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随着历史进程而变化的概念。

春秋战国时,山东的山指崤山。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除了秦之外,其他六国均在山东,因此有“山东六国”之说 。

从唐宋开始,山东的山指太行山,并有文人墨客把齐鲁之地特指为山东。在古代,人们习惯以左为东,因此山东一度被称呼为“山左”。

崤山

是中国古代军事战略重地,以地势险峻、关隘坚固、易守难攻著称。天下“九塞”之一。

崤山山脉是秦岭东段规模较大的支脉之一,它西南端与陕西华山山脉相连,西北面有宏农涧河谷地分割,东南面被洛河谷地所截,大致分布在宏农涧河与洛河之间,自西南向东北一直延伸黄河岸边。

山东都是有什么山(山东的山是哪个山)(1)

崤函通道

长达160余公里,宽约40~50公里,构成了洛河与宏农涧河的分水岭

太行山

位于山西省与华北平原之间,纵跨北京、河北、山西、河南4省、市,山脉北起北京市西山,向南延伸至河南与山西交界地区的王屋山,西接山西高原,东临华北平原,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数400余公里。太行山由多种岩石结构组成,呈现不同的地貌,大部分海拔在1200以上。

古代的山东不仅包含了如今的山东地区,还包含了河北河南部分地区,直到金朝的时候,就正式用太行山来对山东和山西进行划分,山西就是太行山以西的地区,山东就是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