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名由岭南东道、广南东路演变而来,简称“粤”,省会广州,是中国大陆南端沿海的一个省份。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截至2018年底,广东省下辖21个地级市,包括62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6个县、3个自治县。其中,就大埔县来说,人口超50万,隶属于广东省梅州市。在历史上,大埔县这一建制始于明朝中期,因为一个村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历史了。

广东省人口最多的几个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1)

首先,大埔县,隶属广东省梅州市。在地理位置上,大埔县位于广东省东北部、韩江中上游,地处北纬24°01′~24°41′、东经116°18′~116°56′之间,东北紧靠福建省平和县、永定县,东南连接潮州市饶平县,西依梅州市梅县区、梅江区,南邻丰顺县,也即该县地处福建、广东两省的交界处。全县总面积2467平方公里。大埔县有“华侨之乡、文化之乡、陶瓷之乡、名茶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之誉。就大埔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该地区属百越之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嬴政南平百越之地,今广东省大埔县一带属揭阳县这一建制。

广东省人口最多的几个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2)

西汉和东汉时期,今梅州市大埔县一带仍属揭阳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大埔县一带成为东吴的疆域。东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设立东官郡,该地区属之。彼时,东官郡范围包括今广东省中东部的深圳、惠州、河源、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汕尾等市。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在该地区设立义招县,改属义安郡。南北朝时期,今大埔县一带的建制和归属变化较大。公元607年,隋炀帝杨广这位皇帝在位时,改义招县为万川县,隶属潮州,义招县的县治设在湖寮(古城)。

广东省人口最多的几个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3)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唐朝废万川县,县境并入潮州海阳县(今潮安)。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这位皇帝在位时,分天下为十道,潮州海阳县属江南道。江南道,为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及江苏、安徽、湖北之大江以南、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之地,治所在苏州。进入到五代十国时期,今大埔县一带属潮州海阳县光德乡。宋朝时期,设立广南东路,该地区属之。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广南东路的治所在广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今大埔县一带属湖广行省这一建制。

广东省人口最多的几个县(广东省一个县人口超50万)(4)

最后,明朝成化十四年(1478年)立饶平县,大埔为潮州府饶平县地。明朝嘉靖五年(1526年),析饶平县之清远、滦州二都建县,名为大埔县。就大埔县这一县名,《今县释名》载:“明嘉靖五年,以饶平之大埔村置县因以得名。”,也即因为大埔村而得名,距今已有接近500年的历史了。清朝乾隆三年(1738年),从大埔县分出部分地区设立丰顺县。到了1914年,大埔县属潮循道。1928年,大埔县直属于广东省。1988年至今,大埔县属广东省梅州市。截至2018年底,大埔县总面积达246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57万人。

文/情怀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