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

十年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名农业生产者来说,十年意味着栽培的果实从有到连成片,栽培种植技术不断改良,家庭收入一年胜过一年。

对于一个村庄来说,十年意味着农村土房变身令人羡慕的“洋房”,数字技术支持乡村治理,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村民们的腰包鼓了起来。

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十年意味着公司从无到有再到发展壮大,借助城市发展的东风不断向前,朝着惠及民生福祉的方向不断迈进。

十年涅槃蝶变,荥阳这个郑西新城实现了农业、农村、环保、交通等多方面的腾飞。

9月21日,“非凡十年 见郑城长,‘观观’带你看郑州”主题采访团走进荥阳,看科技化发展下的农业农村新面貌,品时代潮流推动下的环保交通新图景。

小石榴、大丰收——昔日穷村焕新颜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眼下正是石榴成熟的季节。在荥阳市高村乡刘沟村的河阴石榴产业核心区,一个个红彤彤的石榴正亟待采摘,农户们脸上挂着丰收的笑容,撷取着一年来的劳动果实。

据了解,刘沟村拥有2000多年的河阴石榴种植历史,是河阴石榴原产地和河阴石榴核心产地。如今,刘沟村以石榴为主的绿化面积已超85%,基本保持原生态面貌,保留一批百年以上的石榴古树。河阴石榴种植面积也在稳步增长,高村乡今年种植面积已达6万多亩,亩产也达到了4000斤左右,石榴产业也成为当地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2)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3)

为保证石榴的产量,刘沟村每年都会邀请郑州果树研究所的专家前来讲课,传授农户们肥料的筛选方法与病虫害的防治技巧。

起初,河阴石榴的销售仅靠摆摊零售或是客户上门收购。2016年,电商的蓬勃发展也催生了石榴新的销路。河阴石榴注册了“榴如意”和“豫硕生鲜旗舰店”等账号,村民们纷纷拿起手机当上了主播,向全国各地的网友们推荐来自刘沟村的河阴石榴。现在,电商平台的销售额已经占到了销售总额的70%。

销量的稳步增长本质是质量的有力彰显。据刘沟村支部书记刘学斌介绍,河阴石榴有五大特点:一是成熟果花额全开张如花瓣;二是籽粒大、色泽鲜红,晶莹剔透,极具可观性;三是糖度高。含糖量高达16.5%,比其他品种高2—3百分点;四是籽核软渣。直接食用,不用吐籽;五是恰逢双节(中秋节、国庆节)期间成熟,是馈赠佳品,寓意“吉祥”、“百子百福”。从西汉到明清,千百年来一直是朝廷贡品,被誉为“历史名产、中州名果”。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4)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5)

据当地村民刘丙超介绍,自己种植石榴已有20多年,最开始刘沟村种植石榴的农户很少,改进技术引进新品种后,石榴的品质变好,价格也水涨船高,之前种庄稼的农户纷纷改种石榴。现在,刘丙超一家在刘沟村承包了十几亩地,年收入可达20万元。“种植石榴以后,村民们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以前我们村很穷,基本上没什么新房子,现在家家户户都买新房、开新车,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6)

2007年河阴石榴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9年,在杨陵农博会上被评为“金奖”农产品;2012年被确定为全国农运会指定产品。河阴石榴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有较高的保健作用和药用价值。

刘沟村石榴销量的增长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国庆假期,不少家长都会带着孩子来到河阴石榴基地,亲自体验石榴的采摘过程。刘学斌称:“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河阴石榴文化节’活动,采摘不收费,在园里吃也是免费的,最后带走统一计价。今后会把刘沟村的石榴产业与旅游业结合起来,以石榴产业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南屯村,数字化——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

满园翠绿,花香鸟语,一家不起眼的小院坐落在荥阳汜水镇南屯村平坦宽敞的道路旁,登门拜访,院内的风光令人眼前一亮。

程女士是荥阳汜水镇南屯村的村民,她曾在外工作20多年,4年前,她退休后回到了南屯村,以养花种菜为乐。

程女士没想到的是,本来只是想着回老家打扫暂住,南屯村却给了她这么大惊喜。“村子里的绿化、物质条件和交通都很便利,比如买菜我就用手机支付,特别方便。在这里生活也能满足我养花种菜的爱好,一回到南屯村,我哪也不想去了。”程女士说。

程女士这一种花,还种出了名声。“村干部看俺种花种的好,经常来这串门,逢年过节村里还上门送粽子、米、面、油……”说起自己的种花心得和村里的政策福利,程女士笑得合不拢嘴。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7)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8)

张巍巍也是土生土长的南屯村人,他从部队退伍后一直在本地工作。2021年1月,他通过南屯村两委换届了解到乡村振兴战略,认识到了农村工作的广大舞台,想了整整一晚后,他决定回到家乡南屯村大展身手。最后,他成为了南屯村党总支委员和美丽乡村讲解员,主要负责南屯村的民政、治安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9)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0)

张巍巍介绍称,南屯村村民最初都生活在窑洞里,上世纪70年代以后,当地村集体企业宇明阀门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村民就业,让村民的口袋鼓了起来。“手里有了钱后,村民就说‘我们能不能住进大房子?用砖头盖个房’,当时的南屯村书记就去了很多地方考察学习,在上世纪80年代做了一个长期规划,2000年左右,村民们都搬进了大房子。包括现在很多事都得益于当时的‘一张蓝图绘到底’。”张巍巍说。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1)

南屯村近几年的发展,也离不开数字化的支撑。“以农业为例,我们田里的作物都有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等数据,以后我们还将给每个农产品赋二维码,消费者扫码即可了解该农产品的产地、种植者、施肥等信息,让大家吃得放心。”近几年,南屯村将5G技术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制定了名为“五色南屯”的规划,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寻求乡村治理创新,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2)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3)

据张巍巍介绍,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河南省生态村、河南省森林乡村、河南省卫生村、郑州市文明村镇等荣誉后,南屯村并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在村干部的规划下,南屯村将继续稳步发展,2025年左右将真正实现三产融合。

“从1989年开始,我们村就一直是小康村,大家一直以当南屯村村民为荣。这几年村子发展更迅速,一年一个变化。能让老百姓在南屯村生活得快乐一点,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张巍巍自豪地说。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4)

河岸旁,建公园——让自然生态美景永驻人间

沿着中原西路一直向西,经过郁郁葱葱的树林,经过水平如镜的索河河面,就来到了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的索河郊野公园。如今,这里变成了郑州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不少健身爱好者在公园内跑步晨练,也有宝妈们带着自家孩子嬉戏玩耍,还有不少年轻人在公园内搭帐篷露营,体验逃离城市的快乐。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5)

原来的索河两侧地形复杂,高差较大,受常年雨水的冲刷,形成许多自然的沟壑,水土流失严重,水质不佳。2010年,荥阳市委市政府决定对索河及沿河两岸进行综合整治。索河整治项目一期工程于2011年11月正式开工建设。截止2017年底,索河郊野公园三个标段绿化工程已经全部完工。

索河郊野公园办公室负责人李文武在这里工作了十余年,亲眼见证了公园从正式开工建设到完工的全过程。提及这里的变化,李文武难掩激动:“综合整治之后,生态环境大大改善,现在公园的绿化面积达到了4000亩。”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6)

已经去过索河郊野公园多次的陈女士表示:“每个季节园子都有不同的美,秋天公园里都是金灿灿的银杏树和枫叶,春天到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桃花樱花还有很多叫不上名字的小花都开了。”

网友“usana栗子”去过索河郊野公园后,在社交平台发文称:“公园是完全免费的,有好几个免费停车场,停车很方便。公园特别大,逛一圈至少要两三个小时,环境特别好!”

荥阳本地网友“不是麦多馅饼的麦多”在园内拍摄了多组照片,并向其他地区的网友推荐称:“公园里有各种花花草草,还有树木,空气特别清新。公园里有健康跑道、阳光大草坪、音乐喷泉、观景台、豫剧桥等,欢迎大家来我大荥阳玩!”

科技化、大企业——交通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几亿到十几亿、从传统驾驶到无人驾驶……这些进步得益于郑州的飞速发展,得益于郑州轨道交通的繁荣为我们带来的红利。”黄兴虎是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他既是郑州轨道交通建设的参与者,又是郑州成长的见证者。

2014年,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专注于开拓轨道交通市场。8年来,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先后获得了郑州地铁1号线增购、二期、城郊铁路工程、4号线、3号线、17号线、6号线等12个地铁车辆项目,承揽郑州地铁各线车辆订单1700余辆,先后完成并交付用户900余辆。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7)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8)

作为以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为主要业务的央企,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发挥龙头拉动作用。自身发展壮大后,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不仅积极寻求与配套企业的合作,鼓励合作伙伴在荥阳落地,形成产业链和产业园区,还主动帮助同类企业转型升级,提高郑州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整体实力。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19)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20)

“初到郑州时我就感受到了地铁的便利和郑州人的热情。现在我自己也参与造地铁了,要对咱们市民负责。”张鲁元是郑州中车四方轨道车辆有限公司的一名调试工位长,他从山东济南来到郑州后,很快就融入了郑州的生活氛围。去年,他还获得了荥阳市劳动模范的荣誉,“感觉自己活成了半个郑州人,能通过造地铁参与郑州城市建设也感到十分荣幸。”

“中原有很多特色文化符号,如商鼎上的古文字、郑州二七塔、CBD玉米楼等,这些符号都被融入到我们的产品设计中。”黄兴虎还介绍了成立8年来,中原文化对公司的产品设计和发展理念上的熏陶和启发。此外,他还对郑州的“中”字文化有深刻的感受,对其中朴实厚重的人文内涵有所体会。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21)

为响应国家政策,实现产业转型升级,郑州中车四方轨道交通有限公司还在数字化工厂建设下了大功夫,以5G技术为基础,通过智能运维平台对公司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多角度管理。在生产环节中,该公司为每辆车都发了“身份证”,使车辆在生产过程中的一切信息都有迹可循;在运行环节中,车辆上的传感器会对车辆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安全风险进行预判,有效防范意外发生。

此外,在荥阳,博大面业集团有限公司、郑州市同鼎机械设备有限公司也积极开展科技化、数字化的转型,在郑州联通信息化技术的赋能下,实现了提质降本增效。

往昔硕果累累,来日灿烂可期。对郑州的前景和公司的未来,黄兴虎充满信心:“公司从2018年开始扭亏为盈的背后,离不开郑州发展的欣欣向荣,近年来,郑州市场为我们提供了大量订单。未来,我们要将公司打造为河南省装备制造业的标杆,继续向着‘连接世界,造福人类’的愿景和目标而努力。”

一江碧水穿城过半边青山入城来(非凡十年见郑城长⑦)(22)

总策划:石大东

总统筹:张子明 程玉峰

总执行:刘春兰 李韬 陈君健 陈锋

执行:安学军 王绍禹 王海萍 王长善 方静 王攀 薛军 杨莹 王河宁 王琳

正观新闻记者 石闯 姚辉常 杨泽雅 见习记者 岳炎霖/文 李焱/图 张凌康/视频

编辑:黄永东

,