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然感觉到早晚的微风伴随着丝丝的凉意,高温的天气渐渐变少时,微凉的初秋才算真正的到来了一提起秋天,也许人们想到的是凉爽的天气,舒适的温度而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喜爱秋日的理由8月23日,处暑节气到来,这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因其以“暑”名之,常被认为这是一个夏天的节气,但此时时令已入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能明确看到对于处暑节气的阐释,是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过了处暑,气温有着明显的变化,逐渐下降,暑气已经不在逼人了节令的变化也体现在农事上,而且古人也留下的大量相应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三场雨,抹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等,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处暑什么意思?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处暑什么意思(处暑)

处暑什么意思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当然感觉到早晚的微风伴随着丝丝的凉意,高温的天气渐渐变少时,微凉的初秋才算真正的到来了。一提起秋天,也许人们想到的是凉爽的天气,舒适的温度。而这些,都成为了人们喜爱秋日的理由。8月23日,处暑节气到来,这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因其以“暑”名之,常被认为这是一个夏天的节气,但此时时令已入秋。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能明确看到对于处暑节气的阐释,是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结束。过了处暑,气温有着明显的变化,逐渐下降,暑气已经不在逼人了。节令的变化也体现在农事上,而且古人也留下的大量相应的谚语,如“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三场雨,抹布扇子高搁起”、“立秋处暑天气凉”等。

总体来看处暑的气候特点就是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大,而且降雨少,在这样的天气下,人容易出现口干舌燥的症状,因此大家在穿着跟饮食上也要适当调节,衣服不能加太快,要多吃清淡味甘而且水分多的食物。

处暑的习俗有祭祖迎秋。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祝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吃鸭子。“七月半鸭,八月半芋”,古人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处暑这天,老北京人都会去买处暑百合鸭,而江苏地区,做好鸭子菜要端一碗送给邻居,正所谓“处暑送鸭,无病各家”。

放河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在水中放河灯,任其漂流,悼念逝者,祈保平安。

开渔节。处暑以后是渔业收获的时期,中国沿海地区常会在此节气举行多种形式的活动,欢送渔民出海,期盼渔业丰收。自1998年浙江省象山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开渔节后,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开渔节不仅有庄严肃穆的祭海仪式,还开展各种文化、旅游、经贸活动,吸引了无数海内外客商、游客前往。使他们不仅领略到当地热烈的渔文化,也品尝了鲜美的海产品。

拜土地爷。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纷纷举行各种仪式来拜谢土地爷。有的杀牲口到土地庙祭拜,有的把旗幡插到田中央表示感恩,还有的这一天从田里干活回家不洗脚,恐把到手的丰收洗掉。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虽说在处暑时节,人们还会面临“秋老虎”到来的高温天气。但处暑之后,秋意渐浓,大地之间也迎来了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登高望远的好时节,凉爽的初秋正在向人们靠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