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是每个人必经的阶段,从出生的时候开始算起,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也随着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说起年龄来似乎古人更加的浪漫,不同于冷冰冰的数字,每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称谓,许多至今都在沿用。

赤子

刚出生的婴儿被称做“赤子”,这出自《孟子·离娄下》,“大人着,不失其赤子之心也。”赤子也专门用来指婴儿,婴儿自然纯洁无瑕,没有丝毫的杂念,我们常说的赤子之心,就这这样的意思。没有满一周岁的婴儿也被称为襁褓,这出自《列子·天瑞》,“人生有不见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襁褓其实说的是背婴儿用的宽带子和裹婴儿的被子,这是孩子出生后收到的第一件礼物。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1)

孩提

两到三岁的儿童称做孩提,出自《孟子·尽心》“孩提之童”。这时候的孩子随便逗逗就非常的开心,大人们经常举着孩子的两腋向上举,希望孩子能够尽快的长大,这个动作叫做“提”。而后面人们常说的“提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希望别人能够帮自己孩子一把。


龆龀

到了孩子换牙的年纪叫做“龆龀”,女孩和男孩不同,女孩一般是七岁,男孩通常是八岁。这段时期儿童还没有束发,头发自然下垂所以也称作为“垂发”。陶渊明的桃花源大家都不陌生,其中有这样的说法“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说的就是孩子。另外女孩7岁称“髫年”,男孩8岁又称“龆年”。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2)

总角

当时古人留的是全发,婴儿生下来三个月后,要挑一个好日子,剪次头发,只保留两小撮,现在很多地方也有类似的习俗。男孩子留的是左右,好像牛头一样;女孩子则是一前一后,好像马首,叫“羁”。剪去的头发一后便不能再剪了,头发需要向两边分梳,长到齐眉的时候叫“两髦”。通常会把两髦束起来,男孩子的像犄角,一样所以称之为“总角”。女孩子的好像树桠,才有了“丫头”的说法。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3)

这段时期的孩子最为懵懂无知,对世界所好奇,也被称为黄口。《孔子家语·六本》云:孔子见罗崔者,所得皆黄口小雀。夫子问之曰:大雀独不得,何也?罗曰: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原本黄口是指雏鸟的嘴的颜色,后来借指懵懂无知的儿童。


及笄弱冠

女孩子到了15岁的时候开始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束头发,代表这女子到了出嫁的年纪。男孩的成年是20岁,称为“弱冠”,举行成人礼后就是成年人了,表示可以带成人的帽子,已经成年。但这时候身体还没有特别强壮,还比较年少,所以称之为“弱”,《礼记·曲礼上》有记载,“二十曰弱,冠”。现在来说,及笄弱冠都是18岁。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4)

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出自《论语·为政》的一句话,被人们一直沿用,30岁成为“而立”之年,表示做事的时候应该合乎情理,言行要得当。到了40就是“不惑”的年纪,经历过许多的人和事之后,对自己做人的原则不疑惑,可不说对任何事物不疑惑。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5)

50岁也叫做知命,其实说的是明白了所谓的命运,所有的东西都是自己造就的,不能怨天尤人。60岁叫做耳顺,不是讲捡着好听的说,是指自己能够明白是非好坏了。60也叫做花甲之年,这是因为古代以60年为一甲子,代表了一个轮回。


古稀

在古代生产水平非常低,这也导致人的寿命比较短,能活到70岁已经很稀少了。人们常说,“人到七十古来稀”,就是这个意思,其实这是出自杜甫的《曲江》诗,“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有一个有意思的说法,七十七岁叫做“喜寿”,因为草书的近似竖写的七十七而得名。

等人老了之后通常都是白头花白,这段时间的老人也被称为“皓首”。对于长寿的老人也称为“鲐背”,这段话出自诗经里面。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6)

耄耋

耄耋说的是八九十岁的年纪,这到如今来说也是非常的高寿了。80岁的老人也叫做“杖朝”,意思是可以拄着拐杖出入宫廷,皇帝都要热情接待。在古代的时候称呼年龄男女也是有区别的,男性通常称“寿”,如我们问老人的时候会讲,“您高寿呀”?女性是不称寿的,一般称做“福”,不过现在来说不是很讲究了。

一句话对长寿的理解(每个阶段年龄的讲究)(7)

期颐

在古代的时候称百岁的老人为“期颐之年”,期是期望的意思,颐供养,这个年纪就指望后代来照顾了。百岁或者百岁以上的老人都可以称为“人瑞”,这在全世界来说都非常稀少,村子里原来有一个百岁的人瑞,受到每个人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