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之才李宗吾(他七次名落孙山)(1)

张璁像

张璁[cōng],字秉用,号罗峰,后被明世宗赐名孚敬,字茂恭,浙江温州人。

正德十六年(公元1516年)考中进士,明世宗在位时期,三度出任内阁首辅,历任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

张璁少年时期喜好研究《周礼》、《礼记》等经学,博览群书,才华横溢,也许是得了晕考综合征,连续考了七次,均以失败告终。

正德十三年(1518年),第七次落榜之后,张璁失魂落魄,从此心灰意冷。

毕竟人生苦短,岁月不饶人,张璁已经四十多岁,是个两鬓斑白“奔五”的小老头啦。

无奈之下,张璁决定放弃“高考”,去吏部报到,希望能做一个小官吏,维持生计。

张璁来都吏部大门前,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两个贵人,一个是御史王相,另一个是御史萧鸣凤。

张璁首先偶遇御史王相,王相精通相术,看过张璁相貌不俗,王相对他说:“你不久就可以考中进士,会得到朝廷的重用。”

张璁礼貌性拱拱手,笑了笑,心里想:你个老家伙!这不是拿我开涮嘛!我考了七次都没考上,咋会得到重用?

张璁直奔吏部大门,又遇到了御史萧鸣凤。

《明史》记载:“将谒选,御史萧鸣凤善星术,语之曰:‘从此三载成进士,又三载当骤贵。’”

张璁打算去吏部参加“谒选(选拔官吏)”,遇到御史萧鸣凤,萧鸣凤善于占星术,就对张璁说:“此后三年,你能考中进士,再过三年,将骤然间大富大贵!”

张璁有点蒙,今儿个是啥日子?这算卦的也组团忽悠吗?

王相说他能考中进士,张璁当时毫不在意,萧鸣凤这么一说,张璁为之动容。

王佐之才李宗吾(他七次名落孙山)(2)

也许是两位御史有意鼓励学子,在一种心理暗示下,张璁鼓起勇气,参加了人生第八次科举考试。

正德十六(1521年),嘉靖皇帝即位初年,张璁金榜题名,终于考中二甲进士,这一年,他已经四十七岁了。

嘉靖三年(1524年),也就是御史萧鸣凤所说的“又三载”, 张璁果然时来运转而“骤贵”。

正德皇帝朱厚照无子,驾崩后立自己的堂弟,也就是叔叔兴献王朱祐杬[yuán]的儿子朱厚熜为皇帝,是为嘉靖帝。

十四岁的嘉靖帝入京登基不久,内阁首辅杨廷和宣称,按照祖制,继承大统应是血统纯正,一脉相承,因此,嘉靖帝应当以正德皇帝的父亲明孝宗朱祐樘为皇考。

这样一来,嘉靖帝的亲生父亲朱祐杬就成了皇叔,倔强的小皇帝朱厚熜坚决不同意,他和众大臣争论了很长时间,君臣对话陷入僵局。

此时,南京礼部小官吏张璁挺身而出,越级违规写奏章,严重支持嘉靖帝。

嘉靖帝在位第三年,打算给自己的父母上尊号,再次引发争议。

这一次,张璁一如既往,成为嘉靖帝的坚定支持者,大声疾呼:“夫天下岂有无父母之国哉!”

王佐之才李宗吾(他七次名落孙山)(3)

嘉靖帝

嘉靖帝最终战胜了朝中的保守势力,为自己的父亲朱祐杬上尊号为“兴献皇帝”,母亲蒋氏为“兴献皇后”,伯父朱祐樘为“皇伯考”,“大礼议”之争宣告终结。

嘉靖帝对自己的坚定支持者张璁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极为欣赏他的勇气和才华。

同年五月召张璁进京,初授翰林学士。

次年冬天,升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内阁首辅大臣。

张璁在任内十余年里,改革科举制度,倡导改变学风,惩治贪污腐败,整顿官吏作风,没有辜负嘉靖帝的信任。

嘉靖十八年(1539年),张璁病逝,享年六十五岁,嘉靖帝“闻之伤悼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