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教育的问题,可能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学校教育,但实际上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却是家庭教育,家长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

现在经常有人用“熊孩子”来形容那些调皮捣蛋、不听管教的学生,但是在数落学生的不懂事的同时,也能够看出来家长的教育是有漏洞的,否则就不会有“熊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的区分,所以归根结底还在于家长怎么教。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1)

有些家长从小就对孩子严格要求,尤其是品德修养更是十分看重,因此教育出来的学生就是品行端正且懂得感恩的,这些学生就算将来不能成为万中无一的优秀人才,起码也是个“俯仰无愧于天地”的人。

3岁男童对妈妈大喊大叫,爸爸看后表情严肃,随后的举动备受赞誉

3岁的孩子正处于懵懂阶段,对于很多事情都没有自我的判断,情感的宣泄也不得法,再加上家长的娇惯,很多孩子养成了靠喊叫来达成目的的习惯,而这样的习惯却是成长的大忌。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2)

湖北武汉的一名3岁的小男孩,就因为某些原因,冲着妈妈大喊大叫,而且还动手打了妈妈,正当妈妈在一旁伤心的时候,在客厅沙发上的爸爸再也坐不住了。

只见爸爸将男孩叫到自己面前,一脸严肃地让他站好,然后展开一些系列的教育,并让男孩掌心朝上,爸爸则拿着“鞋拔子”朝男孩的手心打了几下。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3)

在打完手板之后,还问孩子记住没有,只见男孩点点头,爸爸又命令孩子去向妈妈赔礼道歉,随即男孩就向妈妈跑来,并说着“妈妈对不起,我下次再也不这样了”。

听到孩子的道歉后妈妈也就释怀了,但是教育还未停止,后来爸爸还让男孩靠墙站,通过罚站的方式让孩子反省自己的错误。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4)

很多网友看到孩子爸爸的这一系列操作后,纷纷点赞,觉得爸爸的教育及时且正确,没有因为孩子小就放任不管,但也有网友觉得孩子才3岁,这样的教育方式很容易留下心理阴影的。

其实孩子小但并不是什么都不懂的,他们很会看家长的眼色,因此在原则性问题面前,家长一定要端正教育态度,不要因为自己的放纵而留有成长漏洞,只要家长拿捏好分寸就可以了。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5)

孩子犯错家长的态度很重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才是长远之计

可能在很多人的眼里,孩子小的时候通过喊叫来宣泄情感是很正常的,因此家长也多会选择原谅,但家长的纵容是孩子得寸进尺的根源,所以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不要总以“孩子还小”作为借口去替孩子逃避教育。

学生从小到大的成长之路上,犯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的是与学习有关的小错误,但有的则是品行偏差,所以家长的态度就决定了学生能长成什么样子,放纵绝非好家长应有的举动。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6)

而且这位爸爸在教育孩子尊重妈妈的同时,也体现出了自己对妻子的重视,想必平时也是夫妻恩爱的,这样良好的家庭氛围和正确的教育之下,学生想走歪也是不太可能的。

当然在教育的过程中,不主张“棍棒教育”,更多的要以理服人,通过言传身教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来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陪伴孩子积极改正,并在必要的时候给予孩子肯定,张弛有度才能既不伤害孩子的情感,又能起到教育的效果。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7)

父母的教育在于日常点滴,想要学生成人成才,家长就要从细节入手

教育向来是一个复杂的事情,家庭教育更是家长的头痛事,但实际上父母的教育都体现在了点滴之中,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家长在日常小事中的处理态度和教育方法,都是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

所以家长要想学生成人成才,就要从细节下手,从小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尤其是品德修养不能有偏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行为处事之道,一旦发现孩子的错误,就要用正确的方法去教导学生,惩罚不是目的,改正才是最根本的。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8)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家长要“言传身教”,通过自身的表现来影响孩子,只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才能让教育更有说服力,千万不要做“言语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否则就算说得在理,也很难让学生心服口服地接受。

【笔者寄语】学生从出生到成人成才,都是在家长的引导和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家长的态度决定学生的人生走向,所以家长与其羡慕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倒不如从自身教育方法上下手,做到“言传身教”比什么都强,只有家长的教育方法得当,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来。

三岁前对孩子吼叫(3岁男童对妈妈大呼小叫)(9)

话题:你如何看待孩子爸爸的做法?欢迎留言分享与讨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