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狼阅读理解及答案)(1)

《狼》阅读理解及答案

原文: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狼阅读理解及答案)(2)

1.本文作者 ______________是___________朝著名的文学家。课文选自他的__________ 集。“聊斋”是作者 ___________\嗯名,“志异”是________________ 的意思。

2.《狼》一文中发表评,点明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画线的字。

1).野有麦场( )

2).有剩骨( )

3).屠自后断其( )

4).意甚( )

5).以诱敌( )

6).其一坐于前( )

7).一狼其中( )

8).将隧入( )

4.“其一犬坐于前”的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一犬/坐于前 D.其一犬/坐于前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狼》一文节选自蒲松龄的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B.《狼》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叙事:遇狼、御狼、惧狼、杀狼;第二部分是议论。

C.《聊斋志异》这一书名中的“聊斋”是作者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 “异”指奇异的故事。

D.清朝蒲松龄,号柳泉居士,而唐朝李白,号青莲居士,唐朝的白居易,号香山居士。

6.不是描写狼狡诈的本性句子是( )

A.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B.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7.段中展现狼的贪婪的句子有:( )

A.缀行甚远

B.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C.狼不敢前,耽耽相向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8.翻译下列句子: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③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

④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⑤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9.第五段在全文内容上起什么作用?你读完这两节文字受到什么启发?

10.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悟前狼假寐 (睡觉)

B.屠暴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止增笑耳(只是)

11.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 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12.在与狼的较量中,“屠户”的心理和行动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狼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狼阅读理解及答案)(3)

参考答案

1.蒲松龄 清 小说《聊斋志异》 书房 记述奇异的事

2.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3.1).看见2).只 3).大腿 4).神情,态度 5).原来 6).像狗一样 7).打洞 8).打算

4.B 5.D 6. D 7. A、B、D

8.①但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②看见野外有一个麦场,麦场主人在 上面堆着柴,覆盖成小山似 的。

③屠户于是跑到(麦场),背靠柴堆,放下肉担,拿起刀子。

④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⑤一会儿,一 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在(屠夫的)前面。

9.点明主题的作用。我们对待狼和像狼一样凶恶的敌人,必须丢掉幻想,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战胜他们,取得胜利。

10.B 11.D

12.开始屠户很害怕,存有侥幸心理,给狼扔了两块骨头但未能阻止狼的追赶;后来屠户镇定下来,丢掉幻想准备抵抗,奔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面,拿起屠刀;最后屠户坚定决心,勇敢斗争,跳起来,连砍几刀杀死了一只狼,又砍断了另一只狼的后腿并杀死了它。

狼这篇文章的阅读理解(狼阅读理解及答案)(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