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一次在我的短视频下收到这样的评论:你哪来那么多的灵感?

我不知道该怎么回复,因为这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事情。

灵感来自简单的构想(灵感是要去寻找的)(1)

寻找

(1)

从我决定要做手帐开始,我就在思考怎么坚持下去的问题。

首先我想到的是,如果我把画排版的过程用视频录制下来,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即便不知道有没有人会看,这也能作为一种记录成长的方式,督促我把做计划这件事坚持下去。

接下来思考的是,既然要发布在短视频平台上,那就不可能每天都做一样的排版,但如果每天都做不一样的排版,我能坚持多久呢?一个星期可能没什么问题,一个月可能也问题不大,但是两个月呢?三个月呢?半年呢?一年呢?

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思考虽然会让我觉得有未知的恐惧,但实际上更多的,是有些兴奋——这么大的一个挑战摆在这里,如果能坚持到底,必然会有很多收获的吧?

所以想要坚持下去,在自己画排版的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简笔画技巧和排版技巧就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了。

带着这样的心理,我开始了我的排版之旅。

(2)

说实话,找灵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开始做排版之后没几天我就发现了这个问题。

我每天可能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思考能够画些什么。

由于我的时间管理也是刚开始,两件事加起来倒成了我不小的压力源。

起初的那一个月里,我每天早上起床后的时间都在思考“画什么主题”和“怎么排版”的问题,有时无意中看到一样什么东西,灵感就来了,就知道自己要画什么内容了,可有时候挤破了脑袋也想不出画什么东西。所以那个时候陷入了“画不好排版,我就没法做计划,我的一天就无法开始的境地里”。

发现问题以后,在2020年开始用新的手帐本的时候,我特意提前空出了好几天的时间,用来画年计划、月计划,以及开头几天的排版。

提前排版之后,我就不需要每天起床就为排版发愁了,我可以每天早上一起床就把当天的计划写好,然后也能有更多的时间来寻找新的灵感。

(3)

起初找灵感的时候,我会在小红书上学习别人的排版,也会主动去搜集一些简笔画的素材,然后通过自己的加工整合,让这些素材进化成新的形式。

我也买了一些手帐排版书籍,多学习一些排版的格局形式;还买了一些手绘简笔画的书,学习一些常见小物的简笔画绘画方法。

但是更多的,我会在生活里寻找自己的灵感。

比如说和朋友出去逛街,我会有意识的去寻找一些适合自己画的素材,可能路过一个柜台,看到桌上的一个小装饰,就会想着能不能画进我的手帐里;再比如说我每天步行去工作室的路上,我会有意识的去找一些可以画的素材,小区里别人阳台上挂着的衣架,墙壁上的爬山虎,路边花坛里的花,路人衣服上的图案……只要是我能够简单几笔画出来的东西,基本上都能被我画进手帐里。

另外陪家里猫咪玩耍的时候,也会有意识的观察它的动作,然后转变成简单的卡通形象,成为我手帐素材的一部分。

以上所说的这些,是我用手绘图案来排版时的灵感。

当然排版的时候,也不可能总是有小物件可以画,这个时候就要靠边框了。

我用到的边框拆分开来其实也就是很简单的几种:直线框、虚线框、云朵框、对话气泡框、爆炸框等等。

之所以看起来总是不重样,是因为我会把这些边框重新组合利用,再用不同的格局把它们整合在一起。

(4)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你这样不累吗?

但实际上,当我把“寻找灵感”这件事当做习惯来培养的时候,它会慢慢成为我下意识里的行为。起初可能需要有意去观察,但它变成下意识的行为以后,就会产生“随意一瞥就会眼前一亮”的效果。

“找灵感”这件事变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以后,我才发现原来身边有那么多朴实无华的美,也是因为主动去观察生活,才发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我也第一次爱上了生活。

这是我在做计划手帐的过程中最意外、最美好、也是最大的收获。

灵感来自简单的构想(灵感是要去寻找的)(2)

热爱生活

(5)

一个人永远无法找到他不在寻找的东西。你不在寻找的时候,即使灵感摆到了你的面前,也只会视而不见。

所以灵感这件事,是需要去寻找的。

灵感来自简单的构想(灵感是要去寻找的)(3)

寻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