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天赋才情有时候真的很不可思议!你永远无法想象一个高唱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堪称儒家士大夫典范的范仲淹也能写出如此凄婉深情之词。在笔者眼里,范仲淹应该是腰配宝剑,昂身屹立在城头,手中正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将军形象,亦或是刚直不阿,目光凛凛,正在朝堂上严厉斥责弄权小人的忠臣形象。无论怎样,我都无法把这样一个范仲淹与花间派“哀婉,柔情,凄美”的气质联系在一起。
可是,范仲淹就是这么“任性”,就是这么“天赋才情。”他既可以写出“一片孤城万仞山”的苍茫悲凉,也可以写出“碧云天,黄叶地”的柔情蜜意,更可以写出“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的凄婉动人。或许,文人本来就是多面的,我们多数人看到的可能是他愿意展现给人的那一面,而我们看不到的是他不愿意表露出来的。这些或许是他人生的一段哀伤往事,或许是他青年时期的一段恋情,或许是他不愿为外人道的一个秘密。
总之,范仲淹是一个诗人,也是一个普通人。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范仲淹一首秋叶怀人的词,词作缠绵悱恻,闷骚撩人。然而,因为范仲淹终究是儒家士大夫的榜样人物,所以即使是“花间词”也柔中带骨,暗藏深情。
御街行 范仲淹 (宋)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整首词上阕主要写景,由景入情,点出“怀人”的主旨。词中所怀之人至今使他无法忘怀,所以词的基调是凄婉哀伤的,充满了柔情。上阕开篇“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是说:这是一个黄叶飘飞的夜晚,周围寂静地很,连叶子飘落空阶的悉悉索索声都听得见。秋风飒飒,落叶的声音里带着阵阵寒意。其中,“碎”字即写出了叶子落地时的断断续续,也暗示了作者此时的心理情态。寂静的秋夜,词人的心情似乎有些寂寞悲凉。
“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是说:作者思念的那个人已经不在楼上了,珠帘高高卷起,可是斯人已去。淡淡的天幕上,银河闪闪发亮好像要垂到地上一样。此一句似乎与“星垂平野阔”的意境相符合,想象十分奇特;“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是说:月色皎洁光亮,就好像一条白似的,每年的这个时候,作者都会想起远隔千里的那位女子。此句与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境相像。
首先,上阕以凄凉清冷的深秋夜景来作为切入点,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是却让读者感到景中友人,这就是《人间词话》中说的“有我之境”,作者把自己的情感带入了周围的景物,周围的景物自然就带上了作者自己的感情色彩,处处有情的。有情,即有人!此外,“天淡”与“月华”是前后照应的,因为夜空晴朗无云,月色才可以一览无余;最后,上阕所写之景都是“大”景。何为“大”景,就是从整体轮廓给人的感觉上所描写出来的景物,例如“银河垂地“只有从整体上看,而且还是远观,才会让人感觉银河像是要垂到大地上似的。其他”月华如练”“夜寂静”也是一样的道理。以“大景”来写哀情,就显得有些悲壮凄凉。
下阙单纯写作者的相思之苦。“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是说:作者为相思而断肠,为消解相思之苦而饮酒,但是酒还没喝到,人却已经醉了。这份相思太苦!苦的让人沉醉,让人流泪!(真是难以想象范仲淹也能深情如此!)“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独也寒灯,忽明忽暗,作者躺在床上,独自一人品尝孤枕难眠的相思滋味。他对着孤灯下,心中倍感凄凉,连枕头歪了也没注意到。用“孤灯”一词说明他久久没有入睡。之所以无法入睡,就是因为他心里正在苦苦地思念着一个人。
“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这三句进一步抒写作者念念不忘的心情。这相思之苦,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即使作者想假装不思念也不行。“相思之情”就像枷锁一样,锁住了作者的心,让他无法逃离无法回避,时时刻刻都眉峰不展,满腹忧思。此三句的意思与李清照《一剪梅》中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有异曲同工之处。由此可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真是煞费苦心!
总之,在宋词里,上阕写景,下阙抒情诗词人们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此外,以美丽的景色来抒发哀怨的情绪也是宋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但是这首词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所描写的景色不是像“花间派”词人一样的柔美,艳丽,细小,精致的景色,而是一种开阔疏朗,辽远清冷的景色。所以同样是写“哀愁”的花间词,范仲淹的“哀愁“中却透着一股凛然之气,柔中有骨,不会像”花间派“那样过于哀怨萎靡。这也是范仲淹的性格使然!
(注:文中图片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作者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