人楼图南女婿。自此,鲍浣随迁到义乌,筑室铜山南的宅市口(今义亭鲍宅一带)。建屋一百六十楹,造东西鼓楼,南北书院,雄伟壮观胜甲一方。宋孝宗时左丞相、抗金英雄虞允文曾赋诗赞“最是君家多种德,齐荣并禄贺春风”。由于从小就沐受着勤耕好读、簪缨世家的熏陶,鲍公琰立志报国。淳熙五年(1178年)鲍公琰深孚众望,得中进士。因政绩卓著,擢升为兵部尚书后,力主抗金。向宋宁宗条陈抗金十策。鲍公琰以吏部尚书、太子太师致仕。退职回归故里后,在铜溪东西分别建有尚书宅、龙华书院两处。风烛残年,仍然老而好学。著有《龙华文集》十卷、《家训》两卷。晚年悠游自适,泉壑终老。逝于绍定元年(1228)二月十三日,朝廷赐谥“文襄”。元兵入婺后,尚书宅、龙华书院均毁于火。

蒋仲苓(音灵。1922年—2015年)民国时期高级将领。出生于苏溪蒋宅村。由其父蒋维仓带往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就读,1938年毕业。遂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通讯科学习,毕业后陆续就读于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特二期、陆军步校高级班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六期,在“三军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1947年任七十五军军部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1949年去台后曾被派往大陈岛驻守,历任营长、副团长,1959年晋升为九十二师团长。1967年晋升少将,任预备第4师师长,1974年晋为中将,1981年于金门防卫司令部司令任内晋升陆军二级上将,是年12月升任“陆军总司令”。1988年6月,任“国防部”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兼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1989年12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94年12月至1999年2月出任“防长”,后被聘为“总统府资政”。获美国佛蒙特州诺威契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2000年至2003年,在国民党主席连战任内担任国民党副主席,是去台义乌籍国民党官员中品阶最高者。2001年3月底,蒋仲苓先生携家眷首次从台湾回乡探亲,了却了五十余年的夙愿。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6)

蒋仲苓先生

王春荣,生于1963年。当代作家。笔名阿荣、湖山。1982年在义乌市文联工作。1996年起历任金华市文联《三月》杂志副主编、金华市当代文化研究院院长。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200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败局》、《乌殇》,中篇小说集《天堂》,散文集《游痕碎梦等,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两百余万字。1984年获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等单位授予的“全国青年学用科学标兵”称号。

徐桥,南宋著名学者、官吏。早从学于吕祖谦门人叶邽(音归)。徐侨与黄溍、宋濂学术,皆出自南宋“事功学派”与朱熹理学。淳熙十四年(1187年)中进士,任上饶主簿,始登朱熹之门,朱熹称其明白刚直,命以“毅”名斋。后入为秘书省正字、校书郎兼吴、益王府教授。直宝谟阁、江东提点刑狱,以忤(音午)史弥远(今宁波市鄞州籍)劾罢。理宗端平初被召,迁秘书少监、太常少卿。后进工部侍郎。因疾乞休,以宝谟阁待制奉祠。逝后谥“文清”。著有《毅斋诗集》。

冯潮兴,生于1948年。优秀企业家。现任浙江华川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企业自1992年以来多次被评为浙江省重点骨干企业、优秀先进企业、浙江省重合同守信用先进企业。冯潮兴被授予金华市劳动模范、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乡镇企业家等称号。

陈榥(音晃。1872年—1931年)近代民主革命家、民国初期官吏。幼随父习经史兼及新学。十三岁中秀才,后人入杭州求是书院研读数理。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以高才生首批官费留学,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造兵科,成绩优异。毕业后留日本编撰数学、物理学、心理学等大专教材,印成运销国内,风行一时。在日本,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参与反清革命活动。宣统三年(1911年)谢绝日本政府高薪聘用,回国任陆军部军实司科长。民国成立后,以陆军少将衔督理上海制造局,授二等文虎勋章。1914年,因不满袁世凯统治而辞职,任北京大学数理教授,一度受聘为沈阳兵工厂高等顾问。1915年,国务总理熊希龄(祖籍江西省宜春市丰城,生于湖南省湘西州凤凰县)邀其入阁任教育总长,以父丧辞。同年,袁世凯改元称帝前,约其密商,要求联络一批学界知名人士上《劝进表》,许见报后以农商总长为酬。当夜离京南下,参加蔡锷领导的护国军。袁世凯逝后,复回北京大学执教。在此前后,曾任全国留学生考试评论会主持人、商务印书馆、全国工程师学会会长等职。1922年,回义乌县城,将居室命名“研至理堂”,潜心研究物理哲学。历时十年,草稿盈楼,著《成心论》书稿,马一浮先生校阅并序。

黄中辅,南宋忠臣义士、教育家、词人。是大儒黄溍先祖、抗金名将宗泽的外甥。幼承家学,清廉耿介,一身正气,忠奸分明,祟尚气节,不为苟合。时奸相秦桧柄国,诬害忠良,粉饰太平,不思北进,黄中辅于京师临安太平楼题词《满江红》,有铿锵句“快磨三尺剑,欲斩佞臣头”,为世人敬重。闻舅父宗泽噩耗,又见国事如麻,义愤填膺,奋笔而作《念奴娇》,留有名句“炎精中否?叹人材萎靡,都无英物。胡马长驱三犯阙,谁作长城坚壁”。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7)

黄中辅题词句

喻景权,生于1963年。著名蔬菜专家。浙江大学农业生命环境学部副主任、教授、浙江大学蔬菜学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园艺学会设施园艺学会副理事长。长期致力于设施作物的生长发育调控机制和安全生产技术体系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主持完成的“蔬菜作物对非生物逆境应答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4年所带团队获第五届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团队奖),主持完成的“设施蔬菜连作障碍防控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21年4月23日,中国工程院官网公布了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喻景权教授在列。

傅大士,南朝梁时著名佛学家、禅宗尊宿、义乌双林寺始祖、维摩禅祖师,与达摩、志公并称“梁代三大士”。姓傅名翕(音西),字玄风,号善慧。一生未曾出家,而以居士身份修行佛道。曾作有三百余首诗偈(音季)颂文来阐释佛理禅意,劝导世人看破世间的功名利禄,尽心修证佛法,才能最终得到大解脱。其传世著作有《心王铭》、《还源诗》等。

何国涯(1904年—1941年)革命烈士。1938年,经吴璋介绍加入中共,曾任新四军军部参谋等职。1929年到驻守在城隍庙的省防军中进行策反工作,1937年参加义乌县战时政治工作队。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中遇难。

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学家。因其故居名“丹溪村”,学者尊之为“丹溪翁”、“丹溪先生”、朱丹溪。是中医“滋阴学派”的创始人,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并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方药,临证治疗效如桴(音服)鼓,故时人又誉之为“朱一贴”、“ 朱半仙”。因医术高明,与刘完素(河北省沧州市河间籍)、张从正(河南省商丘市民权籍)、李东垣(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籍)并称为“金元四大家”,在国内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与明代虞抟(音团)、近代陈无咎(音旧)被誉为义乌医家“三溪”。朱公认为,人的衰老与疾病主要是阴气不足、阳气相对有余造成的。因此,主张用滋阴降火的方法防治老年病,所创制的“大补阴丸”一类的名方,至今仍在临床上使用。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8)

朱丹溪像

王力宏,1976年生于美国纽约,祖籍义乌。华语流行男歌手、音乐制作人、演员、导演。2016年6月5日,获美国威廉姆斯学院荣誉博士学位 ,成为创校两百年以来最年轻的荣誉博士学位得主 。曾与梁朝伟、汤唯等在著名导演李安拍摄的电影《色戒》中饰演重要角色。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9)

王力宏

陈炳,南宋著名地方官吏、学者。乾道二年(1166年)中进士。才气卓荦(音营),态度严冷,与人寡合。曾任太平县(今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主簿。好古文,务为奇语。其文清新劲丽,著有《易解》五卷等多部著作。

贾献文,生于194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历任江西省教育厅及教委干事、科长、副处长、处长等。196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小说《雾满龙冈》、《刘和珍》,长篇叙事诗《红军泉》、《红云传》,散文集《钟情》(合作)、《苦涩的土地》、《昨夜星辰》,主编《儿童文学教程》、《简明中国文学史》、《外国文学讲座》、《名作赏析》等。

王龙泽,宋末元初官吏。宋代第一百一十八个、也是最后一个状元,同时也是义乌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后被授承事郎、签书昭庆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德佑二年(1276年)元军进攻临安(今杭州),恭帝君臣投降,宋季遂亡。元世祖忽必烈对南宋旧臣及士人着意笼络,王乃状元,忽必烈对其自是更为器重,遂委之以监察御史之职。

何章岑(1911年—1976年)著名眼科专家。1937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先后任职于上海红十字会第一医院、中山医院任眼科主任。建国后,任职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耳鼻咽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眼科教授。曾主持国家“糖尿病与眼病关系”课题十年之久。

骆俊,东汉后期的陈王国相。励精图治,奖励生产,济养百姓,深受民众爱戴。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因拒绝借粮,被袁术秘密派遣的刺客杀害。有文武才干,少为郡吏,察孝廉,补尚书郎,擢拜陈相。汉灵帝命令骆使到陈国去做国相。国相是行政长官,级别相当于郡太守。骆俊到陈国,如鱼得水。与陈王同心协力,首先抓好农业生产和社会治安。很受陈王器重,称赞其为贤相。骆俊被害后,八岁的儿子骆统,在家人帮助下,回到老家,后成为东吴名将。

何乃民(1902年—1966年)现代著名汽车专家。国内汽车界老一辈工程师、教授和研究员。1921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后毕业于里昂中央工业学院。回国后,深知发展交通事业对振兴民族工业之重要,因而不断探索着发展汽车事业的道路。历任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研究员、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教授、交通部技术委员会专员、交通部科学研究院汽车运用研究室副主任、交通部交通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汽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参与了国内汽车事业的初创工作,为汽车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30年,写了第一本著作《汽车学纲要》,是国内最早的几部有关汽车的书籍之一。之后,又写了数百万字的汽车知识讲稿、书籍及论文,仅北京图书馆收藏着的著作就有十七种,成为汽车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重要教材和参考书。

义乌名人古宅(百千桑梓地亿万老家人)(10)

何乃民先生

虞抟(音团),明代中期著名医学家。《金华府志》中载:“义乌以医名者,代不乏人,(朱)丹溪之后,唯(虞)抟为最。”与元代朱震亨(丹溪先生)、近代名医陈无咎(居“黄溪”旁),合称义乌医家“三溪”。青年时期,潜心研读各种中医经典著作,继承发挥朱丹溪医理。曾祖父虞诚斋受业于元代名医朱丹溪门下,得到师尊亲诲良多,医术甚精。其父虞南轩年轻时就潜心攻读医书,医术精湛,并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为座右铭,医德甚高。其兄虞怀德同样精于“岐黄之术”。虞抟书房,有自书“恒德斋”横匾,并曾作自警“百字吟”张贴室中。一生著述甚丰,有《医学正传》八卷、《方脉发蒙》六卷等医学著作。

“婺腹昔年文武矫,熠熠苍穹晓。学脉承韵三山中,逐江越海,嬗递播罡风”。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金华市—义乌市。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