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淞沪登陆---鬼哭神嚎的正面对决

小武叹道:“日本人当时舍不得放弃上海,所以还是被拖进了第二战场。”

八角捋须微笑道:“让日本军国主义主动放弃上海这块肥肉、几乎是违背他们贪婪天性的事情。是故,淞沪会战必会挑动日方大本营的神经,正所谓攻敌之所必救!所以日方增兵虽然是被动选择,但也是必须之举。”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日军的海上机动能力极佳。由于中国军队施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向不和的日本海军部同陆军部终于合作了一回。”

“故伊东的一零一师团、吉住的第九师团、第八师团的鹰森旅团、第一师团的安藤旅团和竹内旅团、以及重藤支队(来自台湾)在一个月内纷纷抵达上海;并由占据江口、海上的炮舰(包括加贺号、龙骧号、凤翔号航空母舰)掩护他们登陆。”

(浣洋诀3.8.9淞沪登陆)(1)

图表29日军增援序列抵达上海(1937年)

图表29日军增援序列抵达上海(1937年)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倒吸了一口凉气,道:“这时候是抗战初期、也是日本陆军最强的时候吧?何况上海就在东海边,日本海军拥有的力量几乎可以同美国海军比肩,单是航空母舰都有好几艘吧?国军不可能挡住对方登陆,是吧?”

八角点了点头,道:“在日军增援的同时,中方也在不断增援。周岩的第6师(河南),彭善的第11师(江西),霍揆章的第14师,李树藩的第67师很快进入上海,阻击敌军从宝山、川沙登陆,战况极其激烈。”

“此外,杨森(四川),张发奎(广东)的部队也及时赶到海边、加入了战团。由于赶来的各省军队越来越多,冯玉祥已无法指挥下去(大部分军队他都不熟)。于是在第二阶段,中方总司令改为陈诚,以便居中协调。”

小武振奋道:“原来如此。中国人的力量终于凝聚起来了!”

八角捻须笑道:“但是日军的登陆行动锐不可当,想御敌于国门之外并不现实。按冯玉祥事后回忆:‘我们的部队,每天一个师又一个师地投入战场。有的不到三个小时就死了一半,有的支持五个小时死了三分之二。这个战场就像大洪炉一般,填进去就融化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有一个军战后去浙江整编、发现刚好变成一个师(损失2/3)。”

(浣洋诀3.8.9淞沪登陆)(2)

图表30日军从宝山、吴淞口登陆态势

图表30日军从宝山、吴淞口登陆态势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皱眉道:“我知道日本海军厉害,所以只能放对方上岸了吧?但后退一段空间、再修筑工事呢?那样日军的火力就会小一点了吧?如果离海边、江边远一点,中央军没有理由打不过日军吧?听说其中有不少德械部队呢!”

“据说陈诚的‘土木系’,乃是国军中的精锐、一码的德式装备。既然让陈诚负责指挥,说明其‘德械’主力都上了。而他们的武器和训练应该都不弱于日军吧?为何死伤会那么重?”

八角捋须笑道:“问得好。首先,正因为部分国军觉得本方实力颇强、才会有‘一鼓作气、赶敌人下江口’的乐观想法(胡琏语)。这是有点自我感觉太好了。”

“而日军却是海、陆、空三军联合作战,将本方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就算离开了海边,日军仍是陆、空联合作战;而中方的空军和海军在参战中很快被消耗殆尽,只能单靠陆军。”

“其次,武器最精良的军队最适合进攻,但进攻需要更多的协同。国军的指挥面临着‘将不知军’的窘境---无论是冯玉祥、还是陈诚,一个偏悲观、一个偏乐观,都无法清晰地整合上海的所有部队。而日方在8月25日任命了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此后由其统一指挥、方针明确---就是登陆和进攻,故能发挥出优势。”

小武点了点头,道:“原来如此。”

八角微笑道:“不过中国军队的总体表现并不差。随着两军争夺的焦点离开长江边以后,拉锯战几乎没有停过。例如,11师在宝山县小小的罗店镇、就与敌人来回争夺了43天。日军在登陆以后同样伤亡惨重,每前进一公里、都要付出许多人命的代价。”

“另外,我也顺便说一下‘德械’军队的弱点。表面上看起来,民国备战时采购了许多德国武器,证明中国很‘有钱’。甚至说一些部队配置并不弱于、甚至强于日本陆军。但是在实战中,也许会显现出‘德械师’中看不中用的缺点。”

小武大为惊讶,道:“‘德械师’中看不中用?怎么可能?在欧洲谁不知道德国陆军的厉害?全世界又有谁不知道?”

八角呵呵笑道:“德械师若在德国人的控制下、当然厉害,但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硬把它移植到外国人手中,就不一定那么厉害了。”

“所谓‘德械’,最大的毛病是军械只能买、不能造;采购周期长,供应链无法掌握在中国人的手里。第二个毛病是武器比较精密、容错性太低,一旦出点小毛病也只能送回德国维修,或者想要兼容其它弹药极为困难。”

小武冷静了下来,皱眉缓缓道:“也就是说,‘德械’在某种意义上、是‘一次性’武器?虽然威力强大,但中国人没有能力迅速补充;一旦弹药打完、或是坏了,就没有用了?”

八角微微点头,微笑道:“所谓军事长处、必须要因地制宜。中国人的潜在优势是什么?是生产本地化!是‘世界制造中心’!是源源不断的制造能力!”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武器、一定要将制造过程掌握在中国人手里,才能体现出最大威力,否则武器功效必打折扣。”

“而德国人的武器出了名的难以模仿制造。况且他们过于追求质量和提前计划,并不擅长短时间内大量赶工,所以跟他们下订单要提前一两年起。”

“那么一旦打起大仗来,等到武器弹药运来中国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而且这还受限于中德之间的交通运输、以及德国同日本形成了联盟等战略因素。”

小武恍然大悟,激动道:“‘远水难解近渴’!即使中国有钱,但使用大量德械来武装军队,也体现不出中国人之所长、即超强的模仿能力和制造能力!”

“只是,我记得俞大维、孔祥熙等人都去德国买过军械,这是否说明民国的兵器方针出了问题?企图生搬硬套德国的军事能力,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八角摇头笑道:“若没有买过、用过德械,你又怎么知道德械的弱点?但以俞大维之能,作为兵器总教官、早已发现了德械的弊病,并且研制了一些符合中国人特点的武器和弹药。”

“能够大批生产这些‘中国化’武器的兵工厂,才是民国军方最为依赖的支柱。就在淞沪会战的同时,俞大维正在有条不紊地主持沿海地区30余座兵工厂的内迁。有着前线军队争取来的时间、以及内迁兵工厂的满负荷运作,中国人民才拥有了8年抗战的最大本钱。”

小武点了点头,思索道:“原来如此!但是在淞沪会战之时,只是抗日战争的早期,应该还是以德械部队的战斗力最强,是吧?”

八角点头笑道:“不错。当登陆阻击战持续到宝山县城失陷之后,国军开始改强攻策略为防守。9月12日,淞沪会战进入第三阶段。”

“由于进入上海的军队越发增多,需要更多的协调---故蒋凯申亲自担任了中方总司令。并将所有军队划为3大部分,分别由张治中、陈诚、张发奎三人担任指挥。其中张治中居中、负责守卫上海市;陈诚居左、负责守卫长江以南;张发奎居右、负责守卫黄浦江以南。”

“而在中方军队的三大板块里,陈诚所部的12个德械师(第1师、11师、14师、15师、16师、32师、51师、56师、58师、67师、78师、98师)毫无疑问是最强的战斗力。他们又分为三块,在宝山、吴淞以下处处布防,同登陆后不断进逼的日本军展开了拉锯战。”

(浣洋诀3.8.9淞沪登陆)(3)

图表31中央军主力的长江防卫布置

图表31中央军主力的长江防卫布置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问道:“这段时间是淞沪会战中最激烈的一段了,是吧?主战场在北上海?”

八角点了点头,捋须道:“在第三阶段会战中,这种‘绞肉机’式的攻防战持续了40天之久,日军只向南推进了5公里。”

“并且,日方上海派遣军按计划携带的弹药量跟不上了、必须找别处去借,这在日本陆军的历史上几乎是从所未有的事情。而日本军舰载来的数百辆战车、基本上都被中国士兵身上绑着炸药、用同归于尽的方式炸光了。”

小武沉重道:“这完全是‘硬碰硬’的硬拼!”

八角又道:“大约在10月15日,由白崇禧直接指挥的桂系四个师(广西)抵达上海参战。”

“这6万精锐的广西军队是号称‘钢军’的悍不畏死之兵,强行军了整整一周才刚刚进入上海战场。然后他们朝日军阵地正面冲锋,一天后竟然全部战死、几乎无人生还。”

“晚上,消息传到了白崇禧那里。他的眼圈顿时就红了,然后找了一个无人的地方嚎啕痛哭了一场。”

小武目中含泪,低头道:“中国军队的伤亡实在太悲壮了。”

八角点了点头,沉声道:“白崇禧并非莽撞之人。他原本以为---日军与中央军相对冲杀了数十天、已经到了强弩之末。此时若桂系的精锐生力军突然集中几点进行反攻,应该能够突破日军阵线,只可惜事实并非如此。”

“不过,这次战斗也让白崇禧明白---广西军的表现也不可能比中央军更出色多少。所以靠单打独斗是不可能战胜日军的。在此后8年的抗战大业中,桂系一直与蒋凯申紧密团结、没有二心。这对其它各省的军阀也有着示范作用。”

小武连连点头,挺直了腰板、肃然认真道:“八年抗战,全靠所有中国人齐心协力,这才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浣洋诀3.8.9淞沪登陆)(4)

图表32淞沪会战之中国军队战斗序列

图表32淞沪会战之中国军队战斗序列【图片来自四行仓库纪念馆】

(浣洋诀3.8.9淞沪登陆)(5)

图表33淞沪会战之日本军队作战序列

图表33淞沪会战之日本军队作战序列【图片来自四行仓库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