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是当今世界最有穿透力的文化产品,它以它的全球化的视觉语言,远迈文字,穿透我们的眼睛直接抓住心灵——鼓舞人心,激动灵魂,于是一部电影就是一个宇宙,而观者化身为上帝。

电影的奥秘就在这里,你消费的全部是你自己。你在看电影的时候,投放的是你自己内在的这些喜怒哀乐,你自己在生活里边的各种焦虑,你自己内心的各种愿望。

而电影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东西都调动起来,让你有悲、有喜、有兴奋、有失望。归根到底,它所有的叙事目的就是要完成对你内在的情感、内在的情绪、内在的感受的调动。

所以我们说电影像酵母一样,把你内心的情绪感受发酵出来。把自己投放到观众的内心世界中去,这就是电影艺术的目的。

电影的观看能赋予我们直接的力量和勇气,这和文学的阅读是不一样的。《梁永安的电影课》(爱、欲望、命运和自由)展示了这种伟大的现代力量。

从电影中让我学到的东西(透过电影我们看到自己)(1)

梁永安告诉我们:

也许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我们这一代男人和女人们,必须获得自己应有的力量和勇气。

这本书为我们解说了10部电影:《苔丝》《傲慢与偏见》《小妇人》《细雪》《走出非洲》《卡萨布兰卡》《罗生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千与千寻》《法国中尉的女人》。

从电影中让我学到的东西(透过电影我们看到自己)(2)

《苔丝》

电影里最浪漫的一段就是苔丝赶到火车站追上克莱尔,两人亡命天涯时有一段非常短促的黄金蜜月期,但他们内心都知道离死亡不远了,那种释放才是最彻底的,他们两个人最后 终于走到了一起。

抽离开漂浮的、混杂的现实,两个人在巨石阵找到了归宿,找到了对自己的了解,也达到了自己和整个世界的和解,这是非常不一样的。巨石阵代表了哈代的看法:我们的生命里充满了迷雾,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混乱。我们追随着命运往前走,但也不要失去自己最本源的东西,最后你会体会到一些原来根本就无法看见、无法体会、无法预见的东西。

从电影中让我学到的东西(透过电影我们看到自己)(3)

《傲慢与偏见》

流俗的婚恋,一开始都有明确的目的性,而最深的爱情,总是不知不觉地开启。真爱无论如何也无法停止,因为在发觉自己开始爱上对方的时候,已经走了一半路了,再也无法回头。

从电影中让我学到的东西(透过电影我们看到自己)(4)

《卡萨布兰卡》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会不懈地、不放弃地去坚持和寻求一些超越日常悲欢,甚至超越生死的东西,这就是卡萨布兰卡。它是一个象征。

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经常处于“卡萨布兰卡”,处于一种混乱之中、文化混乱、价值混乱、行为混乱,“卡萨布兰卡”是一个巨大的隐喻,可以融化到我们的每一天。这个世界就是你的选择,就是你内心深处的各种欲望、各种追求、各种想法。归根到底,我们每个人都是“卡萨布兰卡”,这个世界天天都是“卡萨布兰卡”。

永远记住巴黎,记住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用美好来抵抗岁月漫长。《卡萨布兰卡》就处理得比较高级,它为男女主人公分别留存了内心最深切、最真挚、最纯正的情感,他们带着这份情感继续生活,乱世也不要紧了,苦难也不要紧了,因为心中有了永不消失的爱。这也是电影表达出的爱情的珍贵之处,因为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形成这种精神的支柱。所以电影到最后乱世不存在了,人变得光透起来了,生命的美好呈现出来了。这部电影的妙处不在于离场时让你赞叹一声而已,而是让你回顾自身、回顾内心的混乱、内心的“卡萨布兰卡”,而是让你自省我们应该如何探索生活,应该追求什么。

从电影中让我学到的东西(透过电影我们看到自己)(5)

《法国中尉的女人》

从这个结局,我们不难看到,20世纪的《法国中尉的女人》与19世纪的《简·爱》有一脉相承的东西,就是爱情一定来自精神上有能力平等对话的人,用《简·爱》里的话来说,是“灵魂和灵魂的对话”。这是女性文化了不起的巨大发展,而且在《法国中尉的女人》中有灿烂的表达。

解读完电影的三个结局,梁永安说:

20世纪的爱情危机是没有“初见”,大家都过得落花流水匆匆忙忙,人和人都是萍聚,相遇都是碎片化的,都尽力让对方看到自己最好的一面,男女都很难完整地看到对方,爱不持久,犹如电影《法国中尉的女人》中的安娜与麦克。这部电影和它的原著小说都想给当代人带来一些反思性,有着真挚的人文情怀,更有深切的价值思考,这是需要我们去静静体会的深意。

十部电影,就是十个宇宙,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安顿的世界;十部电影,就是十面镜子,我们透过电影,看到我们自己,我们的爱,我们的欲望,我们的命运抉择和自由。

电影和人生就这样彼此交织,读《梁永安的电影课》,看电影,悟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