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进入2021年1月,美国新总统将正式就职。一个有趣的现象,40年来全球首次对美国总统采用相同中文译名。在中国,内地、香港、台湾都叫他拜登。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总统,内地叫里根,香港叫列根,台湾叫雷根;接着的总统,内地叫布什,香港叫布殊,台湾叫布希。再接着,香港和内地都叫克林顿,台湾叫柯林顿。再接着,香港和内地叫奥巴马,台湾叫欧巴马。再接着,香港和内地叫特朗普,台湾叫川普。有人笑称,如今对美国新总统译名,两岸三地​都使用相同译法,是不是一种融合的趋势,是不是表明同属一个中国?

融合,融和,融会,融通,当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

日前,台湾新党主席吴成典联络我,提醒说,2021年1月2日,是个重要日子。我一愣。他说,20年前的2001年1月2日,在金门与厦门之间开启了通邮、通商、通航的“小三通”,为两岸的贸易开启了一条活水通路。更为2008年的“大三通”奠定了基础。今年,小三通满20年了,因为“小三通”,金门与厦门间的互动热络,许多台湾商家的货物送大陆朝发夕至,小三通在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史上功不可没。

当年吴成典与前金门县长李炷烽等人共同参与“小三通”谈判,遭时任台湾陆委会主委蔡英文恐吓要送法办,他们无所畏惧而促成定期航班。经过20年发展,中国大陆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成为台湾最大出口市场、台湾最大外汇来源地、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

沟通和衔接有多重要(融合是阻挡不住的)(1)

新冠疫情肆虐,如何提振疫后经济成首要之务。从2020年各项统计数据看,两岸经贸依存度高。1月至11月,两岸贸易额增12.8%,贸易额达2356.9亿美元,给台湾带来1277.3亿美元的贸易顺差;1月至10月,台湾对大陆和香港出口占比达43.6%,为近10年最高。这是12月9日,在厦门与台北视讯方式召开的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披露的数据。可见,大陆是2020年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对台湾经济发挥强有力拉动作用,如果没有大陆经济发展的带动,台湾经济2020年难以维持正增长,这些数据表明究竟谁依赖谁。

从2020年2月以来,海峡两岸交流和人员往来处在不正常状态。台湾当局以疫情防控为由,全面暂停大陆居民赴台,单方面关闭了金门、马祖与福建的“小三通”,且大面积取消两岸直航航点,导致目前大陆只剩下4个航点与台湾直航。

农历春节在即,许多台商、台生、台胞想回家过年的前夕,新党提倡“人道小三通”,吁请蔡英文政府恢复两岸“小三通”复航;吁请与对岸协商两岸“防疫泡泡”,让两岸同胞可借由筛检、甚至承认疫苗施打等过程,免去各14天隔离时间,让两岸尽速恢复交流与互动。

沟通和衔接有多重要(融合是阻挡不住的)(2)

融合是阻挡不住的。12月26日上午,随着G5322次列车从福建平潭站缓缓驶出,大陆离台湾最近的铁路“福(州)平(潭)高铁”正式开通运营。被誉称为“海上飞虹”的福平高铁,以桥梁跨越海坛海峡至中国第五大岛平潭岛,线路全长88公里。平潭是大陆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与台湾新竹相距仅68海里。2009年平潭设立综合实验区,吸引越来越多的台商、台青跨海而来创业就业,目前实验区已注册台资企业上千家,福平铁路开通,更拉近台胞与大陆时空和心里距离。有台商对我说,“铁路铺到家门口,选择平潭创业未来可期”。

近期舆论场充斥七嘴八舌的“武统”声音。不过,两岸各方都应理性而冷静处理两岸事务。12月19日,“台海局势与中国周边安全”研讨会在上海举行;12月16日,“两岸关系发展的经验与启示”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两场研讨会传递的讯息,是理性决策者的思考,要拨开网络民粹的迷雾,保持“战略定力”。看看最新出台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涉台部分的内容。这项建议提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祖国统一”,这句话的组合有很深含义。建议论述了“融合发展”,“合”“统”的意思更明显。

发现台湾中小学生的日常用语,“塑料姐妹”“凡尔赛”“吓死宝宝了”等,都由对岸流通而来。台湾习用的“宅配”“速食”“大卖场”等,也为大陆同胞欣然接受。两岸当局层面虽尚“说不到一块去”,但年轻人的世界,除了政治以外,融合融通的事就多了。

作者系《亚洲周刊》副总编辑江迅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作者 江迅

编辑:孟紫薇

流程编辑 邰绍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