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一首曲调明快的老歌:“春天里来百花香,朗里格朗里格朗里格朗......”

春天是个美好的季节,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美不胜收。除了踏青赏花赏景,在我的老家,乡人还有吃花吃春儿的习俗,采摘各色鲜花,烙黄花饼、蒸桃花糕、煮梨花粥、做百花团,把春天吃进肚里,让美丽记在心上,憧憬光灿灿、红火火的好年景。

在古代,国人很早就有“春吃花”的习俗。早在先秦时期,鲜花因其气味芳香而受到先民们的钟爱,文人墨客踏青游春,采摘鲜花或直接品食,或烹饪入馔。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九章》中,就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梼木兰以矫蕙兮,糳申椒以为粮。播江离与滋菊兮,愿春日以为糗芳。"的诗句。

不仅是因花卉的鲜灵、清雅,美颊齿、怡心境,还因为古人认为春花有美容养颜、祛病疗疾的功效,“食花如花,花容体香”“花中自有不老方”等谚语,反映了古人品食鲜花的养生之道。

鲜花盛开是成语吗(鲜花盛开入馔来)(1)

梅花是迎春之花,也是为国人津津乐道的君子之花,它位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具有傲雪凌霜品格、百折不挠精神、悄然迎春风度,是文人士大夫的精神典范。梅花,除了入诗,产生了诸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等千古名句,古人还爱食梅品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美句,传下了妙趣横生的佳话。

说到食梅花,不得不提南宋文学家、“中兴四大诗人”之一的杨万里。杨万里与梅花有不解之缘,别人爱梅为饱眼福、养精神,他不仅如此,还要一饱口福。杨万里爱梅花是浸润到血液里,他写了一首《夜饮以白糖嚼梅花》,诗云:

剪雪作梅只堪嗅,点蜜如霜新可口。

一花自可咽一杯,嚼尽寒花几杯酒。

他不仅是贪婪地嗅着梅花的清香清逸,还要用梅花蘸着白糖下酒,一朵梅花能饮一杯酒,到底是醉酒还是醉梅,分不清了。他折了几枝梅花插在瓶中,作了一首长诗《瓶中梅花长句》,诉说对梅的一往情深:

平生为梅判断肠,何曾知渠有许香?

想起往昔好友为他设宴饯行,杨万里放着满桌佳肴不顾,借着几分酒意,自己跑到树上摘梅花吃:

醉登绝顶撼疏影,掇叶餐花照冰井。

到而今只有瓶中数枝寒梅相伴,不由感慨道:

一尊孤斟懒论文,犹有梅花是故人!

有一次友人招饮,一杯酒没喝完,就下起雪来,雪片和梅花瞬间就激起杨万里的创作欲望,一挥而就写了十首,其中大半写到了梅花,最后诗人显然是有些醉了,写下了“只有蔗霜分不得,老夫自要嚼梅花”这样诗句。由此看出,杨万里爱梅食梅,爱得天真、爱得不羁,爱到了骨头。

鲜花盛开是成语吗(鲜花盛开入馔来)(2)

梅花怎样食用?杨万里的方法有点儿简单粗放了,最有品位的应该是南宋资深吃货林洪,他著有南宋版“舌尖上的中国”食谱《山家清供》,里面记载了好多有关梅花的食谱,其做法堪称清奇独到。比如梅花粥,他写道:“梅落英,净洗,用雪水煮;候白粥熟,同煮。”他还引用杨万里的《落梅有叹》诗:

才看腊后得春饶,愁见风前作雪飘。

脱蕊收将熬粥吃,落英仍好当香烧。

想象着都很美。再如梅花汤饼,先用白梅花、檀香末泡水,再用这水来和面做成面皮,用模子压成梅花形状,煮熟后放到鸡汤中,色香味俱全,鲜美又雅致。

鲜花盛开是成语吗(鲜花盛开入馔来)(3)

玉兰花是春天开得较早的树花,有“早春第一枝”的美誉。特别是白玉兰,花瓣洁白如玉,花香馥郁清雅,楚国大夫屈原早就在《楚辞》篇章里,对玉兰花入馔大加赞美。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中记述了玉兰的吃法:“玉兰花馔。花瓣洗净,拖面,麻油煎食最美。”

玉兰花的花瓣大而肥厚,可以油煎入食。以白玉兰花瓣、面粉、白糖调味拌和,入油锅煎后,则成一道香嫩的美食点心。食之甜香适口,美人肌肤,轻身明目。相传炸玉兰片为清代慈禧太后御膳房每年春季必备食谱,入口即化,酥脆香浓。

鲜花盛开是成语吗(鲜花盛开入馔来)(4)

牡丹花是仲春时节最为富丽耀眼的花卉,因其雍容华贵,亦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而一度被当作中国的国花。牡丹娇艳欲滴,芳香扑鼻,善吃的古人怎么会轻易放过它呢。北宋文学家也是大美食家苏轼对品食牡丹花情有独钟,他写有一组《雨中看牡丹》,其中一首写道:

千花与百草,共尽无妍鄙。

未忍污泥沙,牛酥煎落蕊。

牡丹花与平常花草一起,把春天渲染得如此美丽,它并不因自己的国色天香而傲娇。诗人不忍让美丽的牡丹花零落成泥,捡拾起来,用牛乳煎食,一品清芬。“酥煎牡丹”这佳肴必是无比美味,让东坡先生念念不忘,他还在《雨中明庆赏牡丹》中又提及这款美肴,诗云:

霏霏雨露作清妍,烁烁明灯照欲然。

明日春阴花未老,故应未忍着酥煎。

前两句写出了雨中牡丹的美艳照人,清丽脱俗,后两句提到趁着春未老、花正鲜,还是赶紧以牛酥煎牡丹花片,过一把吃花瘾吧。明代戏曲作家、养生学家高濂著有《遵生八笺》,其中也记载了牡丹的吃法:“其瓣择洗精洁,拖面麻油煎食。牡丹新落瓣亦可煎食、蜜浸。”

鲜花盛开是成语吗(鲜花盛开入馔来)(5)

松花,又叫松黄、松笔头,是春天的松树雄枝抽发的花骨朵,味甘性温,无毒,有润心肺、益气、除风止血之效,也可以酿酒。松花具有强体健身、延年益寿的功用,是一种珍贵的高级营养食品原料。古人很早就懂得松花的妙用,常把它同其他花卉掺杂做药膳、药酒服用。北宋苏轼深谙其道,爱吃用松花做的食品,他把松花、槐花和杏花入饭共蒸,密封几日后得酒,并歌咏道:

一斤松花不可少,八两蒲黄切莫炒。

槐花杏花各五钱,两斤白蜜一起捣。

吃也好,浴也好,红白容颜直到老。

——《松花歌》

明代官员岳正也通晓松花养生之道,他在《莆阳郡斋观物有感》中说到:

野鹿将羔晚饮溪,溪边草树路途迷。

童奴采与松花食,只在吾家草舍西。

岳正记叙了访仙问道的经过,小童在附近的松林间采得松花,烹食待客,颇有仙家风骨。

鲜花盛开是成语吗(鲜花盛开入馔来)(6)

百合,由“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百片合成”而得名,象征“百事和合”“圣洁高雅”的美好寓意,自古以来被作为吉祥之物为人们所钟爱。百合春末夏初开花,其花和鳞茎皆可食用,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食品和常用中药,有润肺止咳、清热、安神和利尿等功效。南宋诗人陆游爱种花,百合花也是他的所爱,赋诗曰:

方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他种了蓺兰、玉簪,而最喜爱的是百合花,不仅可观可赏,还可食可品,更有保健养生之妙,所以诗人发出“老翁七十尚童心”的切身之感。

春天是姹紫嫣红的百花盛会,踏青郊游时不妨采撷几样鲜花回来,凭着你对春天的情怀,对生活的热爱,精心制作几款鲜花菜肴,品一品春天美好的滋味,花样年华里就拥有了花样生活,岂不妙哉!

-作者-

刘琪瑞,男,山东郯城人,一位资深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那年的歌声》《乡愁是弯蓝月亮》和小小说集《河东河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