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赤水河发源于云南,主要流经贵州,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贵州赤水市与赤水河同名,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近年来,赤水市统筹好“山、水、林、人”协调发展,扛起“上游责任”,全方位保护好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总台记者 尹平:我现在是在贵州省赤水市赤水河的中间,在我们的小船周围昨天晚上布下了三张网,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赤水河鱼类资源的日常监测工作,这三张网很快就要被拉起来。赤水河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所以赤水河的鱼类资源恢复情况可以直接反映整个长江流域鱼类资源的现状。

随着网的收起,大大小小的鱼陆续露出水面,研究员和工作人员都兴奋起来。

赤水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是我家)(1)

5年以前,赤水河鱼类资源由于过度捕捞,呈明显衰退趋势。2017年,为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贵州省在赤水河流域率先在全国实施“全流域、全时段‘十年禁渔’”。经过5年共同努力,赤水河赤水段鱼类种群从禁渔前的108种恢复至167种,其中长江珍稀特有鱼类从禁渔前的29种恢复至49种。

总台记者 尹平:赤水河水质的优良离不开两岸植被的持续改善,经过多年努力,赤水市的森林覆盖率达到82%以上,贵州第一。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那赤水群众的经济收入从哪来?答案就在树林掩映之间。这是金钗石斛,它主要在这种涵水量高的砂砾岩上才能够生长,你看它的根裸露在外,种下去的时候只需要用这样一根钉子把它固定上就好,等到开过一次花,叶子全部掉光,它就变成这样一根一根的金钗,这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它也是赤水群众增收致富的法宝之一。

赤水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是我家)(2)

赤水市旺隆镇红花村石斛种植户 袁图会:石斛鲜条、石斛花、石斛叶都是可以变成钱的,一年我们一亩(石斛)收入都能达到1万元,然后还有竹荪、林下养殖这些(产业),所以现在大家都能看到在林下能长出金子来。

赤水市用10多年时间大规模退耕还林,种下132万亩竹海,每年减少近400万吨泥沙排入长江,利用丰富的林业资源种下近10万亩金钗石斛,发展业态丰富的林下经济,真正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贵州省赤水市林业局副局长 李国栋:赤水的绿色面积超过了八分,绿色经济占比超过了72%,2021年赤水市林下经济带动20万人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

(央视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