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春天的使者— 燕子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到这里”。伴随着那首从小就耳熟能详的歌谣,在春季里的某一天,在南方过冬的燕子回来了。一时间,乡下的田野间,河边的泥洼旁,不时闪过燕子的身影,天空中不时传来燕子那特有而委婉的叫声。燕归来,春天就来了!
小时候,家住农村,对燕子有一个良好的认知,打记事的那天起,大人们就告诉燕子是益鸟,是人类的明友,不许伤害它。而奶奶,更是用她那特有的方式吓唬小孩:“不许打燕子啊,否则会闹眼睛的”。所以,从小我们这些淘气的孩子们,掏家雀、打麻雀,却从来不去祸害燕子。 燕子是益鸟,更是人类的朋友,它几乎是围绕在人类周围生活。春天,当它从遥远的南方飞回北方后,便仍飞回去年那户人家屋檐下筑巢。除非遇到危险,否则燕子从不轻易“改换门庭”。燕子一般愿在农村毛草房下筑巢,从不在城里楼房筑巢,这就是城里很少见到燕子的缘故。即便在农村,燕子也不是随便找一户人家筑巢,而是有选择的,不因你红砖泥瓦、有钱有势而选中,也不因你毛屋土墙、贫困潦倒而嫌弃。关于燕子选择性地筑巢的天性,专业人士至今还没研究出来。燕子与人类亲近,几乎是“人燕同一”,春夏之际,燕子甚至顺着开着的窗户飞进屋里筑巢、繁殖、生活,从不惧怕人类,每逢这时,各家各户都为它打开方便之窗。
燕子大都是“一夫一妻制”,而且是“妇唱夫随”,关系融恰。选好农家,燕子夫妻便轮流飞到水边的泥洼里,用嘴衔些草棍和湿泥,啄成泥蛋状,叼回去筑巢,“燕儿燕儿搓泥蛋,搓什么搓,去筑窝-”,这首古老的童谣,恰好验证了燕子搓泥筑窝的习性。巢筑好后,雌燕便在窝里下蛋孵化,孵化期间,
雌燕一般不离开巢穴,雄燕就出去打食来喂雌燕,那夫妻衷贞从一的恩爱场景着实让人羡慕和感动。经过一段时间孵化,燕窝里渐渐有了变化,
有一天,燕窝里伸出一排排的小脑袋,张着带黄边的大嘴,“喳喳”待哺,小燕子出生了,每窝有四五只,雌燕和雄燕每天一刻不停地轮流出去觅食,捉些小虫子来喂小燕子。又一幅精心呵护的感人画面。
燕子是益鸟,还表现在它只吃蚊子和地里的害虫,从不吃粮食。一个燕子家庭一天能捉1300只害虫,是庄稼的保护神。当你看见燕子在空中穿棱、在庄稼地里上下翻飞的时候,那就是它在捕捉害虫。燕子还喜欢捕捉蚊虫,据说有燕子的农家从来没有蚊虫,免去很多蚊虫叮咬的痛苦。
多少年来,燕子和人类和睦相处,相安无扰。它那类似小女孩咬“菇娘”(一种野果,挤出里边的籽,含在嘴里吸满空气一咬,发出一种特有的声音)和类似理发推子的叫声,如美妙的音符,早已成为农村春天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那白肚黑衣、剪刀式尾巴的形象,被人们誉为善良、吉祥的象征。
在农村,大人小孩都自觉爱护燕子,从不伤害它。谁家如果被燕子选中筑窝,那都被看作是吉利的象征,因此,燕子在农村被誉为吉祥鸟。 燕子一生寿命很短,而且勤劳辛苦,迁徒、筑巢、孵化、哺育后代,当小燕子渐渐长后,新的迁徒又要开始了,周而复始,生命轮回。秋天快到了,燕爸燕妈天天带着孩子们捉虫觅食,
储备体能,好为迁徒越冬做准备。关于燕子迁徒,以前一直说一到冬天,燕子都飞到南方去过冬。但据考家考证,这个“南方”实际是好几万里以外的非洲和澳洲。生活在欧洲的燕子,冬季一般都飞往非洲,而生活在我国的燕子,冬季则飞往澳洲。
每年秋天一到,天气渐渐变冷了,那几天,燕子总是一排排落在电线上,叽叽喳喳。奶奶告诉我们:“燕子在开会,要走喽,商量回南方的路呢”。“这会期很长”,要连续开几天,一旦做出决定,它们便陆陆续续飞走,走的一个不剩,可见其组织的严密性。
从地球的北面,飞向遥远的“南方”,中间不知经过多少高山峻岭、大江大海,在这长途跋涉中,特别是在茫茫的大海上,有多少年老体弱的燕子因体力不支而死亡,但却没有一只燕子半途而废。千百年来,燕子春来冬去,相同的线路,相同的栖息地,目的地从未改变,毅志可谓坚定,志向可谓远大。《史记》中“燕雀安知鸿鹄之志”这句诗句是否是对燕子的误读,忽视了燕子的超凡表现?在此,我们不能不佩服燕子那惊人的毅力和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顽强精神。 燕子是人类的朋友,是吉祥的象征,是春天的使者。让我们一起来保护燕子吧,让燕子和春天、吉祥一起永驻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